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大学自2016 年起参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迄今共举办15 期研修培训班,参训学员共计675 人次,为手工制瓷传统工艺培养了多名中青年领军人才。在研培过程中,形成了“通识课+ 专业理论课+ 艺术创作实践+ 现场教学+ 拓展交流研讨+ 成果展示”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有显示度的成果。
一、基本情况
景德镇陶瓷雕塑是我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历史长河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也是中国陶瓷文化中最具艺术价值的造型形式之一,其文化符号对现当代陶瓷雕塑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推动陶瓷雕塑的传承和创新发展,2022 年我校第15 期研修班聚焦陶瓷雕塑创作这一细分领域。
2022 年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陶瓷雕塑) 传承人研修班面向全国择优招收从事陶瓷雕塑创作的传承人共计25 人,覆盖山东、贵州、河南等11 个省(直辖市),省外学员占比达78%。针对学员的实际需求,学校精心设计了理论授课、现场教学、艺术创作实践及拓展交流研讨等四大板块,全面提升学员雕塑创作水平。景德镇本地学员利用周末时间,通过邀请外地学员参观陶瓷艺术家工作室、考察非遗传承基地、深入陶瓷市场调研等方式,让学员更深入了解景德镇悠久璀璨的陶瓷文化,独具特色的制瓷工艺,以及完整的陶瓷全产业链集群,形成对陶瓷雕塑更加全面而立体的认识。
开班合影
二、经验做法
本期研修班由美术学院院长黄胜担任项目负责人,教学团队以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师资为主,外请知名专家学者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参与授课。研修班立足于“雕塑”国家一流专业及江西省五星级专业基础上,根据雕塑授课的特点,围绕非遗传承人的需求,对教室空间进行了新的布局,进一步优化专业师资结构,通过对标专业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目标,以陶瓷材料为特色进行雕塑专业教学成果深化和教学模式探索,着力提升研修成效。
(一)“精品化”的课程设置。本次研修班在吸收以往学校多轮次研修班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景德镇陶瓷的地域特色,充分发挥基地办学的优势,以陶瓷文化传承为先导,课堂内明确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主体,课堂外多方位的文化考察和现场教学为补充,建设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授课期间设计了包括古代遗址、现代技艺、未来发展思路等多方位陶瓷文化考察,先后考察调研了陶溪川工业博物馆、古窑民俗博览区、中国陶瓷博物馆、湖田窑、三宝古陶瓷研究所、三宝蓬艺术馆、瑶里古村、进坑等地,全面提升了课程设置的丰富性和合理性。同时打造创意生态,将景德镇陶溪川、东郊创业基地、乐天集市及教师工作室等作为育人大课堂,将创意、创新、创业贯穿教学始终,形成了泛工作室教学和大基地办学模式,形成了工作室和项目化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高精尖”的教师团队。本次研修班教师职称结构更加优化,本次培训理论课程13 项、实践课程3 项,均由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授课,其中理论授课正高职称教师占比高达77%。同时,授课教师来源更加丰富,包括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二级教授、江西省金牌教授等学界顶尖教授多名,还邀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江西省非遗研究保护中心副主任傅安平研究员等多位行业专家。
实践教学课堂
(三)耐心细致的答疑解惑。本次培训注重传承创新,帮助传承人解决实践创作中的难题。我校依托国家日用瓷研发中心、中国陶瓷发展高等研究院等自身科研力量,结合现代科技辅助手段,帮助传承人更好理解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中蕴含的现代科学价值,帮助传承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努力突破传统技艺保护传承中的工艺难题。学习过程中,每次理论授课,专家均会预留半小时与学员互动,为学员答疑解惑。
(四)“艺与技”的交流分享。为了促进了各窑口传承人间的交流互鉴,我们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从事手工制瓷技艺相关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要求技艺实践不少于5 年。来自全国不同窑口且具备丰富实操经验的传承人,在学习过程中切磋技艺。在学习最后一周举办了学员分享会,甘肃临夏常天平、贵州清镇黄向阳、河南汝州张义萌、江西景德镇光丽强、湖南长沙刘嘉豪、浙江龙泉曾志女、重庆黔江刘海龙、山东青岛崔晓宁等8 位学员代表在会上逐一分享了学习创作体会。美术学院副院长詹伟教授、雕塑系主任罗瑾副教授与全体学员一起参加了分享会,并与学员现场进行了交流研讨。通过打造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了传承人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发展及技艺的认知,促进了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学习。
现场教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
(五)“点与面”的宣传推广。为了全面提升非遗研培项目社会影响力,学校加大推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通过人民日报网、凤凰网、大江网、江西新闻、江西文明网、瓷都经晚、学校官网和官微、学院官网等各类平台对研修过程进行了深度报道,并制作视频新闻通过学校视频号推送,经微信群和朋友圈、QQ 群等转发宣传,提升了非遗文化社会关注度,进一步提高了非遗研培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和可见度。
研修成果展
三、研培成果
2022 年11 月,研培班组织学员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新厂校区举办了研修成果作品展,在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并沉淀、融通到创作实践中之后,每位学员完成了雕塑作品2 件,作品艺术水平明显提高。
此外,学员常天平在《河州》发表论文1 篇;学员付平在《陶瓷研究》发表论文1 篇,获评“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景德镇市技术能手”等称号,并获得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陶瓷版权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学员黄向阳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铜奖;学员路和平“一坊四室”基地项目荣获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丝路非遗—泥塑”美育工作坊入选甘肃省2022 年第一批中小学美育工作坊名单;学员詹苑源晋升高级工艺美术师;学员江美英的研修成果“箭筒·茶具·泥塑套组”,入围了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在广州市举办的2023 非遗品牌大会。
本次研修班不仅拓展了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分类培训模式,也在陶瓷雕塑这个细分领域进一步摸索了非遗系统性、整体性保护经验,为今后开展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相关细分领域的非遗研培、保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学员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