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毕绪龙
毕绪龙

职称:研究员

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主要从事文化和旅游政策、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研究、文化和旅游产业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出版著作《困境与突围——演艺业改革发展研究》等多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3项。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相关部委委托项目、地方文化和旅游产业规划咨询等50余项。

授课专题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分析和发展趋向》

《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融合发展》

《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与政策趋势》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文化和旅游领域意识形态主阵地》

陈锋
陈 锋

职务/职称:副院长/研究员

毕业于山东师大历史学学士、西安交大法学硕士、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哲学博士。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文化哲学、文化经济、文化战略、社会思潮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独著《文化资本研究:文化政治经济学构建》《文化的文明作用举要》,参著《组织文化与组织变迁》《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之历史比较》等,在《学术前沿》、《理论前沿》、《党政干部论坛》和人民网、中国网等媒体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以及国家部委的委托项目,包括中央党校“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传统文化”、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国廉政文化史鉴”“文艺审美导向与文化安全研究”等课题研究。

授课专题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历程、成就、启示》

《中国红色文化的基本精神与核心理念》

《发展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及乡村旅游:历史与理论》

《当代社会思潮》

车顺
车 顺

职称:中级

毕业于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文艺美学、艺术评论、媒介哲学研究。

授课专题

《美丑之辩——中西方艺术审美观比较》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文化冷战与意识形态安全》

《西方马克思媒介哲学研究》

《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

《网络舆情传播与应对》

戴有山
戴有山

职务/职称:远程培训部负责人/副研究员

毕业于武汉大学档案学,博士生(在读)。云南省旅游景区协合质量提升专委会主任。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西文化比较与认同、未来景区发展研究、红色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旅游景区未来趋势分析、中国民宿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主要研究成果

著有《文化战争》《文化之根》《文化凝聚中国》《珍爱地球》《文化大数据.2015(合著)》《文化大数据.2016-2017(合著)》,长篇小说《魂归之门》《鸡毛人生》,电影《长江救援》《苍天无泪》《花开正当时》《天桥飞梦》《鸡毛梦想》《鸡毛爱情》编剧。音乐剧《诗经采薇》《诗经丝衣》《诗经思齐》编剧、作词,广播剧《珍爱地球》编剧,其中音乐剧《诗经采薇》,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重点扶持,并作为北京市第三届音乐剧演出季的开幕大剧和第十九届相约北京艺术节的重头戏于2018、2019年在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获华表提名奖)总策划;话剧《人树情缘》获得第二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最佳影视创意奖。

授课专题

《文旅融合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新常态下区域文旅产业规划与发展》

《新常态下文化建设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引领》

《文旅产业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作用与引领》

《民国才女林徽因的智慧人生》

《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与实践》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文化安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基层公共文化发展的引领》

《如何把家风建设摆在人生重要位置》

《文旅融合背景下民宿未来发展趋势》

段俊杰
段俊杰

职称:助理研究员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法治、人才培养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原公共文化司委托课题《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初稿撰写(2015年);参与原文化产业司委托课题《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案例集 》研究编制(2015年);撰写人事司委托课题《文化艺术青年拔尖人才调研报告》(2018年);撰写学院自主调研课题《文化和旅游行业人才培养情况调研报告》(2019年);撰写人事司委托课题《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建设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20年);撰写人事司委托课题《全国县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20年)。

甘久航
甘久航

职称: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团队学习与创新力提升、文旅研学设计与实施等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方面,经常参与非遗保护、现代教学法等课题和会谈,曾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及发展规划修订等研讨工作,每年发表关于非遗保护或干部人才培训现代教学法等方面学术文章。文化创意方面,曾主创策划过:多项国家级文化艺术项目策划方案,如:《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国家重点项目)合作单位活动策划方案》《闽南天地——“东亚文化之都”文化传承创新区策划方案》;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情景音画歌舞剧,如:大型舞台音画剧《菊花白》《石匠天工》等。

授课专题

结合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创设计、公共服务、文旅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文旅研学、文旅对外交流等相关领域重点、难点问题,运用“思享众筹法”“圆圈理论”“U型理论”等为文化和旅游部党校学员及全国各省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企业高管、文艺创作人才、导游讲解员等开展团队研学力、创新力、沟通力等启发式、研究式、访谈式教学。

龚平
龚 平

职务/职称:副处/副教授

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学、美术史。

主要研究成果

1995年在中国贸易报雅周末版发表《迷一样的巴尔蒂斯》,1999年与他人合作撰写《传世藏画》( 上、下)(昆仑出版社),2000年与他人合作在《美术》杂志上发表《从何孔德朝鲜战场日记谈起》,2005年在“文化发展论坛”2005年度文集上发表《从革命到市场》,2006年与他人合作在《美术》杂志上发表《永远的长征》,2011年在《中国美术》(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杂志上发表《约会艺术之都巴黎》——十九世纪法国美术漫谈系列 ,2013年撰写《临画散集》(华艺出版社)。1996年-2008年期间在《世界美术》杂志上发表美术译文《陌生的维米尔》、《西海岸的超现实主义》、《低分辨的再现》、《庚斯博罗的材料和技法》、《杰夫昆斯与巴黎的新个展》、《感觉的眩晕》、《被描绘的女人》、《洛杉矶肖像画:后“酷”》、《平常状态的前卫艺术》、《当今最优秀的十位艺术家》(上)、《当今最优秀的十位艺术家》(下 )、《纽约现代艺术馆的“红色”风波》、《当影像艺术年轻时》。

