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于2015 年起参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是研培计划首批试点院校之一,迄今已举办17 期研修班,培养近350 名传统工艺中青年领军人才。在研培过程中,形成整建制培训、专题培训和分类培训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有显示度的培训、科研、展览和学术交流成果。
一、基本情况
2017 年至今,清华美院非遗研培项目组依托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漆艺分会及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开展一系列漆艺类培训,在传统漆艺保护传承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第15 期研修班聚集古琴这一传统漆器的细分领域,旨在进一步推动漆艺分类保护和全产业链发展。
古琴是漆木器的一种,古琴制作是传统漆器髹饰技艺的重要应用领域。随着古琴艺术的普及,斫琴技艺拥有日益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国内斫琴行业对天然漆材料和传统漆器髹饰技艺认知不够全面,选料、制胎和大漆髹饰技艺水平有待提升。为此,项目组面向全国择优招收21 位中青年斫琴人,从漆器髹饰技艺出发,组织一系列理论和实操课程,全面提升古琴制作水平。
教学材料- 学员手册
与此同时,与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合作,通过展览、雅集等形式,让学员们更深了解古琴文化、传统音律和演奏技艺,形成制琴人、弹琴人和听琴人的活态关联。
二、经验做法
(一)组织架构
在院领导支持和院培训中心配合下,本期研修班由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和工艺美术系漆艺专业带头人杨佩璋副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由培训中心陈妍姿老师负责项目执行。教学团队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资为主,外请知名专家学者和代表性传承人参与授课。
(二)课程设置
本期研修班将全国从事斫琴的年轻一代传承人聚集到一起,提升琴胎制作技艺,丰富大漆装饰手法,显著提升了学员的传承水平和创新能力。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版块:
1、理论素养:授课内容包括非遗保护原理、漆艺史、古琴文化史、斫琴与漆器髹饰技艺、古琴修复与审美、古琴音乐与传播、古琴市场与行业发展状况等,邀请马维衡、丁承运、闵俊嵘、梁远等行业名家,校内艺术史论系和工艺美术系、雕塑系、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等院系老师线下授课。
2、考察交流:参观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到坦博兴善苑、延庆妫水琴社、孔德辉斫琴工作室交流座谈,参与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漆艺分会组织的其他交流活动。期间,研修班多次组织古琴雅集,邀请古琴演奏名家、专家学者与学员现场交流。
3、专业实践:针对学员在古琴髹饰技艺方面的薄弱环节设置课程,有效改善产品质量和艺术效果。课程包括古琴材料的选择、加工、科学优化,古琴胎体结构和发声,古琴造型审美,大漆髹饰技艺训练等方面内容。学员需完成10x10 厘米大漆髹饰样板10 块,并在如下工艺中选择一种或几种完成一张古琴的髹饰制作。
(1)泼漆变涂(深色底漆未干,以彩漆泼洒,干后罩漆、研磨推光)
(2)贴金洒金(金地漆的制作方法、贴金箔注意事项,洒金方法)
(3)泥金薄料(泥金料配方、注意事项、拍涂方法与要求)
(4)肌理引起(以树叶、颗粒物做不同肌理效果,干后色漆或金箔)
(5)木粉堆漆(图样拷贝、木粉选择、堆起步骤方法)
(6)彩绘磨显(彩漆搭配、工具应用与纹饰表现)
学员与授课教授课后合影
(三)学习效果
研修班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学员在课余自发聚集,交流听课心得和斫琴、弹琴技艺。结课问卷显示,学员对本次研修的满意度为99%。学员总计完成26 件(套)结业作品,与入学前制作的古琴相比,在材料、工艺、性能、形式、美感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大多数学员通过研修班平台加入了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漆艺分会和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师生持续在班级微信群交流,自发形成后期展览、交流与合作。
三、研培成果
(一)结业展览与传播
研修过程分为集中学习、作品创作、结业展示三个阶段。2021 年6 月至7 月为集中学习阶段。集中学习结束后,学员参加结业答辩,回家完成作品制作。2021 年10 月和11 月,研修班在京举办了两次结业展,分别为在恭王府举办的“高山流水”漆艺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以及在北京国际设计周举办的“琴韵流觞”结业展,均取得了良好反响。
“琴韵流觞”结业展在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展场中华世纪坛举办,为2022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主题设计展的核心版块之一。本次展览分为琴之史、琴之器和琴之用三大版块,展品33 件(套)来自学员结业作品和其他研创作品。
琴之史部分展示了古琴历史及文化内涵;琴之器部分以学员结业作品为主,每张古琴的形制、色调、琴面漆髹饰效果均有所不同,材美工巧,富于创意;琴之用部分展示了古琴谱、教材和文创衍生品,并通过悬挂在空中的减字谱字符,揭开了古琴神秘的面纱。展厅中有听琴音、拓图片的互动,有琴书房的空间沉浸式体验,还有传承人制作的琴文化文创产品、教材等,更设有琴韵流觞雅集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推广了古琴文化。
研修班研创成果得到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中国网等在内的20余家媒体、公众号平台的关注和报道。此外,第二次结业展利用VR 技术,以沉浸式在线展览扩大了结业展影响。
通过研修班平台,大多数学员加入了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漆艺分会和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在研培项目组支持下,学员孔德辉以研修班同学为主体,在上海组织策划“全国中青年斫琴师优秀作品展演”,进一步巩固和延伸了研培成果。
琴韵流觞结业展合影
(二)地区帮扶成果
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本期研修班向北京地区倾斜,助力北京市古琴传承发展,积极参与建党百年、冬奥会等国家重大活动。2021 年,研修班在延庆县平北红色第一村沙塘沟村举办庆百年建党文化雅集,在延庆妫水琴馆开展研学交流活动。
2022 年,延庆学员王子羲通过本研修班学习后设计制作的冬奥主题古琴,入选“冬奥圆梦 非遗传情”延庆(海淀)冬奥主题非遗展(延庆区博物馆,2022 年1 月25 日-5 月30 日)。
在研培过程中,北京本地学员研创水平显著提升,且与外地学员结下深厚友谊,为外地学员进京交流提供了聚点。
(三)学科与平台建设
在研培过程中,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及研培项目组与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形成深度合作关系,杨佩璋、陈岸瑛被研究会聘为顾问,古琴研究会领导两次赴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考察交流,确定在荆州设立古琴研学基地。
虽然在现有的非遗保护名录中,古琴被拆分为不同项目申报,但古琴文化原为一个整体,制琴、弹琴和听琴为一体,琴棋书画在文人生活中也常常聚集到一起,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本次非遗研修班,不仅进一步拓展了非遗分类培训模式,也在一个细分领域中摸索了非遗系统性、整体性保护经验。
学员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