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以品牌推动传承

以品牌推动传承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22 传统工艺品牌研修班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作为首批参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的高校之一,学校研培计划专注于非遗品牌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及上海国际化、前瞻性和商业多元化的资源优势,更好地为研培学员创新成果搭建“研培+ 孵化”逐步实施商业转化的平台,并加强多元的传播方式,助力非遗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成为大众喜爱的时尚品牌与国潮文化。

一、基本情况

2022 年“国潮·非遗品牌智造研修班”以“国潮·非遗”为主题,课程方案侧重非遗产品的创新升级、市场定位及传播推广,同时提升非遗传承人的创新设计理念和跨界的能力,助力非遗保护事业发展。本期研修班共招收了来自江苏、山东、江西、河北、浙江等省市的20 名非遗传承人,涵盖了宜兴紫砂制作、淄博陶瓷烧制、婺州窑烧制、景德镇手工制瓷、鲁派内画、锔瓷、琉璃烧制、龙泉青瓷烧制、龙泉宝剑锻制等传统工艺。

结业典礼合影

结业典礼合影

二、经验做法

(一)精心组建教学管理团队

研修班实施前学校搭建由学校归口管理部门、专业二级学院组成的工作团队:由项目负责人审核教学计划;由归口管理部门完成信息报送;由班主任、教务人员负责学员前期报名、中期教学、后期材料备案等各项工作。研修班除指定专人担任班主任外,还配备了教务及后勤管理人员,统筹管理学员的学习和生活,为学员提供全面的后勤服务。

研修班结业前组织学员精心策划及设计结业成果展示活动;为学员特别制作打印研修班《纪念册》;通过研培计划公众号、学校公众号、学院公众号等渠道开展研培成果宣传和展示,扩大研培影响。

(二)统筹教学资源,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块

研修班师资整合学校视觉德稻设计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等二级分院优秀师资,邀请国内外文化艺术、品牌、设计、包装、营销传播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优质口碑的业界专家,并以大师领衔各工作坊课程。课程主要由五个教学模块构成:专家讲座、产品设计工作坊、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工作坊、影视创意工作坊、多媒体品牌运营工作坊。五个教学模块相互衔接,互相促进,综合理论讲座、工作坊实践、现场教学等多种授课形式。

现场教学当代艺术博物馆

现场教学当代艺术博物馆

(三)创新教学模式,以工作坊提高教学成效

产品设计工作坊以“拜师结对”的创新模式,由各怀技艺的学员与大学生自由组合配对。学员向大学生介绍技艺,让他们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大学生向学员阐发创意,让他们对非遗进行创新与转化,并合作完成国潮创新设计作品。

产品设计工作坊结合产品设计和模型制作知识,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已有的产品进行改进和造型升级。学员在工作坊中学习如何将中西方的设计理念融会贯通,助力让非遗技艺走进现代生活。该工作坊产出非遗创新产品设计概念成果6 套。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工作坊运用品牌建立和设计的思考方式对传统技艺作品及其品牌进行再思考。工作坊拓展学员们的创新设计思维,并结合自身产品风格和工作室创立理念,以及自身所长,设计视觉识别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logo、包装、名片、宣传单页等,从而丰富学员们的时尚灵感,帮助他们达到品牌重塑的目的。该工作坊产出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成品及电子成果8 套。

影视创意工作坊贯穿整个研修期间,在课程初期为学员植入设计非遗故事的概念,引导学员从多视角、多维度去观察解析非遗技艺和非遗产品,讲好非遗故事,同时记录创新过程,积累影视创意素材。该工作坊产出影视创意非遗故事短片5 部。

多媒体品牌运营工作坊针对学员前三个工作坊中形成的产品方案、视觉方案、影视短片进行商业化、品牌推广以及市场运营的培训,结合不同流量平台和传播渠道,以市场为导向,学习如何进行用户调研、公众号创建、多媒体平台运营等,从而更有效地推广非遗技艺。

影视创意工作坊由数字媒体艺术大师欧蕾领衔、工作室老师指导,学员用引人入胜的手法和专业的拍摄技巧将非遗品牌、产品或人物拍摄及制作成可视化的宣传影视作品。短视频由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编剧、导演、表演、拍摄、剪辑、配音等全部流程。

课堂教学-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工作坊

课堂教学-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工作坊

三、研培成果

学校积极导入成熟的商业体及其运营团队,多方达成共促非遗研培成果商业转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和运作机制,旨在以“主题零售+ 快闪体验+ 网红打卡”等商业娱乐模式结合线上线下全媒体渠道进行整合营销传播,探索非遗研培的成果如何能够真正走进消费者,在市场中不断试水,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项目一:依托学科优势,打造“跨界融合+ 非遗”

作为上海的综合类艺术高等院校,学校积极为非遗学员匹配对口的专业,聚焦国潮品牌设计、国潮智造设计、国潮生活空间设计、国潮时尚设计、国潮数字转播设计,持续孵化非遗国潮品牌。

合作方向:研修班学员将与学校时尚设计学院珠宝与饰品设计专业方向合作,将龙泉青瓷技艺与配饰融合,由大学生将国潮、时尚元素融入设计,由学员转化、落地学生的设计,由学校和学员共同合作打造产品,并通过网络平台共同推广。

项目二:依托国际视野优势,打造“创意设计+ 非遗”

学校在专业建设中始终坚持国际视野, 大力引进国际行业大师资源,通过行业大师领衔机制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努力打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学科交叉的国潮非遗创意作品的产学联动平台。

合作方向:研修班学员将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合作,将学员的优秀设计作品、创意产品进行二次创作,或由设计师提供设计稿由学员进行打样设计等,成功孵化的产品则由学校、艺术馆、学员共同合作推向市场。

《产品设计工作坊》作品

《产品设计工作坊》作品

项目三:依托展览优势,打造“潮流艺术+ 非遗”

学校将与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2024“非遗新生”特展。让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创作成为生活共建者,聚焦生活方式,以个性创意打造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独特自我的品质和审美。

合作方向:学校为展览招募非遗传承人,参与整个展览的策展以及前期特展的甄选、帮助非遗传承人与潮流艺术家成功配对,产生新的艺术火花,构建出独特、精湛、潮流、多元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氛围,并创作新的作品参与特展。

结业作品展

结业作品展

结业作品展

项目四:依托行业优势,打造“商业转化+ 非遗”

学校将导入商业运营团队携手研培学员共同推动“国潮非遗”,助力非遗产品真正走进消费者,以市场需求引导非遗创新、实现商业转化。

合作方向:学校拟与新浪家居共同打造“大美·非遗国潮项目”,共同设计一套“品牌合作+ 产学联动+ 媒体传播”的科学非遗品牌研修模式。帮助非遗品牌对接国内外对口品牌,获得需求,共同进行跨界产品合作。设计过程中,同步与媒体端合作,数字化包装国潮创新产品设计过程及品牌宣传,搭建非遗创新作品展览展示、零售试销与宣传推广的服务平台。

学员获奖作品

学员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