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柴1972”艺术文创园
刻满沧桑的厂房与现代建筑交融碰撞,美轮美奂的酒店打造出“可以住的艺术馆”,将历史玩出花的“记忆景区”进入人们视野……近年来,工业、农业等领域纷纷将目光投向文化空间建设,加速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创新,引领了一波新风潮。
在各个领域的产业竞技场和各项服务的事业发展地,或是建立跨界思维,或是进行跨界运营,或是推出跨界产品,鲜活实例不断涌现,力图以“+文化空间”后的反差感触发更多文旅消费可能性。
“合柴1972”:唤醒历史文化资源
近年来,将工业旧址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改造成文化创意街区或文化场馆,已成热门“打法”。手握“融合牌”,让大批工业遗产通过保护和再利用“活”起来,具备了观光旅游乃至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大受市民和游客青睐。
“工厂存而不废,还有了这么多新标签,我感到特别自豪。”在安徽合肥“合柴1972”工业记忆小镇,原合肥柴油机厂的退休职工马屿经常以“导游”的身份,向人们介绍着小镇历史。据不完全统计,每天约有3000人到小镇参观游览,寻找和感悟城市记忆。
2019年10月,原合肥柴油机厂经过一番改造,成为“合柴1972”艺术文创园区(即“合柴1972”工业记忆小镇,简称“合柴1972”),开启了它属于新时代的生命周期。
“‘合柴1972’是按照工业遗产沉淀保护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思路打造的,在保留原有建筑肌理和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让工业遗产与城市人文记忆从沉寂中跃动鲜活起来。”据该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中保留了岗楼、穹顶、车间、烟囱等工业遗址,并进行二次设计和改造,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往昔的工厂中,又能从咖啡厅、文创店中品味潮流气息和时空交叠的特殊美感。
除了“颜值”,融合创新的关键还在于内涵。进入“合柴1972”,步行没多远,就会看到一幢标有“合肥家电故事馆”字样的旧式建筑,由老家电故事馆、智能家电展示馆、合肥情景街、手工艺品区以及凿壁偷光图书城等主题板块组成。“看着这些旧式小卖铺,老式冰箱、收音机,电子维修店、无线电厂流水线,就能想象当年凭票排队购买家电的场景。”游客赵哲在一件件展出的原件前,特意发微信朋友圈称“这次打卡,令人感慨万千”。
据了解,“合柴1972”正升级打造一个集博览展示、科创办公、都市休闲、时尚生活、配套商业等于一体的科技文化创意区,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上海万和昊美艺术酒店:融合空间成文化地标
不同事物碰撞交互总能带来新奇感受。近年来,文化和旅游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不仅频频与“科技”“社交”联动,也主动参与跨界融合,多行业共同完善文化产品及服务,开辟出一条条新赛道。
“步入酒店大堂,我被眼前的艺术景象惊艳到了。”专注于艺术酒店体验的自媒体人“达子”这样描述自己与上海万和昊美艺术酒店的初次相遇。该酒店历时5年、斥资10亿元精心打造,融合了120位艺术家和顶级设计师的500多件艺术品。占地6万平方米的“昊·艺术社区”融入艺术展览、艺术家驻留项目、艺术酒店、艺术公寓、艺术商店和艺术餐厅等15个核心项目。
其中,昊美术馆(上海)早在2017年就瞄准夜间文旅生活,突破住宿单一功能,将综合服务能力迁移至文化供给,通过举办国际性当代艺术展和艺术活动,突破休闲娱乐为主的酒店模式,拓展为艺术交流展示平台。这种形式也让酒店与美术馆形成双向导流。
无独有偶。被誉为“国内首家艺术收藏酒店”“家居艺术品收藏博物馆”的物与岚·设计收藏酒店,集合欧洲各设计大师的经典单品,有超过60件堪称孤品的艺术佳作。据酒店负责人介绍,多数住客是为欣赏这些中古好物而来。值得一提的是,该酒店与其他艺术酒店展示作品的思路不同,绝大多数中古家具是可售的,因而形成了四时不同的流动风景,持续吸引文化爱好者前来住宿观赏。
业界专家认为,景区或旅游企业打造文化空间的做法由来已久,未来发展重在运营,要通过文化创意植入、高新技术专业应用、节事活动策划等方式,让文化空间真正释放叠加效应,持续带来别具特色的文化体验。
螺蛳粉文创作品大赛:打造文旅消费新增长点
对于文旅融合创新,如果仅做氛围营造,都只算“浅尝”。要想“长红”,还需跨界。而迈出这一步之前,更重要的是做强主业,锻造核心竞争力。
从去年开始,广西柳州面向全国举办螺蛳粉文创作品大赛。据主办方统计,开赛3个月,来自外地的参赛作品占比55%,涵盖生活用品、装饰、动漫、游戏等类别,足见“网红”美食螺蛳粉的影响力。
该大赛以“艺术生活场景类”“卡通动漫IP形象类”“内外包装设计实物类”三大类主题作为评选标准,一方面给予参赛者充足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也便于吸纳优秀作品助力产业。如,获得“内外包装设计实物类”优秀奖的作品“小螺蛳的冒险系列包装盒”,根据螺蛳粉的主食和配料螺蛳、酸豆角、酸笋等的外形特点,用拟人化的手法创作出“小螺蛳的大冒险”IP形象,已被主办方列入动漫开发计划,通过剧本和主题音乐进一步讲好柳州螺蛳粉故事。
再如,获得“艺术生活场景类”银奖的“柳小州爱嗍粉”卡通摇头摆件,以柳州“老市长”柳宗元为原型,历经近一个月的建模、3D打印、精磨、上色、安装摇头弹簧等流程,成品获得一致好评。其作者是52岁的铁路职工潘浩洁。“我的业余爱好就是绘画和设计,这次有幸获奖后,希望自己的这套作品能够投入批量生产,成为柳州螺蛳粉的一款代言产品。” 潘浩洁说。
由此可见,融合创新不一定是实体文化空间的再造,也可体现为数字文化产品的衍生。无论哪种形式,均以服务用户为目标,将精神价值作为品质提升的一把标尺,将文化输出作为拓展市场、增加曝光、稳固粘性的法宝。
值得深思的是,无论是文旅行业的成熟经验转化,还是文旅业与其他行业的通用能力转化,以“跨界”为标配的融合创新都是建立在主业过硬基础上的。可谓先做积淀才有输出,先有文化格调才有文化价值,先重质量才能引来持久流量,先顾大局才能真正入局。摆明文化账的同时做赢经济账,才能真正经得住时间考验。
记者 王 彬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2年4月25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