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跨界·融通·同游”手工艺 跨界创新研培新模式的探索

“跨界·融通·同游”手工艺 跨界创新研培新模式的探索

——中国美术学院2021 传统陶瓷与漆艺跨界研修班

2015 年,中国美术学院成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首批试点院校之一,迄今已举办15 期研修班,涵盖陶瓷、金工、漆艺、织绣、雕刻等门类,培养近300 名手工艺创新人才。学院致力于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与振兴,在非遗研培模式、创新创意、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社会影响广泛。

一、基本情况

由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承办的“2021 中国美术学院当代陶瓷与漆艺跨界创新创意研修班”于2021 年11 月1 日正式开班,招收20 名学员,其中陶瓷技艺类10 人、漆艺技艺类10 人。

2021 年的研修主题延续了“跨界”这一核心关键词,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融通”的概念。“非遗研培并不是一次性的培训班,‘跨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创新捷径。”学员通过理论课程学习提升艺术素养,开设跨界技艺实践课程,深入了解技艺交融带来的思路创新,有力激发了学员的创造热情,成效显著。

开班式

开班式

二、经验做法

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项目总负责人、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在筹划本次研培主题时表示:“融通”一方面包含了时间的概念,一方面也以时间性诠释了“跨界”的方法论,而这些都建立在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的“长效性”基础之上。为此,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建立了非遗研培跨界班长线发展机制,研培计划的内容不局限于校内课程,也包括后期的回访联动,搭建了一条具有长效性的线性交流平台。

围绕这一长线性的非遗研培计划,以工作坊教学为中心,外加多维开放式的综合性教学,构建教师与学员、研究生与学员、专家与学员之间学术的‘同游’场景,在‘跨界’这一融通的格局中,形成国美手工艺术学院非遗研培‘跨界、融通、同游’的新模式。

一是建立系统长效的教学组织。从方针层面看,中国美术学院始终将非遗研培视作一项长期性系统化的育人工程,因此在教学目的与课程设置方面不止于对传承人技艺层面单一维度的研习,更强调对人才知识与学养、技能与经验、思维与方法的整体性教学。因此,虽然此次研培无法让学员在校园之中直接地触摸跨界专业的材料与工艺,却可以通过更多元、更丰富的理论与设计课程,拓宽学员的视野,为学员的思维注入新的DNA。

同时,在实践方面,本次研培计划仍然保留了“分组合作”的形式,在2020 年的分组创作中吸取经验,增设了线上的草稿设计讲解课—跨界班的班主任每日与学员们的创作思路联动,强化学员对于设计的意识,提升设计能力,促进配合协作。“我们的学员在动手实践方面的能力都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缺乏的其实是设计的能力。”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项目统筹执行人彭倩说道,“这也是我们研培的重心。”

现场教学浙江省博物馆

现场教学浙江省博物馆

二是建立稳定有序的教学管理。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以陶瓷艺术系和工艺美术系为课程执行单位,确保课程的安排、组织协调有序;协同传统热成型手工技艺与数字化设计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民艺博物馆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其他二级教学单位,开展多元化的课程研讨、结业展览、校外考察等,确保理论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建立了以手工艺术学院办公室负责人为行政主管,以专业教师为非遗研培班主任,以教学秘书为主要管理执行的非遗研培管理专班,确保教学及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三是建立灵活创新的学员管理。非遗研培的学员管理不同于日常高校的学生管理,在符合日常教学管理规定之外,还需要建立更为灵活的管理机制,搭建学员在研培之外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非遗研培发挥更为长效的影响。

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的学员管理以教学管理为基础,主要针对学员在校内的学习与生活开展。研培结束后,建立了以电话回访、实地回访、社交媒体群组为主的灵活管理体系。定期对参培学员开展电话回访,了解其发展状况;每年两次开展学员实地回访,赴学员所在地开展深度调研,切实了解学员及所在地情况;建立了社交媒体群组,实施发布学校、学员、非遗等相关的最新资讯,开展非遗拓展工作。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2021 年是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计划开展“跨界”主题课程的第三年,在招生上延续了“跨界”班的总体架构,开设了“当代陶艺与漆艺”和“陶瓷与金工”两个跨界创新创意研修班,从多个方面为学员们梳理知识体系、突破创作思维,帮助学员重新认识材料与工艺,带着跨界的眼光深入思考非遗手艺的发展问题,并引导不同专业的同学之间交流合作,共同创作。

三、研培成果

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和空间当代艺术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21 中国美术学院当代陶艺与漆艺、陶瓷与金工跨界创新创意研修班结业展”于2022 年7 月18 日在凤凰创意园空间当代艺术中心开展。2021 年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的学员展出了作品。这些作品中,既有学员们分组合作的创作成果,也有他们各自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工艺横跨陶瓷、漆艺与金工三大领域。其中,分组合作的创作作品为“跨界”主题研培计划的特色成果,学员经由交流沟通,在导师的帮助下自由分组,小组成员根据各自擅长的材料与工艺特色进行创新创意的跨界合作。

学员作品

学员作品

本次展览主题为“观·源”,是对2020 年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结业展主题“源流”的延伸与升级。在手艺门类上,观材料与工艺之源,回归手工艺术的本质,从中探寻发展的路径;在文化创作上,观双手与人类的情感、文明之源,深入思考手艺背后的文化脉络、手艺所承托的层峦叠嶂,以企及手艺最动人的核心。因此“观·源”之题,实是以跨界为桥,让传承人跳出“此山”,在时代的语境之下观得手工艺术的“庐山真面目”。

学员作品

学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