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顾】

主旋律影视剧别样“红”
“看主旋律电影成了许多人今年度过国庆假期的方式。”“好像过了一个小春节,举家去看主旋律电影。”……这是人们对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的普遍感受,除了旅游景点火爆之外,观影成了大众主要的度假娱乐方式。实际上,不仅是观看电影,打开电视机,多部主旋律电视剧的热播,也成为近一段时间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主旋律题材影视剧的“走红”,令业界看到了创作的升级突破,让大众感受到与时代脉搏的共振。
大银幕:全家电影“打卡”
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的国庆节主旋律影片点燃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不仅是年轻人,包括老人、孩童在内的更多家庭成员都走进了影院,集中观看《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3部影片。在这3部影片的助推下,国庆档电影市场无论是从整体来看,还是单片表现都刷新了一系列纪录。
数据显示,国庆档累计观影人次为1.17亿,超越以前历年春节档的总人次纪录。档期累计票房产出为43.86亿元。整体来看,今年国庆档用3天超越了去年国庆档期的19.04亿元,用4天超越了2017年保持的国庆档票房纪录,即8天产出26.29亿元,用6天超越了去年10月的总票房36.4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档期内7天的单日平均票房突破6亿元,这是今年和去年春节档之外的最好成绩。尤其是10月1日当天,电影市场共产出7.96亿元票房,是今年春节档之后最好的单日票房成绩,不仅创造了非春节档的最高单日票房纪录,也大幅刷新了曾在2017年国庆档创造的单日票房纪录3.84亿元。
不仅票房成绩亮眼,国庆档影片的质量也得到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认可,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进行的2019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国庆档期满意度88.6分,观赏性得分88.6分,思想性得分90.6分,均居历史调查第一位。而《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3部影片包揽了最近5年国庆档单片满意度的前三位,其中《我和我的祖国》以91.0分创造了单片满意度新纪录,成为已经调查的267部影片中观众最满意的影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上了年纪的观众对上述影片中所展现出的主流价值观表示肯定,认为“这样的影片应该多拍”,即便是相对年轻的观众,同样表示被电影所展现的爱国热情所点燃。“心潮澎湃,自豪油然而生,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有观众如此说。
小荧屏:追剧不停 类型多样
小荧屏不输大银幕。从9月开始,众多主旋律电视剧就陆续在各大电视台播出,《外交风云》《激荡》《在远方》《飞行少年》《空降利刃》等丰富了人们的观剧选择。从创作角度来看,这些热播的主旋律电视剧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社会变迁,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不同领域、不同人群跌宕起伏的奋斗岁月;从观众的反馈来看,这些剧一改过去主旋律电视剧的严肃、刻板印象,选取亲和、平民化的视角,贴近生活、引发共鸣。
由刘烨、马伊琍等出演的《在远方》,故事跨度20年,以快递行业为背景,展开了一幅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创业者和普通人搏击时代的生活画卷。这部剧因其选取讲述的切入口非常独特、直观,引发了很多观众的热议和关注。该剧编剧申捷直言,这部剧之所以能够在众多主旋律电视剧中脱颖而出,一是题材抓住了新时代脉搏,其次是故事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融入了生活积累的创作,才会让故事走入人心。”该剧导演陈昆晖说。
不同于以往主旋律电视剧聚焦重大历史事件,集中展现革命和战争,今年这波主旋律电视剧更多开始尝试寻找商业化路径,拍摄内容和风格更倾向于与年轻观众拉近距离。譬如选择起用偶像演员出演、题材表现更热血和年轻化。由严屹宽主演的《飞行少年》以“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的创立为背景,为观众描绘了一部“青春成长群像”。其中既有成长也有情感,让观众感受到航校生活中的“别样青春”。
多重表达 期待精品
近一段时间,影视剧在主旋律题材表达上的丰富和创新无疑令市场感到惊喜。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说《开国大典》《大决战》是主旋律影视剧的1.0时代,《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是2.0时代,那么《我和我的祖国》则开创了主旋律影视剧的3.0时代。在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看来,尽管主旋律影片的模式由来已久,而今年国庆档3部影片诠释了另一种可能:“为了我的祖国和机长一起攀登”成了今年国庆节期间一个新的观影热潮,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景观。无论创作经验、运作模式以及对中国电影发展多方面的启示意义,这都值得而且需要电影理论批评界去深入思考、分析、总结、阐释。
正如一位观众所讲:主旋律影视剧的精神传达并不难,这需要拍摄者让观众与讲述中的中国故事达到共情,这同样是今年众多主旋律影视剧受到观众肯定的原因。尽管电影的国庆档期已经结束,弥漫在电视荧屏上的最后一季度的收视竞争仍在进行中,还有多部主旋律电视剧将陆续与观众见面。
对于业界和观众来说,今年仍在期待出现类似《大江大河》这样的爆款作品——有收视、有热度、有立得住的人物、有印象深刻的故事。市场在“等”一部佳作的出现,这无疑为主旋律影视剧的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10-18,于帆)
最近的主旋律电视剧也太好看了吧
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期《文化周刊》将向您推荐一批近期口碑、收视双丰收的主旋律电视剧。
主旋律电视剧集中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既是对近期优秀电视剧作品的集中展示,也是对主旋律作品创作机制改革成效的检阅。这些主旋律题材电视剧作品或聚焦70年伟大征程中桑田沧海的社会变迁,或讲述典型人物和英模的传奇历程,或记录普通百姓追求中国梦的感人故事,坚持史诗叙事与平民叙事相结合,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力求让故事典型好看、人物真实可感。高质量的主旋律文艺作品再次证明,正剧不但可以成为爆款,也一定依然牢牢占据新时代审美主旋律的绝对C位。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外交风云》是一部宏伟壮观的史诗巨片,以宏大的历史视野,真实地再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进程和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主要记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中国外交事业上的杰出贡献,全方位展现了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周恩来访非、恢复联合国席位等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外交史实,塑造了睿智沉着、敬业奉献的新中国外交家形象,展现了新中国外交的艰难曲折。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讲述了1934年12月,中央红军被迫在通道转兵进入贵州,之后历经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突破乌江、遵义会议、土城战役、四渡赤水、扎西会议、遵义战役、苟坝会议、南渡乌江、西进云南、北渡金沙、会理会议等历程,千难万险,艰苦卓绝,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摆脱了敌军的追堵拦截,最终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的计划。
