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中央美术学院成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首批试点院校之一,迄今已举办11 期研修班,培养了220 余名传统工艺中青年领军人才。在研培过程中,中央美院形成了“三知三化”(文化要知情、技艺要知艺、发展要知辩,常态化、互动化、职业化)的研培理念,研培成果显著,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学员的好评。
一、基本情况
2021 年10 月,中央美术学院第十期非遗研修项目——玉雕(新疆)传承人研修班在北京开班。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中央美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新疆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为主旨,确立了“文化润疆,以美育人”的研培主题,聚焦和田玉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通过自主报名和行业协会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生,在项目组专家严格的考核下,遴选出参训学员共计二十人,均为新疆地区玉雕技艺的传承人和从业者。本期研修班致力于通过提升中青年玉雕技艺传承人群的综合文化素养推动新疆玉雕艺术的高水平发展,并以此为媒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达到“文化润疆,以美育人”的目的。
师生合影
二、经验做法
组织有力。本期研修班由中央美术学院非遗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教务处副处长刘巍为项目统筹人,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田海鹏教授为学术策划人,城市设计学院卓凡教授为教学负责人。项目组在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成立非遗研培课程小组,集体研讨并制定课程内容, 邀请中央美术学院专家教授和国内知名非遗专家、传承人授课教学, 为非遗传承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念与价值导向。
理论引领。本期研修课程分为“文化讲座周”和“理论实践课程”两个板块。“文化讲座周”先后邀请了乔晓光、王少军、董书兵、李博生等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对参加研培项目的学员进行了集中授课和指导,使传承人充分了解国家的政策导向,掌握自身非遗门类地域性文化的挖掘方法,做文化的“知情”人。专家学者们从自身创作经历和艺术感悟出发,高屋建瓴地阐述了非遗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方向和路径,鼓励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从业者“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升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实现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
守正创新。“理论实践课程”在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展开,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卓凡、霍奕瑾、吴卓阳、胡雪琴、黄春茂先后授课。以《他山之石》为主题,总结出“师古出新”“兼容并蓄”“古往今来”“工具更张”“观念焕然”“不囿媒介”六个方法,结合理论和实践案例,指导学员们进行非遗技艺的创新实验。传承人体验了现代雕塑的工具和方法,学习并讨论当代艺术中的形式与观念,掌握并使用3D 扫描等数字化创作工具,重点提升了文化意识、媒介意识和品牌意识。
在非遗研培过程中,学员们站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长期从事的玉雕创作,挖掘其文化内涵和传播方式,深度思考并讨论了非遗创新中普遍存在的方向不清晰、方法不明确、效果不明显的瓶颈问题,取得了很大收获。在项目实践环节,中央美术学院的在读本科生、研究生也参与其中,与学员共同创新、交换优势,圆满实现了非遗研修班研习、研修、学习与交流的目的。
教师指导学员进行现代雕塑创作
学员在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图书馆交流玉雕作品
三、研培成果
2022 年7 月31 日,“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 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新疆美术馆开幕。北京市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中央美术学院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结业展览作为展览的一部分向全社会展示呈现。该展览展示了玉雕班的培训过程和教学内容,以及学员们在课程结束后完成的玉雕作品。这些作品充分显示了学员们在一个月的非遗研修过程中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收获了来自专业人士、媒体和普通群众的欣赏和赞誉。参展学员被中央电视台、新疆日报、新疆网等主流媒体采访、宣传和报道,使学员们坚定了守正与创新并重的非遗传承道路,进一步提升了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极大地鼓励了他们继续投身到“文化润疆、以美育人”的长期事业之中。
本期研修班学员中不乏师出名门、技艺精湛、苦心钻研、业内闻名的中青年玉雕传承人,他们在为期一个月的研培过程中,积极扩充文化视野,积淀艺术修养,不断进行自我技艺完善和更新,为后续长期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本期研修班学员、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张振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马进贵学习玉石金银错嵌工艺,不到四十岁便已成为国家级玉石雕刻大师。他在研培过程中更广泛地接触了青铜器、瓷器等属于其他领域但关联性极强的艺术作品,为自己的玉雕艺术寻找到新的创作灵感;本期研修班学员、新疆工艺美术大师卞宇杰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刘忠荣,长期从事玉雕山水浮雕的创作,在业内已颇有声誉。在本期研修班上,卞宇杰在理论和实践学习的过程中研读了唐代诗论《二十四诗品》,钻研其中的审美意境,并结合宋代山水画论《林泉高致》,补充自己在中国山水画理论方面的知识空缺,明显提升了其玉雕山水浮雕创作的艺术品格与专业水平;本期研修班学员、新疆工艺美术大师董晓强表示:“‘文化润疆’是一种很深入的浸润,需要我们长期学习和消化。央美提供的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口,希望以后我们和学校还能保持长期的联系,并且建立长效的交流和学习机制。”研修班学员、古玉鉴定师、青年玉雕师魏一说:“研培课程有效地提升了我们审美与造型的能力,通过这次研修班的学习,我们也受到许多启发,就是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以更加艺术的方式呈现在和田玉的创作中,尽可能地突破传统设计形式,融入一些年轻人偏爱的现代和时尚元素。”
对创作的现代雕塑作品进行造型设计
结业展览、作品和媒体报道
2022 年9 月,本期研修班教学团队在《天工》杂志分别发表了题为《浅析当代玉雕非遗发展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中国玉雕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和田玉雕的研究》的学术论文,作为本期研修班学术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玉雕技艺非遗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