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匠心铺就幸福路 研培助推非遗传承

匠心铺就幸福路 研培助推非遗传承

——云南技师学院2021 剑川木雕传承人培训班

云南技师学院自2018 年开始参与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是全国参与该项目的3 所技工院校之一,逐步形成了送教入村、传承质量高、助力学员创业就业的培训模式,至今已开展8 期研培班,培养了近400 名非遗技艺人才。

一、基本情况

云南技师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非遗相关专业办学及非遗技艺传承培训,2021 年剑川木雕研培班聚焦白族传统建筑与木雕技艺融合,招收的40 名学员主要来自剑川县和云南省内其他县(市)的非遗传承人和木雕技艺从业者。

集体合影

集体合影

剑川木雕是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传统的非遗技艺,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截至目前,剑川县约有木器木雕私营企业200 余家、古建公司近100 家、木雕个体户1500 多家,但经国家、省、州确认颁发专业技术证书的技术人员仅有980 余人,从业者间交流互鉴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圈,这一传统非遗技艺也曾经面临着缺失传承人的危机。

本项目采用导师制和学员互帮互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为剑川木雕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促进从业者交流互鉴、白族传统建筑与木雕技艺的融合,解决剑川木雕产业传承人缺失的问题。

教师上实践课程

教师上实践课程

教师与学员交流

教师与学员交流

二、经验做法

为保障研培工作的高质量推进,成立非遗研培工作专项小组,由院领导、相关部门和系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组成。建筑与工艺技术系主任李殿生担任项目负责人,李跃军老师负责项目执行并担任班主任负责学员日常管理。教学团队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段四兴老师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段国梁领衔,学院专业教师和外请剑川木雕民间艺术专家组成。

培训根据学员情况和学员需求,围绕“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开展,分非遗理论学习、技艺实训、观摩交流、专家讲座研讨、作品制作及成果展示、学员回访等六个步骤进行。课程包括三大板块:(一)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非遗保护法学习、少数民族文化概论、传统建筑识图、居住空间营造技艺、造型艺术等,帮助学员全面认识和了解剑川木雕这一非遗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背景,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二)扩展课程安排了一系列参观考察活动,帮助学员全面了解和感受剑川木雕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及探索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魅力。参观了剑川木雕博物馆和文化遗址、剑川木雕艺术展览、剑川传统工艺、手工艺品生产场所、现代艺术展览和设计工作室。(三)实践课程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传统技艺实践,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练习和巩固传统的木雕技艺;二是自由创作实践,学员在传统技艺基础上进行自由的木雕创作。在传统技艺实践环节中,学员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操作,学习和掌握剑川木雕传统木工的基本工具、基本材料和基本技能。例如各种雕刻刀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同的木材属性以及木雕的基本构图和比例关系等等。包括木材认识和选择、刀法和工具使用、造型设计和制作、色彩处理和表面处理、修复和保养等。

在自由创作实践环节中,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作灵感,进行自由的木雕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员尝试将传统的木雕技艺与现代的艺术理念相结合,通过创新和创意,打造出更具个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学员不仅掌握了传统的木雕技艺,也拓展了自己的艺术视野和创作思路。本次培训作品多且精,一共完成了70 多件,每名学员至少完成一件作品。学员还集体创作完成了传统民族家具技艺作品。在整个剑川木雕传承人研培计划学习中,学员们对于木雕技艺和文化的热情高涨,充满激情投入每节课程,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认真练习和实践,充分交流互鉴,一遍遍地反复推敲,直到完美掌握每一个技艺细节。

教师带领学员实践操作

教师带领学员实践操作

教师与学员交流

教师与学员交流

三、研培成果

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工作成果,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培训部分。最重要的是我们成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剑川木雕传统木工营造技艺传承人,成为了木雕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研培项目支持下,学员李兴德代表云南技师学院参加2022 年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木雕赛项荣获金牌;刘彦雨参加2022 年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木雕赛项荣获银牌;李清彪培训后在洪都商贸城创建了清彪木雕技艺传承体验中心,用实际行动传承展示源远流长的木雕技艺;李春楼工作于景东富豪实木家私有限公司,将木雕技艺与家具设计融合到一起,其返朴归真及抽象设计形式成为设计亮点;李永泉在培训后创建了剑川木雕融媒体平台,为剑川木雕文化发展尽心尽力。

(二)传承和保护。首先,在传承方面探索出了一条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逐步探索出了一套非遗培训课程体系。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形式,课程更加符合学员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传承和实践活动,丰富了学员经验,促进了剑川木雕从业者的交流与技艺之间的融合,使传统的木雕技艺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扬。其次,在研究方面,通过对传统木雕技艺的研究,探索出了许多传统技艺的内在规律和创新方向,为非遗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非遗保护方面,通过组织考察参观、实践活动等形式,增强了学员们对木雕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为木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和宣传。最后,摸索出了一套培训考核和评价机制,确保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培训班对每个学员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品创作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为学员提供了精准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四、学员成果

为期30 天的培训见证了许多学员在木雕技艺方面的成长和突破。一些学员在课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木雕技艺和文化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培训班在剑川县南方丝绸之路国家方志馆木雕分馆进行结业成果展示,学员作品包括了各种不同的木雕品类,如屏风、建筑模型、工艺品摆件等,共计完成70 余件,每件作品都体现了学员们对于木材特性和木雕技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作品不仅在技艺方面取得了突破,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传递了对于剑川木雕文化的热爱和执着,展现了非遗传承人的责任和担当。这次展览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吸引了许多业内专家和群众前来参观。展览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剑川木雕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也让学员们的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展示和认可。除了在技艺方面的成长,学员们还在团队合作、项目管理、文化传承等方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成为了非常有潜力和价值的木雕传承人和文化使者。研培成果得到了大理电视台、剑川电视台等10 余家媒体平台的关注和报道。

学员参赛

学员参赛

学员参赛

培训班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学院与剑川县兴艺古典家具厂签订了合作协议,聘请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段四兴老师为学院产业导师,定期对学员进行回访和跟踪。学员深刻认识到学习传承非遗的重要使命,将所学转化所用,在乡村振兴共同致富道路上取得新的成就。

学员李剑红《草龙》

学员李剑红《草龙》

学员李旭《荷花》

学员李旭《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