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治理>>【国家文化公园40讲】第十讲:大运河文化是残月扁舟、舍我其谁的抗争文化
2022年09月06日
【国家文化公园40讲】第十讲:大运河文化是残月扁舟、舍我其谁的抗争文化
【国家文化公园40讲】第十讲:大运河文化是残月扁舟、舍我其谁的抗争文化

 

《国家文化公园40讲》隆重开讲,通过对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蕴含的文化基因的深刻剖析,带您走进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纵横九万里的辽阔疆域,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之源,感受一个个天然博物馆的神奇和一个个生态画廊艺术魅力,领略远古的珍藏,文化的殿堂,体悟爱与善同在,美与生共存。

第10讲

大运河文化是残月扁舟、舍我其谁的抗争文化

《永远的大运河》,是作家刘凤起150多万字的巨幅长篇小说。它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抗战转入相持阶段为背景,展现了京津地区北运河两岸人民的生存状况,描写了抗日英雄刘光汉及其周围的抗日群体从蒙昧到觉醒的思想转化过程。主人公刘光汉所在的刘氏家族,是一个颇具底蕴的传统大家族,在中华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下,家训成为维系家族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纽带。1937年的“七七事变”打破了一切善良人们的美好幻想,标志着中华民族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展开。刘光汉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三次生死考验,所带领的抗日队伍与日寇、汉奸进行了艰苦作战,最终取得胜利,达成了人物性格和思想的全面觉醒。刘凤起在小说中借政委成智声之口说道:“只要我中华民族有一批刘光汉在,鬼子就永远甭想奴役中国。它可以用坚船利炮占领运河两岸,可它永远跨不过去中国人心中的那条大运河!”可以说,大运河文化,是一种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抗争文化,团结共进的民族理念和顽强御侮的民族精神,是永远的大运河之魂。

大运河见证了残月扁舟的英勇抗争。微山湖区作为大运河借湖行运的航道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抗日战争时期,以微山湖为根据地的“微湖大队”“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武装队伍凭借百里微山湖、千顷芦苇荡,开展了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开辟了湖区秘密交通线,创造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微湖大队曾护送过刘少奇、陈毅、罗荣桓、肖华、朱瑞等一大批党、政、军负责同志过湖去延安。抗战期间,湖上交通线一直畅通无阻,安全护送了千余名过往干部,从未出过差错。陈光、罗荣桓、肖华、黎玉4位首长当时还联名写信给微湖大队,信中说:“你们像一把尖刀插在敌人心脏,用你们的勇敢和智慧,在星罗棋布的据点中,踵出一条通往延安的坦途,保证了南北交通的畅通……”1943年年底,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经微山湖去延安参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留下了壮丽诗篇《过微山湖》:“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著名作家刘知侠创作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事也大都发生在这里。“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响大江南北,使微山湖名扬中外。

台儿庄运河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中唯一完全东西流向的一段,这里曾经历了一场对中华民族来说生死攸关的大战。1938年3月,日本侵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分击合进,进攻台儿庄。中国军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命令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的3个师沿运河一线布防。日军凭借优势武器,攻入城内,双方遂展开激烈巷战,战斗异常惨烈。日军一度占领城区的2/3,日本新闻媒体对外宣称:“台儿庄已被我军占领,太阳旗已在台儿庄城内迎风飘扬。”孙连仲给李宗仁将军紧急电话:“二集团军已伤亡十分之七……可否请长官答应暂时撤至运河南岸,好让第二集团军留点种子。”李宗仁严令孙连仲:“我们在台儿庄血战一周,胜负之数决定于最后5分钟,援军明日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将明晨到台儿庄督战。你务必守到明日拂晓,如违抗,当军法从事。”孙连仲打消撤退念头,下决心死守到底。他给守城主将31师师长池峰城打去电话说:“我们要用血肉之躯来填敌人的炮火,士兵打完了,你就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填进去,有谁胆敢再提过河者,杀无赦。”4月3日,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攻城日军向中国守军阵地发动全面进攻。紧急时刻,池峰城向全师官兵说道:“台儿庄是我们全师官兵的坟墓!就是剩下一兵一卒也要坚守阵地,任何人不得撤退,违令者严惩不贷!”他命令工兵炸掉运河浮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在不足10平方公里的范围里,敌我双方血战16天,美丽的运河小城房无完房、墙无完墙、尸横遍野,日军的钢盔堵塞了运河的水流,手榴弹的木柄碎片积存了一寸多厚,运河水为之染红。后来,这场战斗被称为“台儿庄大捷”。

