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改革>>精耕细作改善游客文旅体验,黄山风景区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2019年11月04日
精耕细作改善游客文旅体验,黄山风景区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精耕细作改善游客文旅体验,黄山风景区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热点回顾】


 
黄山:依托“旅游+” 驶上快车道

沿着安徽黄山市黄山区汤口镇山岔村村口处的指示牌,汽车在蜿蜒攀升的水泥路上缓缓行进。不一会,茂林修竹间,潺潺流水旁,一座名叫“云上”的民宿映入眼帘。“节假日的房间预订已经排到了明年‘五一’假期,我们民宿成了‘网红’打卡地。”民宿女主人程新凤带着盈盈笑意说。

汤口镇山岔村位于黄山的东大门。从在山门开小店,再到开农家乐、旅馆、大酒店和民宿,程新凤的生意随着黄山旅游的升级而不断发展。如今,黄山市已有民宿2000余家,旅游新业态的萌发,让黄山市站在了旅游“再出发”的新起点上,像程新凤这样依托黄山发展起来的村民越来越多。

2018年,黄山景区接待游客338万人,实现营收近30亿元。“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黄山风景区实施‘走下山、走出去’战略,推动黄山旅游‘二次创业’。”黄山市委常委、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文达说,景区推进索道、酒店、旅行社、智慧旅游开发,助推旅游经济连攀高峰。

随着杭黄高铁的通车,黄山旅游人数持续攀升。旅客进出黄山更容易了,如何把游客留住、避免游客“来得快走得也快”?

黄山市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徽文化这一活体文化形式,黄山市积极推进文旅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黄山市屯溪区黎阳in巷,每年都有200多台演出,均为徽州传统文化剧目,并集聚了散落各地的民俗文化。同时,这里还接轨国内一线文化时尚,引入艺术节、精酿啤酒节等形式集聚人气。黎阳in巷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得益于丰富的“内容制造”,“日游黄山,夜泊黎阳”逐渐从想法变成现实。

“旅游+农业”“旅游+体育”……黄山市加快旅游业从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加快开发一批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时尚元素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商品,如传统街区、徒步线路、非遗大师传承项目集中展示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现在,黄山风景区的客流,仅占全市的1/3。黄山市通过推进旅游与体育、观光、养老相结合,带来旅游综合效益全面提升。”黄山市委书记任泽锋说。

黄山旅游加速崛起成为安徽旅游的龙头。借助高铁时代的东风,黄山市还加速与外界融合,开启新一轮工业化的征程。

产业不强、工业化水平不高曾经是黄山发展的短板。为此,黄山市聚焦产业发展,制定实施《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培育绿色食品、汽车电子、绿色软包装等特色主导产业,在茶产业、水产业上引入一批大企业,改变了过去靠旅游“单打独斗”的产业发展局面。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由此带来的交通互联互通等便利条件,黄山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数据显示,近3年来,黄山市引进长三角项目785个,占项目总数的57%。“我们要着力构建与沪苏浙高端产业配套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与长三角产业互补协调的发展格局。”黄山市投资促进局局长李胜利说。

(来源:人民网,2019-07-31,朱思雄、韩俊杰)

三“加”三“减” 激活黄山旅游“二次创业”新动能

近年来,面对山岳型景区普遍存在的转型困境,被誉为“中国旅游第一股”的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山旅游”)巧做“加减法”,不断寻求错位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服务品质,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举措,盘活了资源,激活了“二次创业”发展的新动能。

景区酒店:客房数量减少 服务品质提升

“临时上黄山,选择了雲亼山宿,给了我大大的惊喜。雲亼在黄山风景区北海酒店的对面,周边景点多,风景好美!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上去,推开木门,一个小院在安静地等待你,把喧嚣纷扰全部挡在了门外,颇有种遗世独立的感觉。”体验完雲亼山宿酒店后,一位游客在酒店的留言板上写道。

虽然“十一”黄金周已经过去,这家位于黄山之巅的酒店仍然十分火爆,客房经常被游客预订一空。这距离雲亼山宿正式对外营业,刚刚过去3个月时间。

山还是那座山,酒店只是在原址进行了改造,是什么原因让这家酒店如此火爆?这背后隐藏着黄山旅游转型发展的“密码”。

谁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个备受游客青睐的酒店,就在几年前还是一个“略显尴尬”的接待场所。

