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非遗研培助力乡村振兴的苏工美范式

非遗研培助力乡村振兴的苏工美范式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21 全国传统刺绣传承人研修班

为提高非遗传承人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进一步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2015 年以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工美院”)依托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着眼于“ 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目标,以提高传承人的学习能力、传承水平,帮助非遗传承人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教师傅所不教、教师傅所不能教,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水平,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促进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同时,研培工作的开展,对于推动学校非遗学科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苏工美院迄今已经举办39 期非遗研培班,八年来,线下累计培训1570人,相关线上课程观看人数 58 万人次。 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下,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建立贵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开展创意贵州项目6 期, 研发产品 1500 余组,推动建设非遗工坊151 家,辐射重庆、云南、青海、新疆等西部12 省,助推产值逾亿元,创新了育训结合的桃花坞、镇湖、雷山模式,形成了非遗研培的“苏工美”范式。

一、 基本情况

2021 年12 月7 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在非遗助力精准脱贫工作基础上,继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加强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专业人才集聚之处,能很好地解决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缺失问题,应主动承担起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为此,项目组面向全国择优招收31 位学员,从刺绣技艺出发,组织一系列文化讲座、名家座谈、现场教学、参观考察、创作实践、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课程,使非遗传承人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能力,树立文化自觉自信,拓展创作视野,提升艺术造物水平与创意能力,激发非遗传承活力,使从业者巧手脱贫,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集体合影

集体合影

二、经验做法

在院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下,本期研修班由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担任项目负责人,根据招生情况和学员需求,精心设计课程。培训教学团队共有50名教师,其中主讲老师38 名,含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 名,教授(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15 名,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12 名,讲师6 名,辅导老师及后勤管理教师10 名。本次研修班将青海、贵州、云南、新疆、江苏从事非遗刺绣的传承人聚集到一起,提升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能力和水平,设计创作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显著提升了学员的传承水平和创新能力。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板块:

(一)党中央政策法规学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文件精神,乡村振兴工作的战略地位,正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实质。此外,还有非遗传承保护政策法规,对非遗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普及与解读。

(二)文化研修。根据传统工艺门类,开设不同的主题讲座,通过工艺美术概论、美学、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文化史、民俗学、管理学等一系列讲座,让学员了解非遗相关知识、设计文化、市场营销、相关法律法规等,了解传统民族工艺的风格、流派,了解如何针对市场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及电商等新兴商业模式,学会尊重和有效保护知识产权。

(三)专业研修。一是设计基础课程。通过传统装饰纹样、图形设计、设计创新思维等课程,强化学员的设计意识,提高学员设计创新思维的能力,提升学员的创新能力。通过古今中外装饰纹样教学讲座,帮助学员发现装饰纹样之美,认识并理解装饰纹样在工艺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二是设计思维与创新课程。通过经典作品赏析,让学员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各流派风格,提高学员的综合审美鉴赏能力。同时,以案例形式讲授创新设计手法,开拓学员的设计创新思维,在设计中学会尊重和有效保护知识产权。

(四)实地考察。一是设计考察。结合培训内容考察工艺美术传统产区、博物馆、现代艺术及设计展会、展览,开阔学员眼界,提高学员对传统工艺与当代艺术、现代设计的感悟能力,提升学员对传统与时尚结合的敏感度。二是产地及企业考察。遴选优秀企业或传承人工作室,通过交流学习,实现艺术与生活、创作与设计、作品与品牌相结合的目标。

在学员管理上,培训开班之前编印学员手册,包含项目背景、师资简介、工作室简介、设计考察简介、班主任简介、培训方案、学员简介、学习管理要求、生活管理要求、服务指南、课程表等。手册汇集了学员应知的培训要求和相关资讯,方便学员学习生活。

研修班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学员在课余自发聚集研讨,交流听课心得。结课问卷显示,学员对本次研修的满意度为99%。通过非遗工坊模式交流,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非遗工坊工作经验与模式,鼓励和支持特色产区学习借鉴,宣传推广,有效促进就业,持续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实地考察苏州刺绣研究所

实地考察苏州刺绣研究所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三、研培成果

(一)教学成果。2022 年1 月,《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在全国职业院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案例征集与遴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案例。2022 年3 月,《扶贫扶教、育产育人——东西部协作背景下非遗新传人培育模式探索与实践》获江苏省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 年10 月,《 东西部协作战略下“ 扶贫助教、育人促产”非遗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被江苏省教育厅向教育部推荐参评国家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奖。

(二)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苏工美院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合作,在“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项目四期”框架下,围绕“松桃苗绣可持续生计活动”,充分发挥松桃多样文化资源的优势,探索文旅融合途径,提升非遗融合创意设计能力,实现以文化驱动的可持续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自身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松桃苗绣可持续生计活动,建立试点村,举办非遗研培,开展交流研讨,组织设计采风活动,深化和拓宽三方在人才培训、产业研究、文化传承、传统村落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发展,共同助推乡村振兴,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此合作案例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联合国教科文公众号、世界遗产之声公众号、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贵州日报、新华报业网等平台报道,影响广泛。

(三)研培班学员案例。此研培班学员柳晴雯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后从事湟中堆绣等非遗技艺的创意研发及策划运营等工作,通过研培现为青海省二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遗项目湟中堆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西宁市“引才聚才555 计划”培养人才,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青海省非遗保护协会理事,湟中锦绣轩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的负责人,2022 年获得青海省2022 年十佳“最美家乡人”荣誉称号。

本次非遗研修班,不仅进一步拓展了非遗分类培训模式, 也在一个细分领域中摸索了非遗系统性保护经验。

学员作品展示点评

学员作品展示点评

结业合影

结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