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顾】

四个博物馆进驻文物别墅 庐山旅游更有“文化味”
随着庐山宗教博物馆、庐山诗词博物馆、庐山石刻博物馆、庐山地质博物馆相继建成,如今,游客在庐山可以“足不出户”体验和分享庐山多层次的文化之美。因为在文化和旅游发展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发挥模范带头作用,7月10日,庐山博物馆受到全省通报嘉奖表彰。这是继今年6月份该馆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大奖后获得的又一高规格殊荣。
庐山是江西群山中的瑰宝。2017年8月1日,庐山河西路29号文物别墅内,庐山石刻博物馆《山语——庐山历代石刻陈列》面向公众开放。庐山博物馆馆长胡玮直言,陈列将庐山1300余处石刻,以图文及部分实物等形式,放进一座仅仅700平方米的别墅建筑,第一次从石刻的角度解读庐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特殊气质。
同样位于河西路29号的庐山地质博物馆《山石——庐山地质科普陈列》于2018年7月建成并向公众开放。展览从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演化史、地质遗迹、地质遗迹旅游路线、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庐山生物多样性等诸多方面,以专业、科普、实用的角度介绍庐山地质演化史。同时,展览还引入360度全息影像、音频听筒、动态投影、触摸式感知等多种有效手段,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让观众产生好奇心、汲取新知,从而激发思考,获得知识与信息、情感与价值上的满足。
近期建成的庐山宗教博物馆《山悟——庐山宗教文化陈列》、庐山诗词博物馆《山咏——庐山历代诗词陈列》位于河西路25号文物别墅,展览面积分别为120平方米、245平方米。前者以“六教融庐、名士山缘、神仙洞天、处处浮图、西教东传、宗教遗珍”序列,征集图片百余张、文字万余字,电子显示屏及互动屏16块,娓娓讲述“庐山六教藏”的文史故事。
《山咏——庐山历代诗词陈列》则以“诗词之巅、大山之雄、峰谷之秀、泉瀑之奇、云雪之幻、胜迹之悠、寺观之邃、风物之异、山居之趣”章目为序,从浩如烟海的庐山诗词中撷选出近百篇名士佳作,配以精美图文和多媒体互动展示,让参观者得以管中窥豹,一探庐山诗词文化究竟。胡玮说,庐山诗词博物馆的建成标志着庐山历代1.6万余首诗词首次拥有了对外集中展览研学的媒介平台,再树“庐山——人文圣山”诗词文化品牌。
业内专家认为,四馆进驻文物别墅,以此为契机而形成的文博展览群落,成为新时代庐山别墅“统一管理、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实例典范,为游客提供本地历史文化哲学知识导览服务,开辟了一条“旅游+博物馆文创”的旅游发展新路径,令庐山文化品位再升级。
(来源:江西日报,2019-07-11,郁鑫鹏、刘斐)
九江市柴桑区税务局落实减税降费 助力打造庐山旅游新“名片”
自古以来,庐山就以“避暑胜地”闻名于世,每年都接待数十万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作为庐山游客的铁路集散中心,位于庐山西麓的柴桑区发挥了重要的承接作用。
每年数十万游客带动了柴桑区旅游业的发展,在庐山站附近就有一家常年经营庐山精品旅游线路的九江庐山春天旅行社有限公司,该公司财务经理林身武向记者介绍道:“随着暑期的来临,来庐山避暑游玩的旅客量将达到全年的顶峰,公司也迎来业务的旺季,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出台后,我们旅行社最关心的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未超过30万元的免征增值税这项优惠政策。”
走进庐山春天旅行社的门店,映入眼帘的是大大的“降费”公告,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帽子”旅行团在导游们的带领下陆续登上去往庐山的大巴车。据旅行社总经理胡汝顺介绍,庐山春天旅行社长期经营多条庐山旅游线路,既可以与登山、农家乐结合的“两日游”,也有五老峰、三叠泉等几个著名景点整合成的“一日游”,不仅价格优惠,更有作为本地人的导游在介绍风景的同时,讲解近代发生在庐山的名人轶事。
“旅行社是城市的第一张名片,我们公司越来越好的发展势头离不开国家税收政策的扶持。”当谈到最新的优惠政策时,胡经理表现出特别的热情,“我们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2018年四季度的总收入扣除172万元外包费用后,销售额是20万,交了1万元左右的增值税,今年二季度扣除景点门票等费用后的销售额是28万元,本来以为又是一大笔税款,可我们的财务经理从柴桑区税务局得知,按照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未超过30万元免征增值税的减免优惠政策,我们旅行社的季度销售额在免征范围内,一个季度就少交了1.37万元。”
“国家政策好,让我们旅行社能够把价格降下来让利给游客,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这真是一项改善民生的好政策。”现在每当胡经理与前来报团的游客谈到价格降低时都会对国家的税收政策赞不绝口,对自己的经营理念感到由衷地欣慰。随着酷暑的到来,庐山春天旅行社的庐山精品旅行项目订单已经不局限于江西范围,更是接到了上海、北京、深圳等多地的订单,向全国、全世界递出“庐山”新名片。
(来源:人民网,2019-07-18,罗嗣寿)
庐山管理局:全力推进庐山全域旅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雄踞在长江与鄱阳湖之间,集自然山水优美、人文历史悠久、旅游生活悠闲为一体。
