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以“培”推动戏曲校园美育和传承

以“培”推动戏曲校园美育和传承

——临沂大学2022 柳琴戏传承人培训班

2018 年,临沂大学成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参与院校,迄今共举办6 期研修班、培训班,培养180 名柳琴戏表演与创作中青年领军人才,取得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培训、科研、表演和学术交流成果。

一、基本情况

柳琴戏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鲁苏皖豫四省区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柳琴戏青年表演人才严重匮乏。为此,2022 年度临沂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柳琴戏传承人培训班项目组面向滕州市柳琴剧团进行整建制培训,择优招收了30 名青年柳琴戏传承人进行培训,全面帮助传承人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

二、经验做法

(一)工作团队“强”,师资结构“优”。自2018 年入选研培计划参与院校名单以来,临沂大学高度重视研培计划的实施,成立了由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牵头,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社科处等多部门配合,项目执行单位音乐学院主要负责的研培任务项目组。5 年以来,学校集聚了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建设了一流的柳琴戏表演人才培训教学团队,形成了柳琴戏非遗传承保护的重要力量。2022 柳琴戏传承人培训班分别指定薛一凡、刘震担任班主任,统筹负责教学管理工作,管理班子“齐”,教学经验“丰”。

(二)课程内容“正”,教学目标“清”。经前期调研得知,培训班演员少有能够外出参加培训提升的机会,柳琴戏青年演员对非遗政策法规、非遗传承价值认知模糊,职业发展目标不清,且理论知识匮乏,表演基础薄弱,学戏大多采取视频模仿的形式,剧目的传承缺少口传心授。针对此种情况,项目组本着全面帮助柳琴戏传承人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原则,针对性地采取了“表演基础课程(口传心授)+ 艺术理论课程+ 舞台表演实践”的课程教学体系,帮助学员加深对非遗政策法规和柳琴戏文化艺术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对学员戏曲理论基础、表演艺术能力和艺术视野进行综合提升。带领学员们开展“送戏进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检验了学员的学习成果和舞台表演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员在实践中找到了职业认同感和非遗传承的责任感,强化了学员的现场体悟感。

学员与教师合影

学员与教师合影

(三)课程资源保存“全”,培训材料备案“全”。项目组非常重视对教学材料、课程实践和考察交流等进行收集与整理。项目组在培训班开始前,对教学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进行了明确分工。邀请第三方传媒公司成了项目专班,对基础课程、表演实践课程采取全程固定三机位录像,剪辑成教学片并转化为网络课程资源:一是用于传承保护柳琴戏的课程资源库建设;二是用于培训班线上线下教学使用;三是用于主办单位高校柳琴戏表演课程选修课程、柳琴戏工作坊、社团教学资源使用。项目组成立了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由班主任带领专门对培训期间的学员报名材料、教师授课讲义、PPT、签到表等过程性材料进行留存,每位教师授课过程、学员学习过程均保留不同角度的照片和录像资料。

柳琴戏剧目选段《匡衡进京》唱腔课程

柳琴戏剧目选段《匡衡进京》唱腔课程

(四)结项信息报告“早”,结项质量“高”。学校培训实施前,召开专门会议部署,要求项目专班对绩效目标实施全过程监控,分工明确。项目专班根据培训进展,结合研培计划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绩效目标,通过学校官网、自媒体对教学活动及时公开宣传。项目组第一时间向省文旅厅非遗处转发汇报。项目培训结束后,采取U 盘存储的方式,将培训活动全过程记录、宣传等材料快递给省文旅厅非遗处。我校财务处每个季度组织绩效自评,并要求提交总体绩效目标、各项指标完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表,对未完成绩效目标或偏离绩效较大的,要求及时改进和调整,确保高质量完成研培任务,确保绩效自评优秀。

柳琴戏剧目选段《马孤驴换妻》唱腔课程

柳琴戏剧目选段《马孤驴换妻》唱腔课程

身段课程教学

身段课程教学

三、研培成果

(一)培训班扩大了传承群体,助力了乡村文化振兴。研培计划极大地促进了柳琴戏非遗项目传承活力,往期学员刘桂红、臧玉玲等已成为省级柳琴戏传承人,现在已经加入研培计划培训项目教师队伍。培训班带领学员面向高校、中小学及街乡开展戏曲艺术普及讲解及演出。据不完全统计,近 5 年面向学校、街道、企事业单位共演出了近80 余场次。通过在校园和社会中广泛开展的柳琴戏艺术普及,营造学习体验戏曲艺术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学校师生和地方民众对于戏曲艺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体验及美育教育创新,辐射带动了基层群众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建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柳琴戏)传承的人才高地、资源高地、传承高地和文化高地。

(二)培训班推动了柳琴戏在我校校园传承。依托培训班实践探索形成了以科研平台为主体、非遗人才培养传承实践与理论研究为两翼,实现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双向驱动的“一体两翼,双向驱动”项目协同育人模式。在帮助传承人“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基础上,提升了传承人理论素养和创演能力,累计辐射临沂大学师生5 万余人,并形成了科学的柳琴戏表演人才培养方案。培训班拓展研究成果“临沂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柳琴戏)传承与美育育人实践”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山东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山东省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三)培训班促进了临沂大学柳琴戏社团建设,营造了“浸润式”的戏曲艺术学习体验,推动建设创梨园柳琴戏社团等5 个戏曲类社团,并开设了戏曲工作坊。社团学生在山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柳琴戏表演一等奖,柳琴戏艺术实践工作坊获得优秀实践教学成果奖及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坊二等奖等。同时学校也获批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传承教育基地、山东省戏曲艺术重点研究基地和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柳琴戏)传承基地等高层次教研平台。

结业汇报演出——基本功展示《百炼成艺》

结业汇报演出——基本功展示《百炼成艺》

结业汇报演出——基本功展示《百炼成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