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文创产品受网友热捧 设计师“脑洞大开”
雍容华贵的朝珠遇上现代的电子耳机,你会不会也折服于设计师“脑洞大开”的设计?
近日,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以朝珠耳机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品再次受到了网友热捧,有人调侃说“会有人愿意戴着听歌吗?”也有人直接表示“给我来一条!”
类似故宫“奇葩”设计还包括写有“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顶戴花翎官帽防晒伞等,而目前包含故宫研发的文化创意产品已有近6000件。
故宫微信公众号实时与网友互动
自前晚一个拥有数百万微博粉丝的账号贴出了朝珠耳机照片后,这一结合了古典与现代,穿越气息十足的故宫元素产品一夜爆红。
这款戴上能让人“感觉像在批奏折”的耳机,目前正在故宫淘宝官方旗舰店以120元一条的价格接受预订,长44.5厘米,材质为仿蜜蜡。
据故宫淘宝相关页面介绍,朝珠是清代朝服上佩戴的珠串,形状与和尚胸前挂的念珠相似,是地位和身份的标志之一。朝珠耳机的创意则是将这一清代宫廷特有的物品与现代时尚产品相结合,意在体现复古、时尚、实用的特点。
而除了这一朝珠手串,该店中还销售有图案为顶戴花翎官帽的遮阳伞、印有雍正帝“朕就是这样汉子”字迹的折扇、以尚方宝剑为外形的中性笔等产品,以及“奉旨出差”牌等趣味商品。
据故宫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故宫淘宝”是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开设的官方销售网店,其销售的产品与故宫内外的“故宫商店”基本一致,价格也是统一定价,意在以电子商务的形式传播故宫文化。
此外,该中心还辟有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以“本公”的语气实时与网友互动,在朝珠耳机爆火时,其微信公众号专门以“你们考虑过人家的感受嘛”为题推送一则帖子,将网友的吐槽、调侃帖整理后一一“卖萌”回复,经过卖萌、娇羞后最终归结为“你们高兴就好”,一天内阅读量便超过了1万次。
就此,有网友点评说,故宫为了设计、推销自家的文化创意产品,“真是蛮拼的”。
通过文创产品对接文物与现代审美
其实早在2008年12月,故宫淘宝就已正式上线,目前在其店铺销售的以故宫元素设计的各类文化产品已有约200件,故宫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这些小巧玲珑、实用方便的小纪念品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而“故宫淘宝”微信公众号也是随着微信成为普遍交流工具后推出,意在通过新媒体让故宫文化“活起来”。
如何让故宫文化与现代公众顺畅对话,也是故宫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并希望能通过文化创意,让文物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起来。截至目前,故宫研发的文化创意产品已经近6000件。
部分故宫文创产品及简介
顶戴花翎官帽防晒伞
形状与普通遮阳伞相同,伞面依据清朝官员顶戴花翎设计,撑开后花翎向后,酷似头上戴着一顶官帽,创意感十足,被评“太好笑”。
朝珠耳机
将清代象征身份与地位的朝珠与现代电子产品结合,材料为仿蜜蜡,佩戴时外观为整圈朝珠,肩部两侧延伸出入耳式耳机,底部为插口接头,被评为“戴上感觉在批奏折”。
“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
源自雍正批田文镜折,另一面印有剩余内容:“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被评霸气十足,尽显傲骄气质。
追访
馆藏文物曾是时尚品
“可能在大多数公众心目中,故宫博物院的形象都是古典和严肃的。”近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介绍,事实上故宫馆藏中的许多文物,在历史上都是当时非常时尚的产品。
现在故宫推出的文化创意产品,也是以故宫的建筑、馆藏文物等作为元素进行创作,涵盖了高、中、低等不同档次,其中既有包含故宫元素的冰箱贴、瑞兽铅笔、木指纹锁家具、玩偶、琉璃和手机壳,也有根据故宫藏品元素研发的高仿书画、紫砂、陶瓷、丝绸等。
“既要有趣味性,也要有实用性。”单霁翔认为,观众从故宫带回家或从网上订购的文化产品,是对参观完故宫的延续和回忆,因此要确保品质。
“卖萌”让故宫离百姓更近
故宫过去是皇亲贵族生活和办公的地方,绝对是门禁森严,普通老百姓万万没有随意入内的机会。即便是到了现在,故宫成了旅游圣地,但是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故宫依然代表着严肃、正统、古典的形象。而随着朝珠耳机、顶戴花翎官帽防晒伞,以及“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等包含故宫元素的创意产品的推出,显然已大大颠覆了公众对故宫的固有印象。
但是当故宫变得时尚味十足,甚至是充满穿越感,势必又会引起部分人的质疑与争议——这是否会破坏故宫一贯的严肃和正统形象而显得不伦不类?其实在笔者看来,“卖萌”的故宫非但不会损害其固有形象,而且会让其离百姓更近,这不管是对弘扬故宫文化还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都有益无害。
