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1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艺术、科教、非遗方面的重点、亮点工作以及2022年的工作重点。据介绍,2022年,在艺术创作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将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开展主题文艺创作;在科教工作方面,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不断加强社科研究、推动行业教育提质增效,包括开展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创建等工作;在非遗工作方面,将就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开展文艺创作
艺术司一级巡视员吕育忠表示,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将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开展主题文艺创作,精心组织实施好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具有精品潜质的现实题材选题,重点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实施历史题材创作工程,继续组织实施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等,推进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和《中国戏曲剧种全集》编写工作,在各项工程项目中,精心、精细、精准抓好重点作品创作,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铸就时代文艺高峰贡献力量。
会上,吕育忠还介绍了明年将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筹备情况。他表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举办,将创新组织模式,首次由文化和旅游部与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集中展现新时代我国文艺创作新成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开展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创建
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王磊介绍了科技教育司2022年重点工作。其中,在继续深化科技创新方面,将参与编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专项2022年度指南;组织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委托实施工作;不断完善文化和旅游标准体系,立项和出台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加强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关注跟踪前沿技术,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推动技术在文化和旅游典型场景的应用和创新。在推动行业教育提质增效方面,将开展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创建等工作。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相关部署,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首次开展了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工作,在东北、华北、华南、西部、中部等片区对不同类型的园区进行征集和遴选,确定了7个试点园区。
王磊表示,“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将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一定数量规模、质量更好、类型更丰富的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以科技创新引领业态便利化、智能化、品质化变革,支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表示,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将进一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重点推进五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推进非遗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推动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二是健全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三是稳步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探索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建设;四是积极促进非遗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制定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五是不断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开展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等活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胡雁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制定出台《关于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通知(暂定名)》,举办“非遗+旅游”专题培训班,召开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现场会,指导各地以非遗旅游体验基地、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适合发展旅游的非遗项目推荐目录、非遗特色景区建设等为抓手,贯彻落实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作,引导相关主体正确把握非遗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关系,促进非遗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使非遗在旅游中进一步增强传承活力,并获得新的内生动力。
记者 崔哲
来源:中国旅游报2021年12月31日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