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 年以来,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共实施12 期培训班,涉及哈萨克族毡绣与布秀技艺、维吾尔族刺绣技艺、维吾尔族枝条编织技艺、维吾尔族模戳印花布技艺、维吾尔族土陶技艺、新疆曲子戏和塔吉克族鹰舞等7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培训传承人群500 多人,在助力文化润疆、乡村振兴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本地研培班选择新疆维吾尔族土陶技艺,基于以下三点考虑:首先,新疆土陶技艺在新疆传承千年,是中华陶瓷文化在新疆向西传播、传承的重要见证;其次,新疆土陶技艺传承和产业化面临工艺和材料方面的困境;最后,新疆土陶技艺在自治区和兵团有四个保护单位,培训有利于促进兵地融合,协同助力文化润疆。
本期培训学员共33 人,主体包含国家级非遗项目四个保护单位的关键传承人和所在地的部分中小学美术教师,既考虑到了土陶产业内主要从业者,又兼顾了土陶的教育传承。培训旨在提升千年技艺的工艺水平和材料创新能力,为新疆土陶产业发展奠定技术和材料基础,并通过项目所在地中小学土陶校本课程构建提高新疆土陶技艺的正规教育传承能力。
集体合影
二、经验做法
(一)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区域战略。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导各民族土陶艺人、院校工艺精英相关专业师生和其他从业者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同时还开设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相关课程,始终将培训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文化润疆相结合。
1. 课程主要包括三大板块:(1)理论素养:授课内容包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新疆地方史、国家通用语言培训、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新疆土陶文化与理论、新疆土陶设计与创新、陶瓷的室内陈列、传统工艺的互联网直播营销、陶瓷创作与实践、釉料文化与使用、窑炉知识等。(2)专业实践:授课内容重点锤炼技艺,包括:新疆土陶实操技能训练(分组教学)、陶瓷装饰手法绘画、陶瓷装饰手法刻花、陶瓷装饰手法沥粉、喷釉浸釉荡釉浇釉技法训练、注浆成型讲解与实操、泥板及盘泥条成型训练、拉坯及手捏成型训练、新疆土陶装窑、新疆土陶开窑等。(3)考察交流:包含参观考察兵团军垦博物馆、石河子大学博物馆、石河子大学校史馆、石河子国家级文旅示范街区幸福路步行街;组织两场线上交流活动和一次新疆土陶产业振兴沙龙。
2. 科研引领教学:本期研培班我们立足科研引领教学,在培训前设立了三项土陶科研课题《新疆土陶工艺流程标准研究》《喀什地区土陶工艺历史流变研究》和《新疆土陶传承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以科研引领土陶培训,在本地材料研究与创新、土陶工艺流程规范与优化等方面保证培训的方向和质量。同时,我们配备了两位维吾尔族研究生科研助理,全程跟岗负责语言翻译和工艺口述史采访,保证了有效的沟通与管理,提升了研培的效果。
(三)临时党支部示范、规范学员管理。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采取学校领导小组统筹、学院中心执行办公室和项目实施团队三级管理机制,在教学组织与管理、后勤保障与运行、实践教学与创作、回访调研与反馈等方面保障“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理念的落地,提升培训效果。本期培训班党员较多,我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了临时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规范了学员自我管理,培训班各项工作得以有序、顺利推进。
(四)及时跟踪回访、探索产业振兴。及时跟踪回访一直是我们非遗研培工作的重要步骤。通过回访,我们及时了解了学员培训的效果,对土陶工艺优化情况、产品设计转化情况、市场反馈情况、土陶产业振兴路径等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为新一期研培课程设置和重点方向提供了基础,也为新疆土陶产业振兴提供了思路。
课堂实践
三、研培成果
(一)关键成果。本期研培班解决了千年技艺新疆土陶的一系列工艺流程、材料使用问题。我们不仅解决了新疆土陶素陶开裂、低温脱釉等问题,更在土陶本地材料创新上做了全面的探索。我们总结并优化了新疆土陶的传统标准工艺流程,探索了新疆陶艺产业发展的重要命题,为新疆陶艺大发展积累工艺、材料和实践基础。
(二)服务乡村振兴、推动教育传承。本期研培班重点招收了第三师图木舒克土陶馆的艺人,助力土陶馆成功申报了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精准服务第三师乡村振兴和非遗文旅融合工作。本期研培班招收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的美术教师,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土陶工作室为依托助力该校成功申报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成为南疆地区唯一一所以本土非遗项目获此殊荣的学校,通过土陶课程学习,推动了土陶教育传承,并有力地促进了该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三)非遗研培模式、助力民族团结。本期研培班通过丰富的理论实践课程,秉持技艺安心、服务暖心、文化交心的原则,助力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得到国家、兵团评估组领导及第三方评估组专家的一致赞誉,成功荣获2022 年度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单位。
(四)聚焦人才培养、做好产业转化。本期研培班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培训期间兵团党委常委鲁旭平副司令在兵团教育局黎兴平局长、石河子大学代斌校长陪同下莅临研培班考察指导,与学员、研培团队亲切交谈,指示:“做好新疆、兵团的土陶人才培养工作,尤其在土陶文创产品研发、产业转化和服务文旅发展方面做更多贡献。”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和中国非遗研培理念,我们在培训期间,进一步凝练了研发方向,初步探索了新疆土陶文创的方向和多元路径,为新疆土陶融入文旅产业、带动促进乡村手工业振兴提供了更多有利抓手,本期研培学员结业展呈现的多元成果和精彩作品受到学界、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学习强国”平台和人民网等权威媒体予以广泛报道。
在本期研培过程中,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充分发挥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自治区文旅厅非遗研究培训基地的科研、教学和资源整合优势,与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土陶馆、喀什市文化馆、英吉沙县陶艺村和吐鲁番大漠陶艺馆等四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亚克甫江、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祖农被中心聘为驻校兼职研究员,确定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陶艺馆和英吉沙县陶艺村设立土陶研学及旅游体验基地。本期新疆土陶研修班,培养了一批产业振兴人才和教育传承人才,优化了新疆土陶工艺流程标准,创新了土陶材料使用,研发了一批传统和创新的土陶作品;在兵地协同助力文化润疆、非遗促进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文化润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案例。
课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