故宫每年接待几百上千万国内外游客,这不假,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游客来说,或者是限于时间紧张,或者是碍于故宫内人员拥挤,参观的过程几乎都是走马观花,一掠而过,根本就无暇顾及故宫内所陈设文物的细节。而不管是朝珠式耳机还是官帽式防晒伞,都是把故宫里面的文物元素和现代科技产品相结合,可以让消费者在欣赏把玩的同时,观察到故宫文物的细节,比如朝珠一共有多少颗?顶戴花翎图案是据何设计的?等等。这显然要比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更有利于游客了解故宫,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不管是游客从故宫把这些纪念品带回家送给亲朋好友,还是没来过故宫的人从网上选购故宫产品留作纪念,其实都等于是让人们了解了故宫,这当然也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
时代发展到今天,故宫时尚一点,潮流一点,反而会距离百姓更近一点。此外,别看现在陈列在故宫里面的文物已经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很多文物也是当时宫内的时髦玩意儿,所以现在推出故宫元素的时尚产品,也算是一种“复归时尚”。
为故宫文创产品“脑洞大开”叫好
去年,“朕知道了”胶带纸曾让台北故宫出尽了风头,引得很多人对“朕知道了”胶带纸情有独钟,喜欢得不得了,胶带纸是平凡的日杂用品,而康熙帝御批手迹“朕知道了”却是非凡品,成了抢手货,仅仅是一个好玩有趣的创意就让胶带纸销量疯长,本身就令人感叹,那么朝珠耳机会创造耳机销售的奇迹吗?值得期待。
北京故宫至今仍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缺少文创产品,完全是“脑洞不开”而造成,故宫符号的文创产品太少,不仅失去了巨大的创意收入,更重要的还在于遏制了历史文物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历史文物和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入日常消费,只能高处不胜寒,文物仅仅是文物,日用品仅仅是日用品活,文物不能丰富日常生活,传统文件就日渐式微。
可能在大多数公众心目中,故宫博物院的形象都是古典和严肃的。事实上故宫馆藏中的许多文物,在历史上都是当时非常时尚的产品。现在故宫推出的文化创意产品,以故宫的建筑、馆藏文物等作为元素进行创作,既体现了创意性、趣味性、文化性和实用性的紧密结合,类似于朝珠耳机等的文创产品,更是对参观完故宫的延续、回忆和文化思考。
北京故宫推出的花翎官帽的遮阳伞、印有雍正帝“朕就是这样汉子”字迹的折扇、以尚方宝剑为外形的中性笔等产品,以及“奉旨出差”牌等趣味商品,如此新奇而有趣的创意,成功地接上了当今人的文化地气,遥远年代奏折里那沉睡的典故和文字仿佛瞬间就被重新赋予鲜活的生命,这样的“穿越”和“勾起”
对于日渐式微的传统文化来说无疑是一种趣味性的拯救,特别是对于喜欢时尚和幽人一默的年轻人而言,很有吸引力。
如今,有特色的名胜古迹很多,但是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不多,相反,同质化,重复化、非文化化和粗制滥造的旅游纪念品越来越多,而且从形式到内容都缺少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参观北京故宫的人摩肩接踵,但是却没有什么很容易打动人心的文化产品能够带走和留存,不能不能说是一种旅游和历史文化的遗憾和缺失,虽然几个文创产品对于传承传统文化作用有限,而且难免带有商业的印记,但是通过这样耳濡目染的持续影响,就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达到传承历史文化的目的。
北京故宫要实现文创产品的健康发展,首先是要保证巧妙性。比如“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就很巧妙,源自雍正批田文镜折,另一面印有剩余内容:“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尽显傲骄气质,很符合年轻人争强好胜的心里诉求。
其次,要有系统性、延续性。台北故宫“朕知道了”的创意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系统创意的延续-其来源于台北故宫院长冯明珠2005年策划的“知道了:朱批奏折展”,该展导览手册封面即印有康熙帝满汉文朱批真迹“知道了”。
第三是集团性。台北故宫文化创意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相互分工,集团作战,不仅训练设计师,还训练营销等人才,且要对故宫文物、华夏文化有深度了解,专业资质要求很严格。
第四是要有营销规划。统计显示,北京故宫2012年文创产品收入仅仅1.5亿元,虽说高于台北故宫的1亿多元,但是2012年北京故宫游客1530万人次、门票7亿元;而台北故宫游客436万人次、门票8500万元,可见北京故宫的文创产品收入多么寒酸,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目前故宫元素文创产品已近6000件,如何让这么多文创产品更快更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如何让故宫文化与现代公众顺畅对话,是故宫需要探索和思考的新问题,文化创意怎么样才能够让文物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起来。让故宫的文物和历史文化如何“活”起来是一门学问,考验着故宫的文化发展智慧,为此,我们期待着!