大运河催生了革命文化的伟大作品。苏州革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颗凝结着特殊历史而又令人憎爱交加的铁质弹头。这不是一颗普通的子弹,1939年9月21日,这粒长2.8厘米、底部直径0.7厘米的弹丸,从“忠义救国军”一挺机枪中射出,嵌入一位16年后荣膺共和国中将军衔的新四军指挥员胸中,直至将军1984年谢世方得取出,伴随和见证了将军从战争到和平45年的军旅生涯。它被岁月的“利齿”咬噬得凹凸不平,似在诉说着它与寄居主人的爱恨情仇;深褐色的斑斑锈迹宛如凝结的陈年旧血,使人油然想起它蛰伏抗日英雄血肉之躯的年深日久。就是这颗子弹,引发了红色经典《芦荡火种》和《沙家浜》的创作。1939年9月,叶飞率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以下简称“江抗”)主力与敌军激战江阴,“江抗”政治部主任刘飞被一颗子弹击中,身负重伤,不得不转入阳澄湖上的“江抗”后方医院。湖上缺医少药,医护人员就蒸煮白布围挂成手术室,将竹筷和棉花高温消毒后代替镊子和脱脂棉,水放盐烧开冷却后作消毒液。在刘飞带领下,进出后方医院的上百名伤病员,战胜日伪袭扰、伤痛折磨、给养不足等困难,确保以阳澄湖为中心的东路抗日根据地红旗不倒。I960年1月17日,由上海人民沪剧团根据这一真实故事创排的《芦荡火种》首次彩排,而后在上海人民大舞台公演,引起巨大反响。1964年7月23日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了京剧《芦荡火种》。演出结束后,毛泽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觉得剧中新四军的音乐形象不饱满,要鲜明地突出新四军战士的音乐形象;二是军民鱼水关系不够突出,要加强军民关系的戏;三是结尾不合适。移植改编的京剧保留了沪剧中新四军利用胡传魁结婚,乔装吹鼓手和轿夫喜堂聚歼敌酋的情节。毛泽东认为,这样一来,结尾成了闹剧,全剧就成为风格不同的两截子了,应该改为新四军正面打进去。要突出武装斗争的作用,用武装的革命消灭武装的反革命。毛泽东幽默地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故事发生在沙家浜,中国有许多戏用地名为戏名,我看这出戏就叫“沙家浜”吧。随后,剧组人员根据毛泽东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剧名也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按照故事发生地命名,这才有了后来的《沙家浜》。

一个审读编辑说,《国家文化公园40讲》一书时效性非常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刚刚印发部署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通知,本书就及时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做了系统梳理,作者捕捉信息的能力非常强。

另一个审读编辑说,读到《国家文化公园40讲》中的长征文化,忍不住泪流满面,无论是鱼水情深的军民文化,还是肝胆相照的民族文化,随着作者的笔触娓娓道来,令人深深地感动。

还有一个审读编辑说,《国家文化公园40讲》 采用“讲”的形式,不落窠臼,避免了理论性太强、太乏味的弊端,拿起来能够吸引人读下去。

我们常说,编辑就是一本书的第一读者,《国家文化公园40讲》的编辑们如是说,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看它带给我们怎样的视角?

原著:周庆富     

监制:卢娟   

录制:全国文化和旅游干部网络学院   

主播:有山    

制作:李浩

来源:【国家文化公园40讲】第十讲:大运河文化是残月扁舟、舍我其谁的抗争文化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