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021年11月12日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述。从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到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反映了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之“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基石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传播的使命是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类的发展。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完成这项伟大事业的领导者,也是履行和实现马克思主义革命理想的实践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也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融的历程。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带领国家走向独立和富强。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兴盛的保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保障。因此,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基础在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成立之初,大批深谙中国文化的进步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漫长的革命实践中,他们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最终实现了革命的胜利。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员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和传播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另一方面,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几经磨合,为中华民族积累了大量使两者交相融合发展的必要经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之“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外在机遇在于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何谓大变局,一是世界格局正由“一家独大”的单极格局转变为多极格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有机会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二是世界的经济重心正由北而南、由西向东转移,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中扮演着更为活跃和重要的角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关注。当然,资本主义国家必定不会让社会主义中国顺利崛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而成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传播,必然也会受到资本主义文明的抵制以及资产阶级思潮的干扰。机遇总与威胁相伴,这更加要求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使用唯物辩证法看待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内在机遇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执政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包括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发展,背离中国文化内涵的发展肯定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的治国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充分尊重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之“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深度在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扬弃。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审视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秉持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传统文化中有益的内容加以改造,服务革命事业与人民群众。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建立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有益资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江泽民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胡锦涛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精辟论述。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挖掘、继承、弘扬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的内生动力,促进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生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温度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与很多哲学思想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冷冰冰的语言和文字,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有温度的思想。早在1944年纪念张思德的大会上,毛泽东就号召全体党员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后,党深化了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的政治地位也是中国文化探讨的重要议题,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仁政爱民”“以政为德”的思想,之后的儒家学说一直推崇“天人感应”的理念;道家提倡“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万物互生”的政治生态观;佛教进入中国后,也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秉承慈悲、善治的宗旨,为中国历史消弭了诸多不必要的纷争。简单说,只有被历史选择的、被人民选择的文化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得以代代相传。因而,要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基本点,让这些有温度的思想更好地促进中国发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之“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之“路”在于守正创新。守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和旗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伴随着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史深刻昭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和真理性,它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且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创新则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吸收或否定。首先,创新是对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以时代之脉搏与中国之实际对其进行深度鉴别与扬弃,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其次,创新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转化,继承是为了吸收和利用,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发展,因而继承并非形而上地、机械地继承,而是创造性的转化。最后,创新是“推陈而出新”的发展,对于如何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毛泽东精辟地提炼出“推陈出新”战略,“推陈”就是对传统的扬弃、继承和推动,“出新”则是在推陈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内容和形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之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把握时代脉搏,对传统文化进行推陈出新,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其目标就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最终造福全人类。

作者:吴海南 高盼

来源:中国旅游报2021年11月12日第03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