雲亼山宿经历了临时鸳鸯棚、经济床、三星标客房、曙光木屋的发展历程,原有的木质结构小屋虽然别具一格,但在硬件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之处——隔音效果不好,阴雨天室内阴冷潮湿,木质结构房屋防火隐患大。这些问题不仅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也制约着黄山旅游的长远发展。

面对当前旅游行业日趋白热化的竞争,经过反复探讨研究,黄山旅游大胆改革,确定了酒店改造升级的最终目标:在遵循不破坏环境、不扩大面积、不改变风格的“三不”原则基础上,提升游客居住品质,谋求山上酒店产业转型升级、差异化发展。

今年七月,雲亼精品山宿正式以“新面孔”对外营业。改造后的雲亼,隐藏在松林掩映之间,与自然和谐融为一体,同时兼具西方建造理念和东方美学设计,布局错落有致,清幽雅致。雲亼山宿因地制宜打造茶艺、国学、摄影、养生等多种旅居产品,为宾客提供高品质、多维度的文化服务体验。坐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聆听松涛阵阵、鸟鸣声声,别有一番风趣。

在黄山旅游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丁丽萍,见证了雲亼山宿改造全过程。“酒店原有36间客房,改造后减少到13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建筑风貌,又与周围环境极为融合。不仅让住宿条件得到质的改善,服务水平也大大提高。”

与雲亼山宿相隔不远,有60年悠久历史的北海宾馆也曾面临类似的“短板”:设施落后、管线老化、隔音效果差等,经过多次论证重新制定改造方案,北海宾馆被定位为高山精品度假酒店,客房由374间减少了99间,不仅面貌焕然一新,舒适度也大幅提升。

“近年来,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旅游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用最美的环境给客人带来最好的旅游体验。”丁丽萍说,“虽然改造后北海宾馆客房减少了,但是由于需要给客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因此服务人员并没有减少,环境压力却大幅降低了。”

从当年游黄山只能睡大通铺、同质化发展到如今的特色旅居,从仅仅满足游客吃住需求到如今提供的特色化个性化服务,随着黄山旅游供给侧改革力度的增强,黄山景区酒店差异化错位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以问题为导向,以产品为切入点,黄山旅游大力提升景区所有的经营、服务、质量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靠山吃山”的老模式,使景区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为了一间房,重游一座山”,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在饱览黄山美景的同时,选择停下脚步歇一程,感受黄山美宿的魅力。

景区体验:山上做“减法” 山下做“加法”

同样是做“加减法”,通过实施轮休制度为景区“减负”,黄山变得更加美丽。

黄山作为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景区,是人们游览观赏的好去处。然而,它同人一样,也有“疲劳现象”。为此,黄山风景区近30年来坚持让主要景点实行定期封闭“轮休”,这一做法使黄山的景点永葆秀美,让人们常看常新。

在黄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吴文达看来,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目标是一致的,本质是统一的。“一直以来,黄山风景区坚持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统一,因为旅游更加看重生态资源,生态是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如果旅游开发把生态资源都毁坏了,那还能叫旅游吗?在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特别要防止掉入两个陷阱,一个是开发性的破坏,另外一个是破坏性的开发。”

黄山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得到了丰厚回报。目前,黄山风景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的56%提升到98.29%,植被覆盖率达到98.53%,景区的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区域环境噪声质量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一级标准。

在山上做足“减法”的同时,黄山旅游努力在山下做“加法”。试水新零售,就是黄山旅游试图将每年300多万客流量变现而做的一次“加法”。

2018年9月,黄山华胥氏旅游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黄山旅游下属控股子公司,致力于开创黄山文创新零售业务,打造黄山景区专属文化衍生品品牌,为游客带来消费新体验。

今年7月,“黄山好礼”首个线下体验店在黄山玉屏楼试营业,该公司设计推出第一期“黄山好礼”系列产品——以五福迎客松为主题的书签、金属徽章、纸胶带、帆布包和五福钥匙扣。据介绍,五福取“五福随身,迎福到家”之意,分为“福、禄、鹤、禧、财”,代表五个极具黄山特色的吉祥祝福,由五种黄山古典祥瑞图形元素构成,同时与黄山最典型的迎客松有机结合,通过现代设计手法演绎,赋予传统黄山五福文化新创意。