仍在热播中的时代励志剧《激荡》将家族亲情、小人物奋斗与大时代进程紧紧嵌合,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陆氏三兄妹在弄堂里共同成长,在社会变迁以及资本市场从无到有、风云变幻的20多年间的人生故事。剧中,陆家每个阶段都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色,剧情展现了小人物抓住时代浪潮改变命运的经历,也折射出千万中国人的奋斗身影。
都市创业剧《在远方》,以快递和电商行业作为切入点,回望中国跨入新千年后一系列的时代变迁,表达了新世纪创业者们的豪情。剧中主角白手起家,带着自己创立的远方快递公司,奋力冲击时代浪潮。《在远方》一开始便生动地展现了世纪之交的社会现状,将时代大潮中,一群试图抓住机遇实现自身价值的年轻人塑造得十分鲜活。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金融风暴等大事件,也被有机地编织进几位主角的人生轨迹,在真实的事件背景下,剧情张力十足。
70年来,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第一播出大国。如何让电视剧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载体,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精神食粮,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大问题。
(来源:工人日报,2019-10-21,张子谕)
“主旋律电影”华丽转身的启示
今年国庆档创造了中国电影新纪录。数据显示,国庆期间我国电影票房为50.5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比此前的同档期纪录增长86.42%。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与《攀登者》位列档期票房前三名。同时,数据显示,国庆档8天观影人次为1.35亿,创同期历史新高;国庆节当天电影票房达7.96亿元,创下非春节档单日票房的新纪录。无论从观影人次还是票房纪录来看,都不难发现,观众的爱国热情进一步提升,主旋律电影市场的价值进一步被挖掘。
主旋律电影,这个曾经一度被网友贴上双引号标签的名词,迎来了华丽转身。主旋律电影为什么能火?首先,与电影整体质量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好看的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多了。如《战狼2》《红海行动》等,它们或以真实故事改编,或是纯粹虚构,但无疑都是“好故事”,引人共鸣。而且,电影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局限于经典重拍,宏观叙述。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影制作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也更舍得在“大制作”上投入。以《红海行动》为例,电影中呈现各种让人震撼的画面,背后是制作团队对军事细节及战斗场景的高度还原,成本不菲。当然,通过“好故事+大制作”拍出来的“好电影”,人们也更愿意为其买单。
二是主旋律电影自身的转变,开始主动迎合市场需求。以前提及主旋律电影需加上双引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与商业化电影区分开来。如今,主旋律电影在不脱离原来宣传主旨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当下的消费文化体系,自觉向商业化探索的同时,并大胆启用自带流量的明星参演宏大叙事的影片,让主旋律电影与市场需求更好地对接起来。
“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其实,主旋律电影能火并不复杂,正是因为它所宣传的,恰恰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无论是爱国、奋斗、创新、奉献等时代精神,这些都是天然吸引观众的眼球,本身就自带流量的。只要主旋律电影能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影片,让观众有更好的视听享受,能火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
(来源:广州日报,2019-10-25,陈文杰)
【数据分析】
“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早在1987年,中国电影局就提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口号。主旋律电影就此诞生,它是指以弘扬社会主义时代旋律为主旨,激发人们追求理想的意志和催人奋进的力量的影视作品。因此主旋律影视在价值观念上,更多地承载着当今社会的积极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长期以来,由于题材和内容的单一,主旋律影视作品往往给人以刻板生硬的印象。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创作者越来越能够借助新的传媒格局以触及日趋个性化的受众需求。
近日,根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电影《中国机长》累计票房超越《速度与激情8》,跻身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前十名。至此,国庆档的两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均已进入中国电影票房前十,且票房总榜前十名中除《复联四》之外均为国产电影。大到反映时代变迁、小到反映平常人物生活的电影作品的集中上映,这是我国影视产业集体发力的结果,它一方面体现了我国主旋律电影作品越来越受观众青睐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中国观众爱国情怀的一次集中体现。
主旋律影视不仅在“量”上有所增加,也有“质”的提升。今年下半年,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题材选择、叙事方式、视听表达、人物塑造等多方面有所突破和提升。从力挽狂澜、创造生命奇迹的中国机长、挑战珠峰的攀登者,到90年代陆氏家族奋斗的身影、跨入新千年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这些历史片段组成了新中国七十周年历史的恢弘画卷,通过小人物在历史潮流中的起伏变迁,拉近了群众和主旋律的距离,也让每位观看者获得了更多的情感共鸣,以此潜移默化地传递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七十年来,新中国的历史在曲折中发展,从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唐山地震、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屠嗷嗷第一次获诺贝尔医学奖……不同的历史环境带来了不断变化的个人历史际遇,而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始终在一起,没有改变过。同样,对祖国的认同感、个人的责任感等主流价值观一直没变,主旋律影视以气势恢宏、有感染力的拍摄方式,让观众接受心灵的洗礼,重建早已丢失地崇高情感,激励人民不断向前。未来,期待更多弘扬主旋律的影视作品问世。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