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基本要点及表现手法
杨元珍 吴学群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近日出台,为沿线省份完善分省份建设保护规划、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穿越半个中国,气势恢宏,是名副其实的世纪工程,必将在中国的文化史、建设史和旅游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需把握的基本要点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工程量之大、之复杂,涉及的县市之多,在文化旅游项目中实属罕见。为了防止各行其是,笔者认为,建设过程中,在认真执行国家统一部署和规划的基础上,各地还需把握以下基本要点。
1.突出教育性。长征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真理、谋求复兴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寻求、追求幸福的伟大梦想。国家之所以花这么大气力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除了文化发掘和保护的意义外,更重要的就是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通过物质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以缅怀先人、教育今人、激励后人。因此,教育功能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本来之义、主要功能。建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地应该从这个角度去认识、去把握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意义和作用,突出其教育性,使之成为党史教育、初心使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和主要阵地。
2.构建统一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虽然由各地负责建设,但还是一个整体。如何做到分段建设,浑然一体?构建统一性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以长征文化作为主线,贯穿始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不管在哪个区段,也不管在哪个文化区域,都应该把长征文化作为主题,把发生在当地的主要战斗、主要革命历史人物、主要革命故事作为主要表现题材重点打造,就像一根红飘带贯穿万里贯穿始终,使整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形成鲜明的红色文化特色。二是使用统一的公共信息符号。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工程浩大,线路绵长,必须突出主题,统一标识。比如道路指示牌、景观介绍牌等在全线、全园应使用统一的式样和规格。三是统一主要展示体的风格和色彩。这些展示体是指全线都有的,比如博物馆、纪念馆等。这样,不论走到哪里,都能让人意识到是走在当年红军长征的路上、走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里面。
3.反映差异性。构建统一性并不是要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成千园一面,构建统一性并不排斥差异性。只有做出差异性,才能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各具特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是文化上的差异性,在突出长征文化主线的前提下,要充分挖掘当地的地域文化,表现当地的民俗风情,展示当地的居住文化、饮食文化等,形成浓厚的文化特色。二是自然生态上的差异,尽量保持原生态的地形地貌、原生态的物种物件,不搞过多的移花接木,形成鲜明的自然特色。三是表现手法上的差异,建筑风格和形态要本地化,景观打造要本地化,表演展示要本地化。只有这样,整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才能既整体统一,又各显其特。
4.明确主题。笔者认为,各地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不但要各显其特,还应各有主题。这种主题就是红军经过当地发生的最著名的战斗、最动人的故事、最有影响的事件或人物等。比如中央机关、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县集结出发,于都人民送亲人当红军,下门板搭浮桥,送物资别红军,于都段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就要把军民鱼水情深、难分难舍、依依惜别的场情做出来。中央红军出发后,在江西信丰县的古陂、新田打了长征出发后的第一仗并取得了胜利。为此,陆定一同志写下了“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的著名诗句。信丰段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就应把古陂、新田打胜仗作为重点内容用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每一段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都有一个主场景、主看点,让人印象深刻。
5.注重体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突出体验性。通过体验,让人们感受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艰苦卓绝、浴血奋战、舍命拼搏,从而认识新中国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牢记初心使命,树立远大理想。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环境体验,村庄、山水、道路、甚至生活,要尽量还原历史,特别要注意去现代化。有的地方把长征走过的道路修建成宽敞的沥青路,笔者认为这样不妥。二是场景体验,对一些著名的战斗、著名的故事、著名的会议、著名的人物活动,可以运用多种演艺形式进行情景再现,并尽量让游客参与其中。三是科技体验,利用声光电、3D、5G等现代科技再现当年场景。
6.严肃对待。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一项政治工程、教育工程,它还原历史、展示历史、演绎历史、教育后人,所以必须严肃对待。一是要坚持历史真实,反映主要事件、主要人物活动、重大战斗等,一定要有历史依据,而且要以党史、文化等有关部门认定的依据为准,绝不能以讹传讹。二是要坚持正面引导。红军长征历时两年,横跨大半个中国,十多万红军参与其中,有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也难免有个别负面插曲,要坚持正面引导、正面宣传,绝不能为迎合个别人的需要而传播负面信息,更不能在政治上出任何纰漏。
7.融入旅游元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表达着后辈对前辈的追思,是一项政治工程、教育工程。要实现教育目的,就必须有人去游、有人去看,去的人越多,教育面就越广,效果才越好,所以它同时又是一项旅游工程。旅游工程就必须讲究旅游吸引力。因此,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必须融入旅游元素。要把服务设施建好,比如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要把住宿设施建好,在重要节点开发建设不同档次的宾馆、民宿。要把休憩设施建好,在沿途较隐蔽的地方建设各具特色的驿站,设立休憩区等。
二、宜采用的表现手法
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如此巨大、复杂的工程中,要做到各具特色又高度统一,实现中央的意图,表现长征精神的精髓,可以采用以下表现手法。
1.旅游步道为本。在一般的公园或者景区,旅游步道仅是串连景区、保障游览的附属设施,但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其性质却完全不同。由于红军长征的目的是战略转移,行军走路就是主要任务。因此,“路”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内就具备了以下特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所依托的主要资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起来后的主要景观之一,景观、景区联系的纽带。从这一角度去认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路”首先是景观,其次才是路,是游步道。修路就是修景观,走游步道就是走长征路。因此,要把路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主要景观、基本设施去打造,要尽可能地还原历史,尽量体现当年的艰苦环境。
2.人物、事件为纲。红军长征,路途漫漫、困难重重、战斗惨烈,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要做到脉络清晰,主题鲜明,应以人物、事件为纲。要突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扭转乾坤,把长征引向胜利的历史伟业。要深刻挖掘、重点表现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等重要会议对保证党的正确领导、保证长征正确方向的重要作用。要深刻挖掘、重点表现湘江战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直罗镇大捷、激战嘉陵江、转战乌蒙山和过雪山草地、三军大会师等重大事件和重大战斗。
3.精神塑造为核。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在把长征精神彰显出来,这是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根本所在、目的所在。要通过环境、人物、事件、场景、故事、演艺、科技等要素和手法,把当年红军长征面对恶劣环境和流血牺牲从不畏惧、从不退缩的钢铁意志表现出来,把共产党人为了践行初心使命,克服千难万险、踏过万水千山、付出万千牺牲勇于夺取胜利的崇高精神境界表现出来,让“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的长征精神,变成一个个景观、一尊尊塑像、一个个故事、一场场演艺、一阵阵歌声,生动形象、润物无声。
4.线面结合为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超长度的线型公园,要吸引更多人游览体验,光有“线”不行,不能只有一条路,还要有“面”,有延伸、有纵深。因此,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必须拓展更多的“面”,在线面结合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重要会议、重要事件的发生地进行深度开发,要充分利用战场遗址进行重点打造,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进行深度展示,要多纬度、多角度、多形式地展示当年红军长征的战斗情景、生活情景,展示长征沿途风土人情、民族风貌,展示红军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血肉联系,做到走一段有一个纵深,走一段遇一次高潮,既能够全场景、大角度反映长征过程,又增加吸引力。
5.数字展示为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如此长的路程,如此大的体量,要全程走完,绝大部分人做不到,即使有此心,时间、精力、体力、资金也不允许。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全程游览、全程体验的需求,数字展示十分必要。各地在建好实地公园的基础上,要同步建好数字公园。国家层面上,要有全程式、全景式数字化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要把虚拟现实、人工智能、8K+5G等前沿科技运用到数字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让人们在线上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