“目前,我们根据黄山特色,开发设计了200多种文创产品,其中40多种产品已经开始销售,后期将有更多文创产品和游客见面。”黄山华胥氏旅游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尹硕透露。自首个线下体验店开业1个多月以来,销售额已达40多万元。今年“十一”期间,黄山文创产品微商城正式上线。

黄山旅游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黄山强大的品牌聚合力及每年300万的游客流量,黄山旅游通过深度定制的IT系统让线下门店、酒店客房、自动贩卖机及线上商城串联互通,让生产、物流、库存、线上线下多端销售、运营、客户关系实现一体化动态管理,最终将客流、物流通过信息流转换成现金流,也让游客能够有更加完整便利的旅游消费体验。

除了布局“旅游+文旅”,围绕“走下山、走出去”目标,黄山旅游加快景区板块、索道板块、酒店板块、徽菜板块等优势业务横向扩张,强化“旅游+小镇”“旅游+电商”“旅游+体育”“旅游+农旅”等新兴业务纵向拓展,延展和做长主业链条,这已经成为开启黄山旅游“二次创业”的一把新钥匙。

黄山旅游发展的战略格局定位和发展空间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黄山东海景区开发规划已经通过审批,太平湖项目规划及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乡村微旅游目的地建设有序推进,花山谜窟景区总体规划建设完成,“一山一水一村一窟”战略布局持续落地。此外,地处黄山风景区东大门,占地18.2平方公里,总投资300亿的“谭家桥国际小镇”完成规划。

薪酬改革:福利科目减少 企业活力增加

从1997年参加工作开始,焦朝华在黄山旅游工作了22年,如今已是采配中心总经理的他,目睹了黄山旅游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采配中心隶属于黄山旅游,是一家集物资集中采购、运输配送、商贸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后勤保障服务企业,主要为黄山旅游旗下各宾馆酒店提供物资集采、统一运输服务与管理。

“过去,采配中心由老企业转过来的,留有国有企业的通病,包括人员懒散、工作效率低等。”焦朝华介绍,变化始于2016年,黄山旅游系统推进组织、薪酬、考核、激励、内控“五大体系”改革,采配中心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焦朝华看来,改革最大的变化是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集中竞价模式对采购流程进行再造,同时大幅压缩中间环节,从而降低采购成本。“一些蔬菜价格降幅甚至达到50%,也就是说以前采购价一元的蔬菜,现在只需要5毛钱就能买到。”焦朝华举例说。

而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改变了过去采配中心散兵游勇、各自为政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激发了企业活力,让黄山旅游走得更稳、更远。”焦朝华说。

改革,颠覆了过去“吃大锅饭”的局面,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按部就班过日子、大家一起拿工资”的惯性思维。

在黄山旅游人力资源中心副总监邓新刚看来,这场改革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去行政化、强市场化,最终目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前工资、奖金发放参照事业单位标准,按照职级来,干多干少都一样;改革以后,薪酬体系按照市场化要求,工资、奖金发放标准以工作业绩来衡量,干多干少大不一样。”

据了解,优化后的薪酬体系仅有岗位工资、绩效奖金、辅助工资三部分,补贴仅保留地域差异补贴和行业性补贴两部分。

改革,在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的同时,也增强了员工获得感,调动了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过去乱定工资、乱发奖金和福利的现象再也不见了。我们的工资根据经营效益和工作量来定,大家工作积极性更高,以前是‘叫你去干’,现在是‘主动去干’。”在黄山景区玉屏楼宾馆工作的鲍立伟有感而发。

“要让大家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德辉认为,“五大体系”改革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战斗,是黄山旅游“二次创业”,激发动力、活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措施。

一系列“加减法”为黄山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上半年,黄山旅游实现营业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6.77%。其中,酒店业务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20.25%;索道业务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16.69%;旅游服务业务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2.82%。

(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2019-10-28,王雷、李东标)

“五大体系”改革给黄山旅游带来了什么?

