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河北美术学院参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迄今已举办16 期研培班,培养了560名传承人学员,形成了“以优势专业设置方向”“以问题导向设置课程”“以学员实际组织教学”的培训理念,取得了一系列培训、科研、展览和学术交流成果。
一、基本情况
曲阳石雕于2006 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针对传统手工雕刻技艺受机械化应用冲击的问题,河北美术学院非遗研究中心在与曲阳石雕协会多次座谈、实地调研后,依托曲阳非遗传统工作站、曲阳石雕协会及学院雕塑(省一流本科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等,以曲阳石雕为对象举办研修班。研修班以河北曲阳石雕学员为主体,在全国招收30 位传统雕刻技艺传承人及相关从业者,搭建交流平台,以期有效解决传统雕刻技艺保护传承的困境困难。
集体合影
二、经验做法
(一)以优势专业设置研培方向。河北美术学院雕塑专业于2020 年入选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在雕刻技艺方面拥有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同时,整合了工艺美术专业、鸡鸣城非遗传统手工基地相关资源,并与曲阳石雕协会、曲阳石雕传统工艺工作站保持长期紧密的联系,对曲阳石雕面临现状具有清晰认识和了解。项目组将已有的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相关的专业教学应用到研修班教学中,形成特色非遗传承教学方法和系列特色课程。
(二)以问题导向设置课程。项目组通过大量前期调研,总结提出了当前曲阳石雕等传统雕刻技艺保护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传承人年龄偏大,创造力不强;从业人员多以学徒制开展传承,缺乏专业系统的设计方法;传承人与市场脱节,对市场需求了解不足,品牌营销意识有待提升。本期研修班综合安排构成设计基础、设计原理、传统美学、文创设计等课程,重点提高传承人群的系统设计方法,以及对曲阳石雕流行趋势把握和品牌营销的基本方法,推动曲阳石雕技艺融入现代生活,提高非遗保护利用水平。
教师授课《知识产权保护与商标注册及专利申请》
(三)以学员实际组织教学。采用学员和学生一对一“结对子”的培养方式,创建学院学生与手工艺者相结合、设计理论与技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上课期间严格进行每日签到,由班主任及助教老师在学员微信群提醒当日课程及开设地点与时间,督促学员进行学习。学员间每5 人组建小组,实行小组长管理制度,互相监督帮扶,细化学员管理,最大化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培训结束后期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两次阶段性回访,同时师生持续在班级微信群交流,自发形成后期展览、交流与合作。通过教学,学员的结业作品与入学前制作的雕刻作品相比,在材料、工艺、性能、形式、美感及实用性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研修班研创成果得到了包括中国新闻网、河北新闻网、今日头条、世界头条、长城网、韩国新华网、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燕赵都市报等近20 家媒体、公众号平台的关注和报道。研修班学员对本次研修的满意度为99%。
学员实践创作
三、研培成果
(一)研培班涌现出一批优秀学员。研培学员尉喜鑫、吴泽缄两人作品《坐着高铁看中国》《花木兰》分别入选2022 年度中国文艺山花奖大展。在2022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珠宝玉石检测制作职业技能竞赛中,学员欧阳辉荣获铜奖、学员姜静荣获技能竞赛( 工艺品雕刻) 百强选手荣誉称号。学员尉喜鑫创办巷子艺术工作室,对家庭条件困难学生实施免费教育。学员刘章雷创办章雷玉雕艺术工作室,吸纳当地出辍学未就业青年10 余人,传授技能并提供就业岗位。学员吴学儒2022 年11 月入选2022 年度国家级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2022 年5 月被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2021 年度河北省十佳文化企业家”荣誉称号。同河北省石雕协会、曲阳非遗传统工作站、河南镇平县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国翠非遗保护传承中心、曲阳鑫特园林雕塑园林公司等多家机构企业开展进一步深入合作,与曲阳鑫特园林雕塑园林公司联合申请了省文化和旅游厅“传统工艺工作站”,带动石雕技艺传人近800 人参与生产,年产值1.2 亿。
(二)推出一批教学科研成果。在研培教学基础上,2021-2022 年期间,非遗研究中心发表非遗项目论文5 篇,参与省级非遗课题研究3 项,指导“河美非遗沉浸式体验园”项目获得河北省教育厅2021 年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2022 年,河北美术学院率先获批准全国首批非遗保护本科专业,完成了从研培教学到选修课再到专业的系统建设,实现了非遗的教育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