近年来,庐山旅游事业一体化融合发展,各项事业不断进步。2018年,庐山景区荣获“新时代•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名景”“2018中国十佳旅游影响力文化景区”“中国天然氧吧”等荣誉称号,庐山石刻博物馆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殊荣。2019年1-8月,庐山景区旅游接待总人次4627万人次,同比增长13.9%,旅游总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12.7%。庐山正朝全域旅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省龙头、全国示范、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目标快步迈进。
融合发展:开创大庐山旅游发展新模式
景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全域旅游产业布局逐渐成型。
管理一体化。山上山下景区管理一体化开创大庐山旅游发展新模式。建立了庐山管理局与庐山市重大事项决策会商机制,出台了《庐山景区旅游一体化管理行动方案》,以推进观音桥景区5A级标准示范点建设为切入点,推动5A景区管理标准延伸到山下景区。
景区融合发展。在体制初步理顺的基础上,推动山上山下融合发展,科学制定了《大庐山旅游发展规划》《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方案》《旅游环境再整治再提升工作方案》等工作方案及考核办法,对山上山下旅游景点进行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统一开发,进行全域旅游产业布局,确保中央和省、市部署决策落实落地、开花结果。
项目带动:跑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速度”
庐山管理局打出项目建设组合拳,一批重点项目闪亮登场。
文博展区丰富内涵。近年来,庐山深挖文博资源,新建了庐山石刻博物馆、庐山地质博物馆、庐山宗教博物馆、庐山诗词博物馆,形成了“旅游+文化、科普、宗教、休闲”为一体的博物馆群,使庐山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加具象化、实体化、丰富化。
景区交通便捷舒适。2017年投入使用的庐山交通索道使游客旅游舒适度和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索道最快7分钟即可到达庐山牯岭中心区域。据统计,自2017年7月正式开通至2019年8月份,庐山交通索道总计接待游客123万人次,有效地提升了庐山旅游接待能力。
景区设施改造升级。近年来,庐山景区完成了如琴湖—花径改造提升、南门综合提升改造、北门换乘中心广场改造、花径公园景观品质提升等景区改造提升项目,景观品质大幅提升,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完成了南北登山公路、建成区内隧道口至含鄱口段、河西路至芦林段、河南路至白云观段、白云观至人行培训中心段、正街至仙人洞段、电站大坝至老南门段、女儿城段、庐山大厦至美国学堂段,共计10个路段总计56.8公里道路的“白改黑”提升工程。与此同时,庐山交通索道上下站台通道景观提升和下站台停车场建设等工程完工投入使用,昌九高速生态提升工程完工。景区的旅游导览、标识标牌、游步道、仿生护栏、果壳箱等进行了全面维护出新和更换。
“智慧景区”彰显智慧。完成了“智慧庐山”提升改造项目,打造出集旅游管理、服务、电商于一体的智慧平台。游客可以在平台上享受网络购票、在线导游、在线支付、景区免费WIFI等服务。同时,“智慧庐山”平台还提供大数据、景区综合调试指挥等管理功能。
特色街区提升品位。2018年起,庐山对窑洼区域的棚户区进行提升改造,打造集休闲、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商业休闲街区,使游客在山休闲增添新的去处。与此同时,对牯岭街的商业布局进行规划,一批富有特色的咖啡馆、酒吧、演绎吧、品牌餐饮店陆续入驻景区并营业,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夜游休闲项目。
营销推动:擦亮“庐山天下悠”金字招牌
以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为主线,系列活动向世界展示庐山。
主题营销丰富多彩。以庐山特色资源为切入点,陆续主办了“中国梦•庐山情”全国摄影大赛作品、庐山寻梦赏花节、庐山金秋赏枫节、庐山冰雪嘉年华、牯岭之夏纳凉音乐节等特色活动。针对“三八”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建军节等节庆日及学生群体推出一系列门票减免优惠政策,吸引游客来山,庐山旅游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特色活动彰显内涵。成功举办了东亚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论坛并发布《庐山宣言》;2019年,圆满完成了“中国庐山国际诗词楹联擂台赛”“九江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的承办工作;积极承办“2019庐山国际山地半程马拉松赛”,并在中央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提升庐山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美誉度,彰显和展示了庐山的人文历史、诗词文化、秀美山水。
