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经纬>>唱响主旋律,讴歌新时代,推动主旋律艺术繁荣发展
2019年10月27日
唱响主旋律,讴歌新时代,推动主旋律艺术繁荣发展
唱响主旋律,讴歌新时代,推动主旋律艺术繁荣发展

【热点回顾】

《复兴的力量》源自“中国精神”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制作的歌曲《复兴的力量》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奖。为此,记者走访创作者之一、作曲家印青,听他讲述这首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

“这首歌就创作于去年这个时候。”说起这首歌,印青仍难掩激动。《复兴的力量》由作曲家印青和词作家李维福共同创作,殷秀梅演唱。这首歌曲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讴歌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继而展现出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

“本来这首歌叫作《中国精神》,也是我和李维福合作的,但是大家觉得《中国精神》和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内容还有些距离,就请我们重新填词作曲,写了现在这首《复兴的力量》。”印青说,这首歌虽然来源于《中国精神》,但和修改之前相比,已经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中国精神》只是合唱,《复兴的力量》就听感而言,简明欢快、朗朗上口,这其实是印青深思熟虑后的选择,“给这首歌谱曲不容易,因为它的歌词信息量很大,其中包括老百姓对祖国的感情,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还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宏大的时代命题,内容丰富,立意深远。”印青说,在歌词信息量很大的情况下,如果作曲也很繁复,出来的效果就不一定好,所以他决定用简洁的音乐手段表现这些内容。

简洁不等于简陋。如何用音乐进行高度凝练的表达,印青也琢磨了很久。与此同时,他心里还装着一件事:歌曲旋律要过耳不忘,适于群众传唱,达到艺术性和大众性的统一。为此,他尝试了很多种方式。最终,他找到了“咪拉咪拉”的核心旋律,一首简洁明快的歌曲就这样流淌而出。“从专业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洗练的技法,观众听起来很贴近生活,听几遍就会了。”他还决定用小调曲式创作,“小调曲式给观众带来温暖感,很亲切,同时我还使用进行曲的速度,让整首歌曲刚柔并济,既激昂向上,又不是那么‘硬’,非常贴近生活。”

由于歌曲带有刚柔并济的风格,创作出来后准备找领唱时,印青一下就想到了歌唱家殷秀梅,“我和她合作过很多次,她的风格特别适合这种大气的作品。”在印青印象里,殷秀梅唱歌大气且擅长抒情,现场表现力很强,“《复兴的力量》这首歌虽然类似进行曲的节奏,但也有舒缓抒情的地方,什么地方要表现得有力量,什么地方要缓和下来,这个尺寸很难拿捏,但我认为殷秀梅可以呈现得很好。”

果不其然,殷秀梅的演唱为这首歌更加添彩。录制歌曲时,殷秀梅和印青的合作就非常顺利,更让他感到满意的是在现场,每次殷秀梅在舞台上唱这首歌,底下的观众都掌声如雷,“我还跟她开玩笑说,这个歌本身还不错,但是主要靠歌唱家表现。”印青谦虚地说着,难掩兴奋的心情:“最终效果出神入化,我都在座位上直拍巴掌。”

(以上来源:咸宁新闻网,2019-08-29,韩轩)

《我们都是追梦人》唱出时代节奏

在201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群年轻歌手演唱的由王平久作词、常石磊作曲的歌曲《我们都是追梦人》获得广大观众的好评。根据央视春晚调查数据显示,这首歌创造晚会收视最高点。春晚之后,这首歌曲的相关视频在抖音的播放量达到78.5亿,数十位青年演员携亿万网友掀起了手势舞风潮。

如今,《我们都是追梦人》获得了第十五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词作家王平久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这首歌唱出了时代的节奏,因此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谈起创作初衷,王平久说:“这首歌是去年春晚剧组委约创作的一首歌。我听了习近平主席新年致辞中的‘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觉得特别好,就把《我们都是追梦人》作为歌名报给了春晚导演组。”

说到找常石磊来写音乐,王平久说:“石头(常石磊别名)跟我有很多合作的作品,我写这个歌不光考虑到大家都能唱,也考虑到年轻人的传播程度。”这首歌在央视春晚演唱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王平久透露,“这首歌在创作时我们就开始策划推广。当时石头就讲,我们的歌要广场舞能用,年轻人能唱,卡拉OK里有,大家集会时也能唱。春晚结束后,我们跟抖音合作做了一个手势舞,广受欢迎。”

《我们都是追梦人》写的是年轻人追梦,王平久说:“我们每天要工作、要努力,在路上赶时间、赶地铁、赶公交,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在努力奋斗。考虑听众中年轻人偏多,音乐策划上我们尽可能地时尚化、节奏感强,这样大家就容易传唱。”

王平久介绍说,歌曲《我们都是追梦人》推出以来,登上各大盛会舞台,还作为冬奥倒计时1000天官方庆祝活动重要曲目表演。此外,歌曲先后推出了军营版、航空版、警察版、大学生版、青少年版、广场舞版、手语版,掀起了“追梦”潮流。

(以上来源:北京青年报,2019-09-20,伦兵、田婉婷)

时代,在歌声中前进

让每一首歌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力量,就能把我们赤诚的心、火热的爱汇入时代的大合唱。

最近,一批新出炉的主旋律歌曲又与听众见面:《我们都是追梦人》《复兴的力量》《时代号子》《和祖国在一起》《青春跃起来》……内容各有侧重,词曲风采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唱出了这个时代的关注。