韩敬霞
韩敬霞

职务/职称:副院长/副研究员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文化艺术管理、网络文学。

主要研究成果

专著《网络文学——虚拟世界的自由女神》;编著《文化建设案例选编》;论文《文化体制改革的环境分析关于文化产业利用外资的思考》;课题《新时期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国家战略研究报告》(文化部项目)。

授课专题

《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

李红辉
李红辉

职务:办公室主任

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文明与信仰研究。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主要研究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关系研究》首席专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学社会主义》《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有《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儒学思想与社会治理》《梁漱溟农民教育思想研究》等。

授课专题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干好岗位工作》

《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文献选讲》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李江
李 江

职称:副高

毕业于北京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主要研究成果

2017年6月在《建筑技术开发》杂志上发表《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处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2018年3月与他人合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与应用》(第三主编);2019年6月合著《建筑工程与施工技术》(第三主编)。

李蓁
李 蓁

职称:研究馆员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学,研究生文学硕士。中国文化馆协会文化志愿服务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一直从事公共文化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参与了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课题研究,参与起草《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参与起草了北京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培训五年规划。曾撰写《中国文化志愿服务发展研究》、《北京市文化志愿服务发展报告》、《公民参与下的文化志愿者研究》等。

授课专题

《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组织与策划》

《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案例分析》

乔丽
乔 丽

职称:副研究员

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管理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艺术、行政管理、资源管理。

主要研究成果

参与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课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的文化强国建设研究”“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等项目;参与2012-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国有表演艺术院团体制改革现状调查与发展路径研究》、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项目重点课题《国家文化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关系研究》、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转制文艺院团发展的产业生态研究》等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生态文明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篇论文。

授课专题

《领导科学》

《会计学原理》

《管理学概论》

《绿水青山里的生态文明路》

孙法鑫
孙法鑫

职务/职称:文化事业培训部主任/研究员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政教本科,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国家艺术基金2017、2018年、2019年度工艺美术类评审专家,2018年度全国鼎盛诺兰杯导游才艺大赛评审裁判,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19年度青年美术创作类复评专家,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非遗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工艺美术、非遗保护、公共文化及文旅融合等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1、《彝族服饰艺术》(论文),《装饰杂志》1999年第2期

2、《祥禽瑞兽》(著作)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已8次印刷

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历程》,文化发展论坛2006年度文集

4、《美利坚之艺术资助》(译文),《中外文化交流杂志》2009年第11期

5、《中国扎染艺术》(论文),《中外文化交流杂志》2011年第2期

6、《中国手工艺-织染》(专著),河南大象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授课专题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政策与实践》

《文旅融合路径探析》

《“美学原理”》

《中外美术欣赏》

《传统工艺美术赏析 》

王聪丛
王聪丛

职称:副研究员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中央美院“青竹计划”导师。广州美院新美术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是公共文化政策、美术馆管理、视觉艺术史。

主要研究成果

2010年至今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中共文化和旅游部党校)艺术学院工作,负责艺术管理、美术馆专业方向教育、培训、研究工作。担任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宣部文艺骨干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全国美术馆专业人才”培训项目负责人,已为我国美术馆行业培养培训3000多人,包含馆长1000多名,策展、典藏、公教等专业人才2000多名。

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其中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文化和旅游部“文艺院团改革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课题、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纲要”等。在《美术》、《中国美术馆》、《艺术教育》、《美术界》、《中国文化报》等杂志、报纸上发表十余篇文章。

曾参加原文化部、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文化管理在中国”项目,考察欧洲博物馆50余家,在德国Culture Project机构实习工作。

授课专题

《美术馆与公共文化政策》

《美术馆管理》

《美术馆展览策划》

《西方艺术管理》

《西方艺术鉴赏》

袁航
袁 航

职称:助理研究员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主要从事文化和旅游政策 、文化和旅游融合、公共文化服务、传统文化等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课题1个、文化和旅游部智库项目1个、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委托课题3个、北京市委托课题3个。主持或参与编写出版《全国干部传统文化与执政智慧培训教材(第一卷)》《文化管理新读本》《文化自信八论》。发表《香港公共文化发展特点及其启示》《香港文化艺术赞助机制及政策研究》《文化干部培训评估体系与优化策略研究》《“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等多篇理论文章。

授课专题

《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与重点改革任务解读》

《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结构化研讨》

首页 | 要闻 | 培训 | 科研 |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