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守望传统 传承创新

守望传统 传承创新

——福州大学2021 雕刻塑造技艺传承人研修班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是全国创办最早、福建省规模最大的设计美术与工艺美术高等院校,在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研究教学领域具有深厚基础。2017 年成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参与院校以来,学院共举办11 期研培班,培养了387 名传统工艺中青年领军人才,形成了理论基础培训模块、师生互动教学实践模块以及外出考察交流实践模块,取得一系列有显示度的培训、科研、展览和学术交流成果。

一、基本情况

雕刻和泥塑是立体造型的两种手段,种类繁多,包括玉石雕、竹木雕、金属雕刻与锻造技艺、彩塑、陶瓷等多种传统美术和制作技艺。随着工艺美术的发展和科技手段的介入,传统雕刻与泥塑的制作技艺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更需要守正创新,在传承中寻求更加适合市场的发展方向。

为进一步推动雕塑雕刻产业发展,学院以雕刻与泥塑为主题,面向福建省择优招收21 位传统雕刻泥塑匠人,从雕刻技艺出发,组织一系列理论和实操课程,全面提升手工艺人的理论与实操水平,同时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帮助手艺人更多地了解新兴技术,在传承传统中创新发展。

二、经验做法

在校领导、院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本期研修班由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刘玉龙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由学院雕塑系刘大志博士负责项目执行,根据招生情况和学员需求,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团队以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师资为主,外请知名专家学者和代表性传承人参与授课。

本期研修班将福建省从事雕刻与泥塑的传承人聚集到一起,将传统手工泥塑与新时代数字打印技术相结合,大大丰富了手工艺创作手法,显著提升了学员的传承水平和创新能力。

在理论课程部分,本次研修班邀请了著名学者、教授、非遗专家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课程讲学,并创新地采用了线上理论教学加线下实践教学的模式,帮助来自全国的20 多名传承人进行增学养、拓眼界的文化课程“研习”。课程中更多地加入了拓展性课程,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以科技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水平,促进文化旅游和市场经济的共同发展,如艺术创作的基本问题研究、发展文化创意助力乡村振兴、趣味、德性、信仰,工匠精神三境界等。同时,学院申请立项“非遗网络课程教学研究”省级课题,在课程结束后持续对学员和相关传承人、从艺人员开展相关线上讲座,支持学员持续学习。

在考察交流阶段,学院组织学员走进福建德化、惠安,与当地传承人座谈交流,进行结业作品创作。

在创作实践模块,学员需完成泥塑、雕刻、数字建模等造型基础课程。其中,泥塑为创作主要手段。学员在传统基础上融入学院的造型方法和设计理念,不仅在作品中保持了传统的造型,而且通过学习期间掌握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创作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数字课程为本次研培新增课程,包括建模、扫描、数字成像、数字化数据管理等内容,旨在帮助学员掌握数字建模的技术手段,更好地表达设计思想,增强创作手段。部分学员在培训后拓展数字技术,减少了设计时间,扩大了生产效能,同时让作品得以数据化、长期化的保留。

研修班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学员在课余自发聚集,交流听课心得和创作体验。结课问卷显示,学员对本次研修的满意度为99%。学员总计完成42 件(套)结业作品。师生持续在班级微信群交流至今,经常相互交流,跨界合作,自发形成后期展览与交流。

三、研培成果

经过在校学习和后期持续帮扶,学员作品的艺术价值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中青年优秀传人。

指导学员参加全国技术技能现场创作大赛。学员李长春(区县级传承人)经过培训获得2021 福建省轻工技术能手称号,并在2021 全国陶瓷技术大赛现代陶艺组获得轻工业技术能手的称号;学员陈向阳(市级传承人)以特有的剪瓷艺术形式被福建省总工会评为2022 年“八闽工匠”;学员段鹏飞(市级传承人)参加2022 年第八届中国泥塑造像大赛获得传统现场制作组银奖。据不完全统计,学员在培训和回访周期内获得辽宁省工艺美术文化博览会工匠部落杯、海峡工艺精品奖、福建省陶瓷艺术作品展、陆子冈杯等60 多项奖励。

推动学员获得职称和荣誉称号。学员李志忠被评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王颖获大连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李长春被评为中国轻工业技术能手称号、福建陶瓷文化传播人物;陈向阳被评为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并晋升为中级工艺美术师;学员欧俊杰2022 年获得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轻工行业裁判员资格,同时获得福建省轻工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欧宙翼2022 年2 月被福建省雕刻与设计艺术研究会授予福建省传统工艺大师及福州市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据不完全统计,2022 年4 名学员晋升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2023 年7 名学员荣获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

以学养学、以学带技,高校与民间相互交融。在研培教学过程中,学院安排学生开展志愿服务,让非遗学员教授高校学生传统制作技艺,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同时运用高校的学院知识体系提升学员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一年间,研修班指导学员发表《福州传统木雕技艺在当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东方收藏,2021.10,杨光辉)、《闽南古建石雕艺术的探究》(艺风,2022.2,李志忠)、《和田籽料雕刻艺术的研究》(中国教工,2022.25,李刚)等论文20 余篇。同时,研培成果得到了中华网、福建电视台、海峡电视、中国日报网、福建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并在陕西榆林中国非遗保护年会等平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