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纵横>>2019年美术界回眸
2019年12月30日
2019年美术界回眸
2019年美术界回眸

2019年美术界回眸

2019年对于美术界来说,可谓迎接“大考”的一年。从年初对全民美育的关注与讨论,到之后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大展、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在上海举办、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收官……到岁末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无论政府主管部门、艺术机构或艺术家,都接受全民检阅和专业考验。

技术的快速发展、时代的全新变化、艺术创作所面临的广度和深度、市场的波浪迭起,也给业界以逆水行舟的挑战。2020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这一刻,我们回顾过去,审视不足,直面问题,只为来年的步履更加稳健。

全国美展——新时代的盎然春色

对于美术界来说,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不仅是一场艺术盛会,也是中国美术阶段性成绩的大检阅。从展览整体来看,热情拥抱新时代、饱含人民情怀是本届全国美展的突出特点,参展艺术家更加自觉地走进时代、融入时代,能够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发展中发现创作主题、找到创新灵感、描绘时代风云、塑造时代典型、弘扬时代精神,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表达了新时代的积极人生观。同时,各画种守正创新,积极开拓艺术表达空间。如中国画作品既注重形象的真实塑造,也注重对传统笔墨、民族色彩的发掘与承传,许多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显现了美术家如何立足于当代视觉经验,对传统笔墨进行的创新性发展。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艺术类型,已在新时代人文精神的捕捉中彰显出中国文化对外来美术展开的创造性转化;年画、连环画、宣传画、动漫等,展现了极大的创造活力,并未因进入图像时代而陷入低迷;漆画、陶艺,越来越展现出开放的特性……

全国美展一直是我国美术事业繁荣和发展的重要牵引,影响着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前进方向,甄选历练了一代代优秀的美术家,为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才。

主题性创作——与人民同呼吸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也必然会产生凝聚时代精神气质的美术精品。不久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引发观展热潮,一个多月的展期有近15万名观众参观。其中,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刚刚完成的130余件现实题材作品首次在展览中集中亮相,成为一大亮点。这些作品既表现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尤其是艺术家们将国家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并不断走向繁荣富强历程中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时间节点,用艺术的创造呈现出来,给观众以心灵震撼。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第一阶段任务基本完成,共推出作品134件。其中,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成就、重大事件的现实题材作品超过70%,180余位中青年作者参与了创作。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是继原文化部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之后组织实施的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该项目自2016年启动,已推出一批优秀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和中青年创作人才。

艺术大家——丰碑与坐标

2019年是钱松喦诞辰120周年,王朝闻诞辰110周年,尹瘦石、古元、石鲁、吴冠中诞辰100周年, 六位美术大家是中国现代美术多个领域的开拓者、奠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他们有很多共同点:都有怀抱天下、与民族共命运的爱国情怀;都从中国传统艺术和社会现实中汲取养分,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都富有勇于创新的艺术胆略,身体力行地投入到中国美术现代转型与探索创新的时代潮流之中……

2019年,中国文联对在中国美术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周令钊、全山石、常沙娜、刘文西(已故)、靳尚谊进行表彰,授予他们“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2019年,刘文西、方增先、苏高礼、黄永砯、梅墨生……多位艺术家离世,他们的背影留给了我们深深的遗憾。

今天, 艺术前辈们以德立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崇高品格,博大深厚的爱国情怀与时代精神,淡泊明志、真诚为艺的人生境界,都是我们学习的宝贵遗产。致敬他们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弘扬和传播他们的艺术思想和人文精神,将思想、情怀、技艺融为一体,不断创作精品力作,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艺术家们仍需不忘初心、永远前行。

金秋时代(版画) 157×117厘米  沙永汇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

美育——从家国忧患到全民共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开启新时代美育提质增速发展的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来,学术界、艺术界、教育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精神,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从人的全面培养、全面发展以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为切实做好社会美育和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积极探讨和实践摸索。不仅从学理上探讨美育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而且通过深化学校美育改革、改善美育办学条件、完善美育评价机制等手段,努力让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美育教育。如四川省教育厅每年培训美育教师逾9万人次,东北师范大学开设100余门美育选修课,天津大学推出课外实践美育课程114门……一年来,全国教育系统制定了新政策、出台了新举措、探索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取得了新成效,学校美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美育的重要意义虽已得到社会共识,但在二、三线城市与广大城镇农村地区,文化艺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然不高。基层美育教育宣传不足、美育教育人才培养缺位,距离将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全民美育落到实处的目标尚有很大差距。