形象宣传提升美誉。继续在央视、江西卫视等媒体投放庐山旅游形象宣传广告,参与“江西风景独好”宣传活动,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参与德国法兰克福旅游推介展,在环球时报刊登专版、《旅游画刊》开展美文美图宣传,不断提升庐山旅游知名度。营造浓厚的旅游氛围,不断提高了庐山旅游吸引力。
新媒体营销紧跟趋势。积极参与山岳联盟系列宣传活动,在脸书、推特、INS等境外社交平台推广小视频,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围绕网友关心的热点,对外发布旅游推介信息,邀请微博达人来山开展体验及传播活动,充分展示庐山美景与厚重文化。
环境整治:扮靓“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形象
近年来,庐山景区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不断提升景区品位。
景区面貌焕然一新。庐山管理局以坚决的态度、十足的干劲、有力的举措,重点整治了南门烂尾楼、拆除有碍观瞻建筑、提升门头店招、规范户外广告、清运堆积垃圾,出新破损立面屋顶、规整强弱电网线、实施景区亮化工程,旅游环境更加优化,景容镇貌焕然一新。
环境整治立足长效。今年以来,景区全面开展旅游环境和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围绕治脏、治乱、功能修补、生态修复、特色彰显等问题,整改完成了834项任务,提升了景区形象。探索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出台了《庐山景区环境“门前五包”责任管理实施方案》,从建筑容貌,环境卫生,绿化、亮化、美化,经营秩序,无违法搭建等方面制定了长效管理机制。
遗产保护不断强化。加大遗产地保护,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严格控制景区内各种开发建设活动,不断加强水环境污染治理,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遗产地保护管理措施。完成白鹿洞书院、美庐别墅、小平旧居、陈三立旧居维修保护工程。举办了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摄影展,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专家的充分好评。
方向引领未来,使命召唤担当。庐山管理局将继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产业大融合、产品大营销、环境大优化、品质大提升,全面打造全域旅游和“旅游+”产业,努力把庐山打造成“全省龙头、全国示范、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
(来源:中新网,2019-09-25,符超、袁东来、程静、邓华)
【数据分析】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于一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之一,庐山的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折射,也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2018年6月,江西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文件,意味着全域旅游以更大更全更广的范围发展,也给庐山带来了新挑战。庐山景区通过规划大庐山、环庐山经济区,完善基建、引进企业、深化旅游内容,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升级迭代。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讲好庐山故事。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有机融合。2019年,九江充分挖掘文化的深厚内涵,着力打造文旅故事IP、形象IP、产品IP,推出了“一公里一故事”“一公里一传奇”环庐山100个文化旅游故事,让游客在故事、产品中充分汲取庐山文化内涵,传承传统文化精粹。此外,“庐山市金星砚”“瑞昌剪纸”“湖口草龙”“浔阳封缸酒”和共青文创小镇等一批文创品牌相继问世,有助于提高庐山全域文旅的知名度。
多维度宣传,吸引海内外游客参观交流。景点与丰富的活动相结合,是庐山近年来发展旅游市场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年9月,首届庐山国际山地半程马拉松在庐山核心景区街心公园举行,据悉,48小时内5000个参赛名额一抢而空,几小时之内点击量飙升至16万+,可见此类活动的受欢迎程度及市民的需求度;此外,为活跃旅游市场,中国庐山首届诗词楹联擂台赛、2019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等国际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相继在今年举办,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参与。
创意开发旅游项目,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针对“夏旺冬淡”的旅游现状,庐山先后新建成了索道、滑雪场等旅游设施,冬季,人们“乘索道、赏雪景、滑冰雪、泡温泉”成为游客游庐山的新风尚;庐山四季花城、庐山西海国际休闲欢乐世界、宁州水乡、桃花溪运动探险乐园等一大批续建项目稳步推进,成为游客庐山全域旅游的新选择;同时,政府规划的庐山品庐文化艺术街区已竣工,不仅有欧式小洋楼,其精良的休闲配套,为游客带来集食、住、游、娱、购于一体的便利服务。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