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纵横>>统筹人文与科学融合发展
2022年10月11日
统筹人文与科学融合发展
统筹人文与科学融合发展

 

“博物馆之城”是近年来文化领域的热门词汇,北京、江苏南京、陕西西安等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都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全国各地对于文化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大,博物馆、文化馆和新型文化空间越来越多,展览活动的质量越来越高。

今年,北京率先提出启动“科技馆之城”建设,并将其纳入“博物馆之城”建设整体规划。预计到2025年,实现打造百余个前沿科技资源科普化示范项目、推动千余个场馆基地做优科技教育体验、动员10万余名科技科普志愿者参与科普服务的“百千万”目标。这样一幅“人文+科学”融合发展的崭新图景令人期待。

长期以来,在文理分科的教育环境下,科学与人文虽然看似“老死不相往来”,但文化中饱含科学思想,科学也离不开人文表达。

除了对科学知识与方法的普及,对科学精神的弘扬与科学文化的塑造也是科学普及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因此,如何统筹科学与人文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其一,在传承中华文脉中弘扬科学精神。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科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一样,是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2001年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就秉承了科学精神,并运用科学手段,取得辉煌成绩。因此,应不断支持人文与科学的融合发展,夯实我国科技创新的社会文化基础。

其次,以科学家精神塑造社会文化底色。2021年9月,科学家精神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不断面向社会,尤其是高校和中小学,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以此为窗口增强全社会创新创业的自信和改革进取的勇气,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

第三,将科学普及融入文化与旅游发展。近年来,科幻文学、科幻电影、科普短视频、AR体验等以科学为内核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深受青少年群体的欢迎。应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主题公园等文化空间建立科普基地、科幻创作基地,引导以“科技馆之城”建设为载体,促进科技科普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第四,以人文内涵提升优质科普产品供给。优质的科普作品要兼顾人文属性和文化品位。目前,我国科普传播过程中人文缺失现象比较严重,科普作品存在质量不高、形式呆板、内容枯燥等问题。要鼓励科技与科普工作者创作更优质的科普产品,将知识、技术、人文、生活审美等融为一体,提升科普效果,促进精神素养的全面发展。(刘源隆)

来源:文化和旅游大数据 2022-10-10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