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纵横>>适应新形势 拥抱新时代
2020年07月21日
适应新形势 拥抱新时代
适应新形势 拥抱新时代

适应新形势 拥抱新时代

——对文旅领域新媒体建设的思考

杜季宪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旅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在直面市场需求萎缩、资金储备紧张、产品供给受限等严峻考验的同时,应认真思考行业建设理念和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要想化危为机、抢占先机、不失时机,就必须勇立新媒体时代潮头主动作为,推动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信息网络成为文旅领域创新发展的“催化剂”和效能提升的“倍增器”。

1.以“集约高效”思维优化顶层设计。共享理念是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既可以科学配置资源,又能增进使用效益。但反观当前文旅领域部分线上平台,结构臃肿、互动乏力、兼容性差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看似功能面面俱到,信息琳琅满目,但可选性单一、亲和力不够,公众参与度也有限。疫后文旅领域新媒体建设,可按照“统一规划、各有侧重”的原则,科学进行顶层设计,达到既“瘦身”又“强质”的效果。以文博场馆为例,可在微信小程序内引入展情预告、参观预约等公共服务,设置线上导览、动态观展等创意栏目;界面设计上可突出地域特色和场馆特点,数据引流上可利用算法推荐精准对接公众所需,人机交互上可设置智能机器人提升用户体验;其他诸如周边景点、智能出行等辅助功能则通过第三方平台转接。这样既可以满足 “私人订制”需求,又可以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2.以“保鲜海量”思维构建数据网络。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信息生产呈现“井喷”,传播速率达到“几何级”,信息的保鲜期大幅缩短,数据需求量则不断变大。今年“五一”前夕,文化和旅游部根据腾讯、高德等大数据分析结果和携程、美团等网络预订态势,从全国1000多家重点景区中筛选出存在人员聚集隐患的200余家景区提前进行风险提示;上海欢乐谷启用虚拟排队系统避免热门项目游客扎堆;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官方微信号内嵌入“A级景区游览舒适度指数”小程序,每半小时动态更新4A级以上景区实时在园人数,引导游客分时游览、有序观景。新形势下,文旅领域新媒体建设更应重视数据网络搭建。数据采集方面,可基于游客预约样本实现流量管控关口前移;数据更新方面,可推动平台方和业务部门无缝衔接形成闭环;数据监测方面,可运用智慧化手段预先获知人群聚集动向。通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为“限量、预约、错峰”提供决策支持。

3.以“品牌制胜”思维打造样板栏目。个性风格形成吸引力,鲜明特色催生影响力。当前部分文旅场馆场所的新媒体平台人气不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创意触动不了受众神经,内容打动不了游客心灵。疫情期间,线上服务品牌化成为文旅领域数字化发展的新亮点:四川成都“文化天府”平台推出慕课教学供不应求;“直播真人秀+同学群”模式使多地文化场馆火遍全网;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云看展”创新了服务大众的方式;甘肃省相关部门与腾讯云合作,把大众耳熟能详的牛肉面、皮影戏、秦腔等搬上云端,粉丝们可“一键”领略非遗风采。受此启发,文旅领域新媒体建设既要有内涵、富于借鉴意义,又要接地气、贴合大众实际。在具体操作上,平台立意应特色独具,主题策划应眼光独到,内容配置应匠心独运,版面设计应一枝独秀,以兼具沉浸感与趣味性的品牌栏目,拓展当前线下资源承接与转化的新话语空间。

4.以“自由体验”思维提供优质服务。正如喜马拉雅有声书改变了不少人的阅读习惯一样,新媒体时代公众对网络的需求不再是单向感知、简单浏览,而更倾向于人机互动、实时反馈。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申报条件,就从游客角度出发,要求申报单位“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健全、游客综合满意度较高”。浙江莫干山景区在设计智慧旅游导览图时,把“在线预约”“语音讲解”“VR观景”等功能综合集成,游客轻轻一扫二维码即可玩转全域。而审视部分访客寥寥的公众平台,互动不够、体验不佳,是人气流失的内在原因。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新媒体建设,可以通过引入直播导览、在线客服等交互频道,打造一个用户倾诉心声的出口;通过开展建言评选、拍客秀场等人文活动,提升用户的获得感和参与度。在此基础上,还应重视民生关切,加强舆情引导,及时受理咨询投诉,以“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热忱,把平台建设成为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的重要渠道。

5.以“跨界融合”思维形成体系合力。“跨界融合”理念的核心在于集成有限资源,以最少投入形成最大产出。但目前同一地区的公共平台,系统互不兼容、终端不相联通的现象还不少,既弱化了集聚效应,又浪费了行政资源。新媒体时代的文旅人,应不断拓展创意思维新边界,通过政府搭台支持,企业主动参与,用当代审美对传统资源进行二次升华。比如,倡导文博场馆、旅游景区推出服饰、日用品、伴手礼等联名款,延伸经典系列的产业链。比如,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加快推动智慧化新技术在文旅领域的深度应用,推进集智慧服务、行业管理、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智慧文旅平台建设,实现个性定制、实时监测、智慧监管。再比如,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与宣传、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合作,协力做好火灾事故、交通拥堵、灾害天气、设备停运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为游客营造安心舒心、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文旅发展,既是一场阻击战,更是一场主动战。当今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正悄然改变行业走向,作为新时期文旅人,只有用活新媒体、把握新趋势,才能适应新常态、拥抱新时代,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充沛的文旅行业新动能。

来源:中国旅游报2020年7月21日第03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