歌诗合为事而作。主旋律歌曲之所以称为“主旋律”,因为它总能发出时代的强音,击中人心的“最大公约数”。“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这是《我们都是追梦人》描摹的小康路上的奋进场景;“汗也不白流,累也不白受,实干才能出成就,谁也别吹牛”,这是《时代号子》对实干兴邦最质朴的歌咏;“如果不曾长路跋涉,怎知道道路曲折?如果不是跨越江海,哪知道前途壮阔?”这是《乘风破浪再出发》对奋斗历程的回首,对“两个一百年”壮阔征程的展望。让每一首歌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力量,就能把我们赤诚的心、火热的爱汇入时代的大合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旋律。今天,即便虚拟现实等技术带来综合感官体验,我们依然需要歌曲这种最古老的媒介,依然需要以最直接的方式,向山河致敬、为奋斗高歌、为人民喝彩。上世纪40年代,是一曲《南泥湾》,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品格传遍大江南北;60年代,是一曲《边疆处处赛江南》,赞美了兵团屯垦戍边的累累硕果;80年代初,是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响西村纺花、东港撒网、北疆播种、南国打场,歌颂了农村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今天,新一代音乐人笔耕不辍,继续写下《脱贫宣言》《金不换银不换》等歌曲,宣示着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书写着对绿水青山的守望。

山川河流稻香,乡关家国故园,主旋律歌曲的底色是爱国。三年前,有人在香港大学演讲,问及大家的启蒙歌曲,听众席上,先飘来几个微弱的音符:“一条大河波浪宽……”没想到,全场很快齐唱起《我的祖国》。脱口而出的,不仅是共同的文化记忆,更是对这个国家发自心底的身份认同。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很多时候,语言有表达的边界,歌声更能交心也能暖心。呼唤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涌现出来,让它们口口相传、代代相传,成为人心的润滑剂,成为情感的黏合剂。

歌以咏志,我们绝不能小觑一首歌中蕴藏的时代力量。去年,深圳博物馆收藏了歌曲《春天的故事》创作手稿。这首歌词,是1992年12月,作词人蒋开儒一气呵成写就的。蒋开儒受《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文影响,下海闯深圳,很快将所见所闻倾泻笔端;《春天的故事》一经传唱,又鼓舞激励了无数改革开放的弄潮儿;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再次选择了深圳,改革开放继续书写着伟大且激动人心的乐章。春天的故事,唱出了一曲新词。

时代,在歌声中前进。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时刻,面对诸多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我们完全应该也能够唱出今日中国的底气与志气,唱出继往开来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气派。就像《乘风破浪再出发》所唱的那样:沧海横流,这是中国;海纳百川,这是中国。

(以上来源:人民日报,2019-09-06,何鼎鼎)

【数据分析】

在各种文艺形式中,声乐因直接发自人的内心而成为最能打动人心,也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广泛、与时代联系最密切的艺术形式。而优秀的主旋律歌曲则是以声乐艺术的经典形式,奏响时代的号角、唱响人民的心声。作为我国红色文化资源里的宝贵财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旋律歌曲既是宣传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进行审美教育不可多得的好形式。

任何文艺活动,都是一个时代人们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的形象体现,都不可避免地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都具有相应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就是一个时代的一种“表情”。主旋律歌曲无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不同时代的主旋律歌曲,表达着不同的主题,比如土地革命时期的《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抗战时期的《保卫黄河》《地道战》、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的天》《红星照我去战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啊亲爱的妈妈》《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在灿烂阳光下》,新时代的《我们都是追梦人》《复兴的力量》等等,其歌词内容都鲜明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革命、建设与生产生活实践,瞬间便把人们的思绪带入到情境之中,感受不同时代的魅力。

当代观众,尤其是青少年普遍具有求新求流行求时尚的审美心理,因此,要让主旋律歌曲走进更多人心中,就要打造更多融入流行元素的新主旋律歌曲。积极稳妥地推动主旋律歌曲的创新创造,要在保持主旋律歌曲红色向上的魂魄的同时,更注重传播性、流行性、寓教于乐功能的发挥等。比如近年来流行的新主旋律歌曲《国家》和《民生》,在创作的概念上不像很多传统主旋律歌曲那么宏观,而是能够深入民心,让听的人觉得很亲切,把以往主旋律歌曲唱的方式和配器旋律的方式融入了流行的元素,以对社会现象、社会信息的敏锐捕捉,以简洁、形象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家国情怀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好听易懂、轻松优美,以歌曲向社会发言,进而影响社会生活。

传统主旋律歌曲的传播方式多半以影视剧、广播电视录播、音乐课教学等传统方式传播。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大量的传播手段不断涌现,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传统和现代的多种方式,从而推进主旋律歌曲的全面普及。要利用好中央和国家大力推进实施的戏曲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政策举措,把大批创作推出的红色歌剧、红色音乐剧、红色歌曲、红色地方戏等红色音乐艺术作为重要推送内容,让红色经典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要发挥好文艺阵地作用,推动各级各类广播电视台开设专门的频率频道播放红色音乐艺术作品。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重要传播作用,推动红色音乐作品与VR、视频等融入融合,激发青少年的喜爱度,占领网络文艺空间。要充分发挥文艺理论评论的作用,通过开展作品研讨、演习等活动,确保新主旋律歌曲创作的正确导向、方向,激浊扬清、抵制“三俗”,推动主旋律音乐艺术积极健康繁荣发展。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