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传统单一学科的教授学习无法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教育需要让下一代适应变化,用多元化的手段帮助更多儿童学习知识、感受人生、提高自我实现意识。在2022年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有效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提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落实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观念,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目前,全面改革素质化教育体系需要社会机构与学校、家庭进一步联手,开发出属于国内儿童教育的可持续未来学科规划,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教学,而是注重知识融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背景下,儿童STEAM教育成为热门关键词,许多教育机构和企业也在针对这一教育概念开始策划制作新的教学内容和产品。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也在探索将STEAM教育中的Art——艺术,作为进入素质教育的通道之一,旨在使美育人人共享。STEAM教育到底是什么?如何理解教育领域中的可持续设计?如何能让更多孩子有机会了解及学习到儿童STEAM教育?
STEAM一词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艺术)及Mathematics(数学)的缩写。与此前的STEM专注于逻辑思维、职业技能的培养不同,加入了“艺术”的STEAM可以更好地把人文艺术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增加对美学、历史、文化等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早在2018年,BCAF便与多位艺术家携手开展“艺护成长”项目,对北京协和医院儿科门诊进行重修改造,将人文关怀与艺术设计融入就医环境,从墙绘、桌椅、医生护士服装着手,细微地影响儿童在就医过程中产生的抵触情绪。这一小小的改变就能使孩子对医院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2019年,BCAF迷你俱乐部项目将公益融合艺术教育、精准扶贫、公共空间改造等领域,为儿童带去更多STEAM教育活动。例如,在“二十四节气中的书法”系列艺术课中,艺术家从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出发,裁剪掉冗长乏味的技术探讨,将书法与当下生活相结合,搭建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孩子通过视频、讲解、实景等多种媒介形式看到、听到“汉字”与“书法”在日常中的美。孩子在书写过程中真正表达自己对艺术、对美、对生活的思考,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2020年春节前后,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国大部分家庭居家隔离。BCAF与夏季之声共同发起线上版的“妈妈爸爸生活节2020爱心版”。该项目邀请了85位艺术家在2020年2月14日至29日的16天时间里,用创意的活动为居家的父母与孩子们带去独特的艺术亲子活动灵感,使居家生活充满乐趣。如摄影师肖全、彭杨军、陈皎皎分别从美国和印尼与父母孩子连线,一起创作难忘的“摄影日记”、变魔术、推荐3D摄影APP;美国建筑师协会建筑大奖获得者张永和带领孩子们一起创作建筑漫画《小侦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哲学学者王歌与孩子们讨论“诚实与选择”;王亚彬、龚兴兴等舞蹈家和儿童瑜伽老师帮助父母和孩子尝试自由的肢体互动,探索另一种沟通;戏剧导演丁一滕、李建军、李凝解密戏剧小品、邀约父母孩子在家合力创作戏剧片段。
同时,在乡村,BCAF“艺同生长”项目也在开展。自2020年起,“艺同生长”项目为河南省修武县大南坡村的孩子带去四季美术课、“我的歌你来画”音乐课、“孩子们的电影节”影像训练营、街舞训练营、《绘见家乡》县域美学读本等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内容。通过这些美育实践,大南坡的孩子们充分了解与学习到具有创造力与启发性的艺术课程,不仅更加了解家乡自然风物之美,还逐步建立了自信心,认识到“我可以创造”的力量。
“艺同生长”持续通过公益伙伴乡村儿童美育网络的力量共同推动行业发展。2021年,BCAF联合隋建国基金会为孩子们在暑期带来线上艺术课程,各位艺术家、音乐人、作家陪伴孩子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天;2022年,BCAF作为联合策划方参与了“全国首届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论坛”的内容设计,推动了乡村儿童美育实践的专业化发展与资源整合,倡导一个更加有利于乡村儿童美育发展的生态环境。
2023年,BCAF将进一步扩展儿童STEAM教育工作,在城市公园搭建儿童自然艺术乐园,使用可持续的建筑材料设计儿童学习自然知识、感受自然之美、与自我对话的多重空间。“艺同生长”乡村美育青年艺术家招募计划也将继续,选拔资助对中国乡村美育教育有思考、愿尝试的青年艺术家,将更多实践在乡村或社区学校落地,获得更多从儿童和艺术视角出发的STEAM教育经验。
作者:胡安欣 凌霄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年1月3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