2018 年,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成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院校之一,目前已经举办两期研修班,培养50 多名省内非遗优秀人才。在研培过程中,形成完善的培训模式,取得良好的培训、演出和学术交流成果。
一、基本情况
东北二人转,亦称“蹦蹦”,是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民间中流传着“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这一剧种,在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研培项目组面向全省择优招收20 名东北二人转代表性传承人及弟子,促进提升其专业表演能力和理论文化素养。
学员与授课教师合影
二、主要经验
(一)组织领导严密,培训目标明确
学院现有27 个高职专业,34 个专业方向,其中,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为省级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本次研培充分结合学院优势专业,高度重视非遗研培计划的实施,赵晓波老师为东北二人转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权喜老师为吴家鼓吹乐棚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闫群老师为戏剧脸谱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项目组前期经过充分调研,梳理东北二人转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基层文化工作者人员数量不足、传承能力不强;专业理论素养薄弱、传承人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年龄老化,后续不足,传承活力令人堪忧;传承人与市场对接脱钩,作品脱离现实生活,不能适应市场;创作能力有限,缺少现实题材作品等问题。本期研培班针对传承人存在问题合理安排理论基础、表演实践、剧本创作、拓展等课程,重点提高学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理论综合素养,在创作和表演上与现实当下有机交融,不断提高东北二人转的保护和利用。
学员互动交流
(二)教学管理规范,保障机制完善
学院主动寻求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的业务指导,保持顺畅工作联系,并将研培工作纳入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内容。学院针对本次研修培训专门制定了学员管理手册、疫情防控预案等制度文件,全力保障学员培训期间的教学安全和生活安全;严格教学过程管理、监督和考核,并将研培班相关教学材料、课程实践和考察交流进行记录和备案,形成研培教学资料库;按要求通过研培计划信息管理平台报送立项、招生、结项审核、开班、结业等各项信息。学院建立研培项目专户,经费支出严格按财务制度要求,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合法合纪合规。
学员课堂展示
(三)学员资格审查严格,师资力量配置合理
按照研培文件要求,学院与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对报名学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确定最终参培学员名单。学院以戏剧影视系专业教师为基础,以东北二人转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晓波为主组建校内教师授课团队。学院还特别邀请了罗微、杨柏森、陈晓峰、窦春凤等专家学者亲自授课,使学员们的创作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教学实践演出东北二人转剧目单出头《赵一曼》
三、研培成果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本次培训班深入挖掘东北抗联精神,用红色文化滋养文艺创作,涵育非遗传承精髓,精心打造原创抗日题材东北二人转单出头《赵一曼》,荣获由省文联主办的2022 年黑龙江省文学艺术英华奖曲艺赛项二等奖。学院利用学院官网、公众号等对本次培训班进行宣传报道,对优秀原创剧目进行线上展示,在学院开展的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赴庆安县、明水县等文化惠民演出中集中予以呈现。
本次研培项目,促进了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和生产,将文化艺术的力量转化为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服务黑龙江区域文化艺术发展作出了贡献,艺术院校的社会效益得以实现,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彰显。
此次参培学员们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为提升传承人专业技术能力和理论文化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期东北二人转传承人研修班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黑龙江省二人转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提高,为推动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传承提供了智力支持,学员们不仅对今后二人转的传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二人转的发展与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东北二人转的保护传承、传播、实践及创新发展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决心。学员们一致表示,这次培训很及时、很实用、质量很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很强,收获很大。一定要将这次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带回基层、带到工作中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