“中国旅游第一股”、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驰名商标……依托黄山风景区优势资源,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山旅游”)自成立以来就“自带流量”。从“中国旅游从黄山出发”到如今“走下山、走出去”,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近年来黄山旅游秉承改革基因,不断地反思自己,大刀阔斧推进以“组织、考核、薪酬、激励、内控”为主要内容的“五大体系”改革,坚定地探索中国山岳型景区改革发展之路。

理念变化:走出“一亩三分地”

深秋时节,黄山风景区秋高气爽,枫红松翠,层林尽染,灿若图绣。来自海内外的游客登高远望,一览山川的壮美。

安徽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闻名于世,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助推黄山旅游实现快速发展。一方面,从1996年成立到2016年期间,黄山旅游资产总额从4.32亿元增长至40亿元,增长近10倍;下属企业数量从10余家增长至40多家;年接待游客从创立之初的84万人到突破330万人。另一方面,随着景区资源的持续开发,游客流量逐渐接近天花板,传统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门票经济难以为继,转型发展势在必行。黄山旅游也面临着不可回避的发展困境——与同行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我们在接待游客、经营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收、市值管理、对外拓展等方面的进步不够明显,仍然局限于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文章,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打转转。”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德辉表示。

由于脱胎于行政事业单位体制,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政企不分、机构臃肿、人员懒散等弊病。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重点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规范董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

黄山旅游到了必须实施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是黄山旅游创业以来的制胜法宝,唯有通过改革才能找到一条突破之路,开启黄山旅游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实现‘中国旅游,从黄山再出发’的宏伟愿景。”在“五大体系”改革优化工作启动会议上,章德辉指出,“对于黄山旅游来说,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决定何去何从的关键一招。”

开弓没有回头箭。2016年11月,“五大体系”改革第一步的“薪酬与考核体系优化”工作率先启动。随后,战略规划、组织和内控优化、管理流程优化和信息化发展相关改革内容将陆续推进。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一整套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现代企业制度,实现黄山旅游从自然发展向协同跨越发展转变、从内涵增长向外延拓展转变、从资产经营为主向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并重转变,全力以赴推进“二次创业”。

黄山旅游人力资源中心副总监邓新刚亲身经历了改革的全过程。“以前工资、奖金发放按照职级来,干多干少一个样,实施薪酬改革以后,按照工作绩效兑现待遇,干多干少大不一样。”邓新刚深有感触地说,改革以后薪酬体系更优、激励作用更强,业绩突出的仅奖励就发了十几万元,这对员工的触动很大。

“改革的总体方向就是去行政化、强市场化。”章德辉表示,通过改革,颠覆了过去“吃大锅饭”的局面,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按部就班过日子、大家一起拿工资”的惯性思维。

体验变化:开启“二次创业”新天地

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列小火车在峡谷峭壁间穿行,仿佛开进山水画里。一段黄山西海大峡谷地面观光缆车的视频受到网友追捧,为黄山新添了一处“网红打卡地”。

与此同时,位于黄山风景区的玉屏楼宾馆“网红阳台”、西海饭店的仲夏夜音乐会、星空帐篷等成为网友打卡胜地。

今年7月,修葺一新的雲亼精品山宿正式以“新面孔”对外营业。改造后的雲亼,隐藏在松林掩映之间,与自然和谐融为一体,别有一番风趣。雲亼山宿还打造茶艺、国学、摄影、养生等多种旅居产品,为宾客提供高品质、多维度的文化服务体验。

“‘为了一间房,重游一座山’,雲亼山宿值得你这么做!”雲亼山宿优美的住宿环境,在网络上赢得了不少称赞和好评,与玉屏楼宾馆“网红阳台”、西海大峡谷“网红小火车”一起,被网友力荐为游黄山三个不可错过的“新体验”。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近年来,随着“五大体系”改革的逐渐深入,黄山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力度明显增强,产品差异化错位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

试水新零售,就是黄山旅游寻求产品结构升级与差异化发展的最新尝试。今年7月,“黄山好礼”首个线下体验店在黄山玉屏楼试营业,以五福迎客松为主题的书签、金属徽章、纸胶带、帆布包和钥匙扣等都登上“礼单”。

“目前,我们根据黄山特色,开发设计了200多种文创产品,其中40多种产品已经开始销售,后期将有更多文创产品和游客见面。”黄山华胥氏旅游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尹硕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黄山,除了欣赏美景、放松身心之外,还将黄山特色“好礼”带回去与亲朋好友分享。黄山旅游计划将景区内的“黄山好礼”体验店打造成高颜值、强互动、多体验的“网红店”,鼓励消费者拍照打卡,边买边秀,全面提升消费体验。

