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以演促培 赓续曲艺精神

以演促培 赓续曲艺精神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2021 浙江省曲艺传承人培训班

2016 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成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首批院校之一,迄今举办12 期培训班,培训学员551 人次。学校始终秉承“研习传统技艺,革新时代表达”的理念与宗旨,坚持以展促训、以演促培的培训方式,打造有较强先进文化引领能力的非遗人才方阵。

一、基本情况

浙江的曲艺文化源远流长,在不断衍变中形成了众多地域特色浓郁的地方曲种,是全国拥有曲种最多的省份之一。自2020 年起,学校持续开展非遗曲艺、戏曲类培训班,进一步提升非遗曲艺传承人才的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1 年我校非遗曲艺培训班共招收40 名学员,其中包括34 位曲艺演员和6 位浙江省试点书场管理人员,出勤率达到100%,满意度98%,全部取得结业证书。培训班共涉及浙江省内10 个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绍兴莲花落、绍兴摊簧、绍兴平湖调、温州鼓词、温州莲花、金华道情、杭州小热昏、宁波走书、三跳、平湖钹子书、路桥莲花。

开班合影

开班合影

二、经验做法

在浙江省文旅厅和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继续教育学院为培训具体执行部门,牵头组建了专门的工作团队,包括教学、财务、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均有负责人员,培训班配有学员手册、学习资料和疫情防控方案;有3位专职班主任全程跟班,组建线上班级群,及时发布相关培训信息;严格实行请假制度,课前有班主任进行签到管理;建立班委,将学校管理与相互监督有效结合,能够快速高效的解决培训中的各项问题。

在组织学员遴选过程中,学校明确招生对象,根据实际合理分配各曲种名额,由省文旅厅协助发文在全省范围内招生,认真审核报名信息并上报,最终确定培训人选。

学校通过对省内曲艺传承人的调研,特别是活跃在一线的中青年曲艺人的访谈,了解浙江各地曲艺传承的现状和不足。优选师资,延请省内外名师、非遗传承人和校内优秀教师组成专家团授课,精准选定了培训内容和模式,设置“理论课+ 基础课+ 实践训练课+ 观摩交流研讨+ 演出展示”的培训模块,融合线上教学模式开展单元递进化教学体系。课程主要分四大模块:

一是非遗基础。授课以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开展。内容包括曲艺保护的基本理念与方式方法、曲艺音乐知识、扬州曲艺及当代的传承状况、曲艺艺术的独有性特征及其智慧等,邀请了吴文科、乔志亮、姜庆玲、孙立生、顾芗等学者和名家授课。

二是表演实践。对曲艺的表演、创作等方面进行表演实践指导,在取长互补的过程中提升对表演的整体呈现。课程包括:曲艺的说法现身,鹦哥戏传统曲牌及自由调的运用,曲艺的创作,非遗曲艺创作、表演、招笑手段和要素,曲艺演员对节目的二度创作等。

三是观摩交流。开拓眼界,组织线上线下观摩。线上观摩第四届中国浙江·全国曲艺传承发展论坛及交流展演”并请专家点评、线下观摩大华书场演出等。

四是演出展示。以演促培,在培训过程中挖掘优秀节目打磨、加工、排练,呈现了“赓续匠心 庆百年华诞”非遗曲艺结业汇报演出。

本次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了新时代浙江曲艺传承人的理论知识储备与实践能力,以系统培训的力量助力传统曲艺项目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为传承人提供了更多接地气的对话和展示的平台。

学员课堂展示“温州莲花”

学员课堂展示“温州莲花”

学员课堂展示“金华道情”

学员课堂展示“金华道情”

三、研培成果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锚定表演类非遗培训项目,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释放非遗曲艺文化魅力和非遗曲艺文化实力,高标准履行使命任务,不断促进非遗曲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非遗曲艺事业的保护、传承、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一是培训班结业举办汇报演出取得圆满成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以研培为抓手,举办“赓续匠心 庆百年华诞—2021 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人研培计划非遗曲艺培训班结业汇报演出”。演出在浙江省政协联谊剧场上演,近200 名观众现场观看了演出,掌声连连,高潮迭起。同时演出在快手、浙江政务服务网等平台直播,共计24.7 万人次在线观看,得到了线上观众们的热烈回应。本次演出得到中新网、今日头条、新浪网、杭州新闻等数十家媒体报道,进一步加大了对非遗曲艺的宣传和推广。

二是创新培训方式,促进培训可持续发展。学校在培训过程中探索表演类非遗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了模块式教学和阶段性渐进培训结合的方式,同时关注学员们将所学、所感、所悟能用于之后的“非遗人生”,在培训班创新设立“学员讲堂”,分享他们在非遗领域的知识、日常表演心得等。

学员郑有莲实景采风

学员郑有莲实景采风

学员演出

学员演出

三是常态化开展回访,巩固培训效果。学校积极开展回访,联合浙江省非遗中心组成专家团“走下去”,追踪看到不少传承人在培训后坚持创作并持续开展曲艺演出,殊荣不断,起到活态传承的作用。来自金华的学员郑有莲通过培训学习曲艺创作规律和押韵方法,在培训后坚持“金华道情”的创作,修改及创编了《古韵兰溪 岁月留芳》《关爱儿童真情》等多部作品登上了学习强国;来自绍兴的学员魏昉昊在培训后打开思路,持续性开展了云上曲艺表演,随着受欢迎程度不断上升,逐步扩大了个人书场运营;孟娇丽成为了绍兴摊簧的中坚力量,2021 年被认定为第六批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薪火延续;赵雄峰表演的莲花落作品获得绍兴地方曲艺大赛金奖。此外,培训班的学员们在家乡,用曲艺的声音走进小学、走进文化礼堂,用最古老的语言讲诉新时代的中国故事。阮爱兰在温州仙岩二中辅导鼓词《雷锋精神》及原始鼓词吟调;朱跃文、杜燕飞的金华道情、缪秀霞的温州鼓词、徐美清的走书、张旭峰的平湖调等一批学员们长期活跃在各地演出,推广曲艺艺术。

四是加大科研力度,研培班科研项目成绩斐然。学校自2019 年起共立项36 项非遗相关教学建设项目,2021 年—2022 年我校共申报立项12 项相关校级和厅级课题,涉及传统音乐、非遗曲艺、传承人调研等方面。基于研培班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学徒制经验,已逐步形成教、研、训相互融合的教学体系。

汇报演出

汇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