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探索剧目创新 推动皮影艺术发展

探索剧目创新 推动皮影艺术发展

——陇东学院2021 陇东道情皮影戏传承人研修班

2019 年,陇东学院成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参与院校之一,迄今已举办了3 期国家级、省级研修班,培养了110 名陇东道情皮影戏、陇东南传统音乐传承人。在研培过程中,形成了分阶段培训、专题培训和师徒培训的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有显示度的培训、剧目、科研和获奖成果。

一、基本情况

陇东道情皮影戏(以环县道情皮影戏为典型代表)是我国皮影戏艺术百花园中最为灿烂夺目的一朵奇葩,既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举办本期研培班的目的,一是旨在帮助传承人提升理论素养、拓宽文化视野。二是通过课堂教学、互动体验、舞台实践、实地调研等环节,重点化解年轻艺人在剧目演出、演唱伴奏和影件雕刻等方面出现严重的“均质化”难题,帮助他们在重视表演基本功的基础上,树立个性化与多元化并行的传承思维与实践行动。

为此,项目组面向甘肃庆阳地区择优招收30 位年轻传承人,从道情演唱伴奏和皮影表演技艺出发,设置一系列理论和实操课程,全面提升非遗保护传承理论与表演技艺水平。与此同时,我们选邀富有环县道情皮影戏剧本创作经验的人士,依借陇东地区特有的红色文化素材进行现代剧目创作,又通过大舞台、大皮影、大影窗、新灯光、新背景等形式,成功创演了红色题材现代戏《陇原第一枪》。学员们借助传统表演范式,成功将现代革命历史搬上影戏舞台,该剧也起到了激活了民间艺人表演热情和创新意识的明显效果。

集体合影

集体合影

二、经验做法

在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和音乐学院研培团队的配合下,本期研修班由音乐学院院长赵志学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音乐系主任常建萍副教授和王亚娟副教授负责项目执行,根据招生情况和学员需求,精心设计各类课程。教学团队以陇东学院从事非遗理论研究和连续参与研培实践的相关教师为主,外请知名专家学者和代表性传承人参与授课。

本期研修班将陇东地区从事道情皮影表演的年轻一代传承人聚集到一起,提升皮影表演技艺与雕刻手法,提高道情演唱与演奏能力,显著提升了学员的传承水平和创新能力。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板块:

(一)提升理论素养。授课内容包括非遗保护理论、皮影艺术史、道情皮影传播、皮影戏市场与行业发展状况等,邀请乔建中、康保成、黄虎、高舒等行业名家线上线下授课,校内音乐和美术等院系老师线下授课,学员保护传承的理论素养有了较大提升。

(二)重视考察交流。参观渭南市华州区宏权影艺文化传承园区“影子坊”、环县道情皮影展览馆,并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薛宏权、环县道情皮影戏国家级传承人高清旺交流座谈,这些参观与交流活动打开了学员的知识与创新视野,激发了他们对环县道情皮影戏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文化自信。

学员交流

学员交流

(三)强化专业实践。针对大部分年轻学员在道情皮影表演与制作技艺方面的薄弱环节设置课程,有效改善表演水平和制作艺术效果。课程包括演唱、演奏、雕刻技法、剧本创作等方面的内容。

在实操课程中,雕刻学员需完成至少10x10 厘米影件3 幅,并选择其中1幅进行装框制作。演唱学员必须熟练演唱板腔体的四大板路及其17 种变体。演奏学员必须学会基础的文场伴奏音乐至少20 种或武场打击乐至少15 种。演唱、演奏、挑签学员均参了与原创新剧《陇原第一枪》的排演。

考察观摩

考察观摩

三、研培成果

研修班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学员在课余自发聚集,交流听课心得和四弦、笛呐、笛子、挑签等技艺。结课问卷显示,学员对本次研修的满意度为99%。雕刻学员实际完成6件( 套)结业作品,与入学前制作技艺相比,在材料、工艺、手法、形式、美感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演唱学员在“一人多角”的“依字行腔”“半白半唱”等说唱艺术方面、特别是在后台帮腔——“嘛簧”的高难度发声技巧方面更是突飞猛进。演奏学员在各自特长乐器演奏能力提高、尤其是即兴加花演奏方面有了显著变化。师生持续在班级微信群交流,自发形成展演、合作与创新的浓厚氛围。

研修班创作的《陇原第一枪》以刘志丹革命史实为原型,是一部兼俱传统皮影戏文化内核与现代舞台表演特点的现代红色题材新编皮影剧。该剧以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为立足点,将陇东道情皮影的传统表演与唱腔音乐做了富于现代舞台表演的优化与发展,构思巧妙,立意深远,是继《枫洛池》之后,陇东道情皮影发展历史上的又一次突破与飞跃。高校学生与非遗传承人共同表演的模式,一方面高校给非遗的传承探索了一条高校艺术实践型新路,一方面也激活了民间创新表演的热情,并传承了红色文化基因。研修班于6 月17 日至18 日举办了2 场《陇原第一枪》结业展演,线下观众2000 余人,线上观众3.8 万余人。该剧于7 月16 日至18 日分别在兰州黄河剧院(线下观众1000 余人,线上观众14.53 万人)、兰州城市学院、环县毛井镇进行了汇报、交流和慰问演出,该剧目也获得了甘肃省最高文艺奖项——敦煌文艺奖。

《陇原第一枪》在艺术上做出了重要的突破:一是陇东道情在古代历史演义题材领域中艺术积淀丰厚,至今保留着数量巨大的剧目及其庞大的表演体系,而该剧借助传统的表演范式,首次成功地将现代革命历史搬上舞台,创造了古老的皮影戏演出现代戏的成功个案。二是传统的陇东道情皮影谨遵皮影戏的基本演出形式,而该剧首次通过大舞台形式,放大皮影和影窗,增加影人掌签艺术的技术难度,突破了传统舞台局限,适应了现代剧场审美需要,为皮影戏现代舞台、现代剧场艺术的表现,做出了重要的尝试。三是该剧由甘肃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陇东道情皮影传承基地陇东学院师生偕同四级代表性传承人共同创作完成,在推广宣传项目、推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工作之时,实现了陇东道情皮影戏的传承创造,也创新出了非遗项目传承、创作、教学、研究、产业一体化的实践模式,很具示范价值。

结业演出

结业演出

结业演出

研修班剧目创演成果得到了包括文化和旅游部官网、甘肃省文旅厅官网、甘肃省电视台、澎湃网、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网、凤凰网、兰州晚报、陇东报社、庆阳电视台、陇东学院等在内的30 余家媒体、公众号平台的关注和报道。尤其是在兰州的两场演出,线下演出线上同步直播的形式不但扩大了陇东道情皮影的影响力,也让更多观众领略到了非遗在新时代所焕发的艺术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