围绕“走下山、走出去”目标,黄山旅游加快景区板块、索道板块、酒店板块等优势业务横向扩张,强化“旅游+小镇”“旅游+电商”“旅游+体育”“旅游+农旅”等新兴业务纵向拓展,加快黄山旅游“二次创业”步伐。

用多元化的产品满足游客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休闲需求,为黄山旅游带来了不竭的发展动力。2018年,黄山风景区接待量达到338万人,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含股份公司)实现经营收入29.74亿元,上缴税收3.52亿元。

精气神变化: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五大体系”改革不仅有效激发了企业内生发展动力,也提高了员工的精气神。

“以前是‘叫你去干’,现在是‘主动去干’”,说起“五大体系”改革前后员工工作热情的变化,在黄山风景区玉屏楼宾馆人事行政部工作的鲍立伟有说不完的话:“以前干多干少都一个样子,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改革以后,根据部门经济效益、员工工作量来定工资,每个月评分高,工资自然就高,员工积极性更高,干事热情不一样。企业好,员工好,真正实现了良性循环。”

黄山旅游人力资源中心副总监邓新刚也有同样的感慨:“以前,由于不同单位之间待遇不一样不规范,有多有少,人员不愿意流动,改革以后人员实现了充分流动,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家都是跳起来摘考核的‘桃子’。”

在黄山旅游工作20多年的焦朝华,对改革有着更加切身的体会。采配中心过去人员“庸懒散”,形似一盘散沙,“改革改变了过去散兵游勇、各自为政的局面,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打造一支专业化采购队伍,进一步激发员工活力,也让企业能够走得更稳、更远。”焦朝华说。

相比焦朝华,黄山旅游园林开发公司的人事行政主管许琦敏对改革有着更为直观的感受。以前,园林开发公司下属的环卫工薪酬低,待遇不高,人员流动性很大,招聘新人占据了许琦敏很大一部分工作时间,她常常为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而犯愁。自“五大体系”改革实施以来,环卫工等基层部门的薪资水平明显提高,年收入平均增长20%。许琦敏发现,最近两年员工的离职率大大降低,以前招聘难的现象再也见不到了,不仅如此,部分岗位的吸引力大大提高。“很多员工都是大学生,甚至有的部门还有研究生。”

经过几年的努力,改革成效逐渐显现。在章德辉看来,“五大体系”改革的全面落地标志着黄山旅游从过去围绕一座山的组织架构向跨区域、多元化的组织架构转变,从运营型企业向投资型企业转变。

展望未来,章德辉掷地有声地说:“改革只有‘启动键’,没有‘暂停键’,更没有‘退出键’。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到改革浪潮中去。”

(来源:新华网,2019-10-29,王雷、李东标)

【数据分析】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黄山风景区集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于一身。在山岳型景区普遍面临转型困境的情况下,黄山风景区积极探索改革,通过门票降价、发展全域旅游等方式促进景区旅游转型升级。

景区门票降价提高客流量。自去年9月28日起,黄山风景区实施门票降价,票价从230元调整至190元,数据显示,至2019年前三季度,黄山景区客流量增加明显,对景区营收形成了有效支撑,但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黄山风景区客流量同比有所下降。由此可见,门票降价只是景区在初期吸引游客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从长远来看,景区最重要的是留住游客,这需要景区为游客提供更好地服务,让游客获得更好地旅游体验。

精耕细作改善游客文旅体验。黄山风景区住宿区在日渐冷清中已经认清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着手改造升级成有特色的酒店民宿。山还是那座山,风景区酒店却越来越受欢迎,不得不说是酒店风景区转型升级发展中的一个成功案例。此外,黄山旅游积极与文创产品公司合作,开发200多种文创产品,并将线下门店、酒店客房、自动贩卖机及线上商城相连接,使得游客能够享受一条龙的风景区旅游消费体验。

发展全域旅游拉动周边经济。黄山风景区不仅加大传统宾馆、招待所的改造升级工程,发展景区民宿经济,还持续通过“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比如,利用“旅游+新零售”拉动景区周边小商品经济发展,依靠“旅游+电商”输出黄山景区IP特色产品,尝试“黄山智慧旅游官方平台”数字化运营树立黄山景区品牌,将“旅游+农业”“旅游+观光”“旅游+养老”相结合,推动旅游综合效益全面提升。在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黄山风景区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开拓文旅经济新的增长点。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