期待更多文创产品 “脑洞大开”
最近,北京故宫博物院设计的众多文化创意产品网上热销。包括“朝珠耳机”、故宫顶戴花翎官帽伞、祥云钥匙包等产品,被网民誉为“脑洞大开”。
这些产品之所以迅速走俏,主要源于设计开发跳出了传统“旅游纪念品”的思路,不再定位于简单满足消费者吃、穿、戴等功能性需求,而是注重产品的文化品位和生产工艺。由于这些文创产品同时融合历史题材、现代设计和生活需求等元素,兼具使用价值、欣赏价值和纪念价值,一经借助互联网营销推广,立刻令人眼前一亮。
北京故宫此次文创产品的成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文创产业近年来取得的可喜变化。长期以来,我国文创产品同质化、低端化严重,各地景区纪念品千篇一律、粗制滥造,被游客调侃“到景区买商品还不如去义乌”。此次,北京故宫在淘宝店基础上“卖萌撒娇蛮拼的”,让“宫廷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体现出其摆脱“门票依赖”的决心,也反映出其通过创新运营模式,让文物遗存与当代审美、生活对接的创意自觉。据悉,北京故宫近年来多次举办文创产品设计大赛,鼓励开拓新的业务领域。而从全国范围看,许多地方的文创产业发展迅速。比如浙江省杭州市,今年上半年文创产业占全市GDP比重已达16.4%。
文创产业是近年来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故宫文创产品的成功,也给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文创产业发展带来诸多有益启示。其一,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发展文创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培育这类产业发展,不仅有利于满足社会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还能催生出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其二,我国旅游市场要实现更大发展,必须更好借力文创服务产业,与后者实现深度融合。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更加突出创意、设计等元素,我国旅游业才能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摆脱“门票经济”依赖,从而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其三,文创产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由单纯的“眼球经济”转向创意驱动,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等智库,鼓励产学研合作,让创意成为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和孵化器,并形成有效的集团化营销模式。
【数据分析】
从“藏在深宫人不识”,到被市场追逐的“宠儿”,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思考:如何让珍藏瑰宝走进日常百姓生活?
文创,就是一条推“陈”出“新”的好通道。随着时代发展,文创产品早已不是小卖部兜售纪念品的简单概念,而是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的授权商品。
这些文创产品有着开放的创意设计,突破了传统纪念品千篇一律的呆板格调,多了一份“萌”与时尚的气息,深受年轻人的追捧,同样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故宫的新气息。
文创不仅能赋予古物新生命,让博物馆中的文化“活”起来,还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发挥有效的全民教育功用。正如单霁翔所说,“通过有趣的文化产品既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缓解现代人紧张的心情,还可以让人们继续教育、再学习。”此外,依托新媒体的宣传方式,推广实用亲民的文创产品,在故宫文化与现代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故宫博物院已然将文创“萌”到了新高度。
文化产业的转型,让文化隐藏在深宫里、摆放在案台上、端坐在基座上,显然是不行的,得让文化“活过来”,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情趣关联互动,如此,文化的传播和继承,才不至于曲高和寡、冰冷凄清。
传统与现代之于文化,不割裂才不会断裂。在继承和沿袭文化的基础之上,搞搞新意思,接接地气,非但不会损害文明肌理、冲淡文化的氛围,反之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效应。此番北京故宫的文创产品“脑洞大开”,不仅仅是一次文化产业的观念转型,更是一次文化传承方式的探路。
当然,“脑洞大开”的故宫文化创意,这还仅仅是个开始。丰厚的文化资源,如何更好地贴近这个时代、深入民众的生活、适应开放的文化市场,需要更多的智慧和理念去支撑。现在,故宫的文创设计师创造了如此多有意思的产品,那么是否可以更开放一些,让更多的人进入到这场文化创意、文化传播的格局中来呢?对于故宫的题材,他们有什么样的创想;对于故宫文化,他们又有何不一样的理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无论是对故宫文创产品的丰富,还是整个文化市场的繁荣,应该都会有益处。
告别单调和僵化,走向丰富和灵动,故宫文创产品“脑洞大开”,将带动其他景区的文化产业转型。不过,我们乐于看到的是,由此带动的文化产业转型,是观念上的变革,而不是创意的简单复制。秦淮河畔的纪念币压制机器,搬到九寨沟,模版换上另一套风景,那不叫文化创意,而叫文化工业;同样,“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到了少林寺写上“老衲就是这样萌”,这样的文化创意,那也是肤浅的。
文化创意“脑洞大开”,文化产业才能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才才会展现出新的面貌。对于我们而言,看到的只是富有新意的文化产品,但对于文化环境和文化市场而言,这却是源头活水,是生命力。
传承传统文化,开放文化创意,保护好文化知识产权。拥抱现代、拥抱生活、拥抱市场,打开了故宫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脑洞”,流传悠久的历史文化,才能够变得更为生动,更令人心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