艺术与科技——共融方得共赢

5G才刚刚商用,6G已快步启程,艺术家们也开始冷思考。2019年,首个国风AI乐队“墨甲”在清华诞生,“艺术与科技”成中央美术学院第22个本科专业,微软小冰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登陆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领域“全球院长峰会”聚焦科技与创新、艺术展览走向沉浸式体验、在线竞拍与支付……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热潮正席卷全球,尽管质量与立意良莠不齐。

在今天,艺术关键词已变成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影响着艺术家们的创作与视野,也给圈外人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积攒了太多疑问:科技将把艺术带向何方?艺术如何助力科技发展?未来十年最有可能改变艺术的技术是什么?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是“激进”,是“重视”,是“突破”,还是“合作”,无论是什么,科技日新月异,艺术只能快步追赶。

格桑花开(油画) 180×200厘米  陆庆龙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银奖作品

抄袭事件——艺术良知的公众裁判

2019年初爆发的“叶永青抄袭事件”在艺术圈激起千层巨浪,学术界和市场相继震荡。对此,香港苏富比迅速撤下4月1日“当代艺术”日场拍卖中叶永青拍品《鸟》,成都知美术馆取消仍在进行中的叶永青新作收藏。随后,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大拍卖行的成交数据显示,“叶永青抄袭事件”给中国当代艺术带来全面回调之势,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多年顽疾进行“大幅度重新修正”。

9月26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官网发布《中国美协对抄袭侵权作品坚决说:不!关于监督美术展览作品抄袭侵权行为的公告》称,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各展区展览陆续开幕后,组委会收到对展览中个别作品涉嫌侵权的反映,对此,中国美协成立专家组与相关处室联合对涉嫌侵权的作品进行核查,并对涉嫌侵权的作品予以严肃处理。中国美协将坚决抵制抄袭侵权作品,坚决严刹抄袭侵权之风。

在艺术界,由于艺术情感、艺术语言、表现形式等艺术本体的特殊性,剽窃、抄袭与移植、挪用、借鉴之间始终没有划出清晰的界线,这也使得剽窃者、抄袭者常常有恃无恐。但这绝不仅是道德问题,而是对国家法律尊严的公然践踏。维护法律尊严不只是司法机关的事,还需要每一个公民共同抵制,如此才能使此类屡见不鲜的侵权行为渐次消亡。

大兴机场——艺术的光荣绽放

凤凰展翅,逐梦蓝天。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投入运营不仅将北京带入航空交通“双枢纽”时代,也给了世界一个“回头率最高的美术馆”。大兴机场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延长线上,可谓古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奇妙交汇,在当代环境之下传达出独特的东方韵味。如何将艺术元素植入这一巨量的当代建筑,以艺术手法演绎中国公共文化空间的美感,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也是一个重要的时代担当。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用艺术玻璃材质组成悬挂式抽象雕塑的《二十四节气》、暗含中国传统建筑园林精神的《意园》、运用中国宋代花鸟画视觉语言营造出精妙灵动的数字花鸟长卷的《归鸟集》……都吸引着行人的脚步。

作为彰显城市文化最直观、最显现的载体,公共艺术不仅是城市空间中的物化的构筑体,它还是事件、展演、计划、节日、偶发或派生城市故事的城市文化精神的催化剂。好的公共艺术可以将城市与人连接在一起,营造人文氛围和塑造宜居空间,优化城市品位和内涵,提升城市美誉度和打造城市品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公共艺术无疑是此中范例。

钱江潮涌(壁画) 180×2800厘米  翟小实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

美术馆——精神汇聚的殿堂

湖南美术馆开馆、程十发美术馆开馆、浙江省《公共美术馆设置与服务规范》正式发布、广东省美术馆试水评估定级、诸多美术馆论坛和协议签署……在历经数年建设和发展后,中国美术馆界对于展览策划、藏品研究、教育推广、馆际联合等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这从每年实施的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可见一斑。从策划常规展览、学术展览、专题展览,到承担省市级大展、国家级大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展等,美术馆界正越来越规范和从容。

当前,美术馆已经成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殿堂,也在提升国民素质、激发创新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美术馆自身建设也有诸多不足,如何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跟上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厘清人们对美术馆的定义、建设标准、准入门槛的认识等,仍是美术馆急需思考和解决的课题。2019年的系列尝试,正是对上述问题的探索。

记者 高素娜

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年12月29日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