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非遗助力脱贫攻坚

非遗助力脱贫攻坚

——新疆师范大学2020 新疆民族刺绣传承人培训班

新疆师范大学2016 年起成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参与院校,已经开展培训14 期,培训学员670 人次,带动学员创新制作刺绣作品、文创产品、生活用品、服饰等近1200 件,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非遗助力文旅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基本情况

本次刺绣培训班主要面向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其他具有较高水平的从业者,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开展,帮助她们激发创作潜能,丰富作品题材,拓展应用空间,解决发展难题,培养非遗保护传承的领军人才。参与人数为30 人,教学目标一是侧重精准扶贫,二是聚焦新疆特色文化带建设,通过刺绣作品展示新疆手工艺魅力,讲好新疆故事。

学员合影

学员合影

二、经验做法

培训按照“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总体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考察观摩、交流研讨、实践训练、作品展示等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

(一)精心组织领导。为顺利实施研培计划,学院专门成立培训工作小组,由学院李勇院长主管、首席专家负责项目实施、班主任制管理,多名专家组成的教学工作小组,统筹协调、任务分工、明确责任,组建培训专家团队,监控教学过程等工作。

(二)明确培训目标。新疆由于其边疆特殊性,代表性传承人数量较少,我院结合国家脱贫攻坚任务,将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纳入培训目标中。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民间工艺;提高学员文化素养,开阔眼界;提高当地传统工艺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提高从业者收入,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

(三)主抓教学管理。培训实行教学全过程的监控管理。项目办公室建立了“前期调研—需求分析—方案制定”的方案制定机制,在前期调研充分了解学员需求的基础上,召开由优秀绣娘师傅和该领域专家参与的研讨会,研讨制定符合该期非遗班实际的培训实施方案,构建以拓展绣娘专业知识和提高绣娘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体系,要求专家采取以问题为核心、“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在管理工作方面,主要抓住了四个关键环节:一是确定了灵活有效的组织形式。根据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有关规定,每天保证8 学时的学习时间,灵活安排课堂教学、考察观摩、交流研讨、实践训练等活动;在周日安排外出参观画展,坚持交流与研讨活动。二是严格的考勤签到制度。学员的考勤资料齐全,建立学员电子档案。三是阶段性调查统计工作。对学员作业、心得体会、教学设计、学习日志、作品等项目进行数据统计,了解培训进展情况。四是即时性辅导与服务工作。对于学员遇到学习和生活问题能及时解决,对于学员反映的问题能及时向上级传递,保障了学员正常的学习活动。

(四)成功经验与特色。充分的培训需求调研是做好培训的有效前提。培训之前班主任就建立了微信群,将培训需求问卷、学员手册、培训方案、课程表都上传到群里。学员没有报道之前就对培训内容、方式和管理非常熟悉,及时反馈他们的需求和建议,使得教师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培训目标,帮助学员较快进入学习状态。

构建培训综合评价体系。采用考勤、课堂观察、作业、心得、访谈等方式综合评价学员学习情况。在培训之初和结束后两次开展问卷调查,对前后答案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培训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挑战、不足是否得到解决,工作态度、工作动机是否有好转,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成绩是否做出正确评价,从内因和外因综合分析本次培训对学员学习效果、学员内部因素的变化规律。

结业后按时进行回访。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不仅负责组建研培项目组,制定教学计划,做好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后期也在有序的开展研究、回访、展示和宣传,逐步形成规范的研培工作体系,将研培任务纳入年终考核内容。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三、研培成果

本次培训班得到了社会面的广泛响应,并在百余人的报名者中挑选30 余人参加培训。提高了新疆刺绣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文化自信,探索了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有效模式。本次学员中,有一半来自贫困地区,有的学员通过培训学会了刺绣的基本技能,有的刺绣传承人拓宽了眼界,提高了创新意识。

(一)通过30 天的培训,学员共计完成作品近60 件/ 套,并进行成果展览。

(二)发表相关论四篇,《艺术教育对非遗保护的积极影响及路径探索》(《对联》2023.2)《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新美域》2023.2)《传统纹样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大观》2021.12)《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研究》(《大观》2022.9)。

(三)以刺绣培训为基础建设的刺绣工坊“疆锦工坊”在2021 年5 月成都举办第六届的大学生艺术展演工坊组获得全国一等奖。

哈萨克族学员图鲁娜依·伊马木是新疆伊犁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她说道,这次学习是国家给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充分体现了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我们自身成长的重视和期望,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从小受到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的影响,早早离开校园从事手工艺活动,我们的思维、事业观念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缺乏,这次的集中学习正好弥补了我们的短板,尤其是培训培训结束后,参与伊犁伊宁县乡村振兴项目,让我快速的将技艺与项目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运用到乡村振兴工作实践中,通过对传统手工艺的守正创新,真正实现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施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非遗尤其是传统工艺具有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传统工艺振兴是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举措,今后要依托自治区文旅厅的指导与策划,大力推动传统工艺振兴与实施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实现非遗传承与精准扶贫的双赢效应。

本次非遗培训课程为高校与非遗传承人们的合作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高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科建设和合作交流的重要阵地。学校也已举办了多届非遗培训班课程,为非遗传承人与高校提供了多次交流机会。今后,学院将积极参与研培计划,并积极参与到传承人与业界学者跨界对话、“非遗传承·时尚生活”等多个活动中去,借力推动新疆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

(注:本期培训班为2020 年批复,于2021 年期间实施完成,按要求参加本次绩效考核。)

学员作品展示

学员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