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改革>>博物馆开夜场 考验专业运营能力
2022年10月12日
博物馆开夜场 考验专业运营能力
博物馆开夜场 考验专业运营能力

游客在首都博物馆参加夜场互动活动 本报记者 陈晨 摄

“博物馆的晚上是非常特别的,因为它有着不同于白天的安静和视觉上的感受。因为人们看惯了白天中的博物馆常态,却很少能够看到不同于白天的晚上的博物馆景观,这种特别的体验对于公众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在《博物馆之美》这本书中写道。博物馆夜场并非日间模式的时间延续,而是具有主题互动性的“博物馆奇妙夜”,绽放别样美丽。博物馆夜场点亮夜经济的同时,专业运营能力也不断提升。

氛围别样引关注

国庆假期,上海博物馆、江西九江市博物馆等开放夜场。今年是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国庆夜场开放的展厅包括一楼“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二楼“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和四楼“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展。其中,“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自开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回馈观众的支持与热情,丰富市民游客夜间文化生活,上海博物馆开放部分夜场,这也是建馆70周年“感恩计划”的一部分。

博物馆夜场开放并非常态。以上海博物馆为例,具体开放时间为8月9日至10月23日期间,每周二、周五18时至21时。九江市博物馆国庆夜场,指的是延时开放,10月1日至7日闭馆时间由17时延长至21时。

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亦是饱览北京夜景的好去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中秋夜场,吸引更多观众在展厅前流连。“我白天来这里看过展,知道开放夜场的消息,我又预约了,晚上看展更安静,氛围和白天不太一样。”摄影爱好者刘先生在“大国匠作”主题展前,认真端详每件展品。

博物馆夜场需要更专业的服务。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夜场,馆方开设了多场公益讲解服务,工艺美术、古琴、壁画、戏曲、篆刻……经考核后上岗的志愿者们为观众献上一场场精彩的讲解。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夜场,露台也开放了,根据疫情防控的需求,限定50名观众进入,有进有出,秩序井然。中秋当晚8时,一轮圆月升起,熠熠生辉,北京夜景璀璨夺目,观众纷纷拍照打卡鸟巢、奥运塔、水立方等标志性建筑。博物馆西南侧是适合逛吃休闲的“月色码头”,作为北京夜经济消费打卡地之一,这一带既有文化味又有烟火气。

主题内容很关键

“由于博物馆开放夜场并非常态,所以一知道消息,就会赶紧预订。”博物馆爱好者林女士说。她最近一次去的博物馆夜场,是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中秋夜场。林女士和七岁的女儿特地穿着汉服赴约。“这是带着孩子第一次体验博物馆夜场,很期待。预告中说会有一些非遗体验项目,所以带孩子来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秋夜场,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布置了一个非遗“小庙会”。北京兔儿爷、京剧脸谱、北京宫灯、花丝镶嵌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纷纷亮相。北京兔儿爷展台前,耍狮子的、耍大刀的、卖糖葫芦的……各种姿态的兔儿爷造型诠释了老北京的生活百态。手绘兔儿爷是孩子们喜欢的体验项目,互相分享各自的兔儿爷造型和涂彩的快乐,好不热闹。另一侧展台,非遗体验活动也收获了一批孩子的心。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孩子们心无旁骛地把金丝小心翼翼地镶嵌到玉的凹槽里,这非常考验专注力和耐心。

在博物馆爱好者们看来,博物馆夜场并不是日场的时间延续,夜场主题内容的提炼,可以赢得观众的心。比如,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夜场内容都顺应节气,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七夕节时,该馆推出的夜场活动突出了“爱”的表达;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博物馆之夜”活动,多个展厅推出“画出恐龙腰带”“制作触角发卡”“制作贝壳项链”等活动,吸引众多亲子游客前来体验打卡。

另外,博物馆本身可以和夜场主题碰撞出别样的精彩。比如,此前,坐落在北京德胜门箭楼下的中国古代钱币展览馆推出沉浸式先锋光影艺术展,选取短篇小说《小王子》中的精彩故事情节进行呈现。在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德胜门箭楼,西方故事与东方文化相遇,装置艺术与人偶动态展示相结合,仿佛完成了一场时空穿越。

博物馆主题夜场还连接着夜经济。比如,北京汽车博物馆的“汽博之夜”,推出经典古董车专题展、品鉴经典活动的同时,汽车博物馆文创商店配合推出同款同色汽车模型展售,针对夜场观众推出专属购买优惠,促进汽车文化消费。

运营管理要创新

今年7月,北京市文物局发出通知,各博物馆在暑假期间可根据自身条件,适时延长开放时间、开展晚间夜场文化活动,或是依托已经计划开展的活动,适当安排晚场接待。伴随夜经济的升温,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打破传统开放时间,推出丰富多彩的夜场活动。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等纷纷推出具有特色的夜游主题活动,受到游客欢迎。

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虽受疫情影响,2021年全国博物馆仍接待观众7.79亿人次,参观博物馆成为很多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选择。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肖波认为,夜间开放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夜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铮看来,“博物馆夜场和日场是完全不同的场景,博物馆夜场运营要重新考量,从主题、服务、导引、文创、讲解等角度都要有所创新”。

博物馆开放夜场,有助于吸引更多工作群体参观且停留时间有所延长,激发公众参与文化消费的深度、广度和多样化,为博物馆带来餐饮、夜宿、文创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同时也要看到,博物馆开放夜场面临巨大的挑战。夜场开放,随之而来的是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的延长、夜间开放带来的安全隐患、管理费用的增加等问题。张铮认为:“博物馆开放夜场,对于馆方和运营方都有着很高的专业要求。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是一个可以探索的方向。”

作者:曹燕

来源:中国旅游报2022年10月12日第3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