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各地文旅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中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期,各省区市陆续召开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总结文旅发展经验和成果,并根据当下发展形势对2023年文旅行业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提升原创水平 激发文艺创作活力
文化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优秀原创作品的支撑。在统筹安排今年工作重点的过程中,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工作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做好原创精品文艺作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推动实现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各省区市把打造精品剧目作为目标,以在创作中实现创新突破为指引,根据各地文化事业的发展现状和要求,扶持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的剧种。今年,北京市将以“大戏看北京”建设为牵引,持续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从剧目选题创作的源头把关,紧抓作品策划、创作和推介的全过程。同时,要求创作者以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强劲的业务水平完成创作,打造优秀作品,建立种子库、剧本库、精品库。据介绍,北京将在今年推出歌剧《映山红》、京剧《齐白石传奇》等高质量剧目,并计划以具有北京文化特色的首钢和中轴线为题材,分别创排京剧和交响乐作品。
作为历史悠久、剧种繁多的戏曲大省,山西省将制定实施艺术创作行动,重点扶持舞台艺术,实行新创剧本孵化计划,集结国内专家打造民族歌剧《桃花红 杏花白》等剧目。此外,在今年的工作中,山西省还计划加强晋剧《裕川茶庄》、蒲剧《忠义千秋》等历史题材的地方戏创作,并通过在省内举办青年戏曲演员大赛、新创舞台剧目调演等活动,促进文艺创作迸发新活力。
加强文化供给 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文化生活内容不断丰富,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推动建设和健全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为给人民带来更高质量、更多方位的文化享受,各地区在制定今年的文旅工作目标时,纷纷提出进一步完善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举措,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海南省计划加快推进省民族博物馆二期工程,帮助海口与三亚形成非国有博物馆集群,解决非国有博物馆体量较小的问题,并鼓励各个市县根据当地公共文化发展状况,积极进行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的升级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享受文化生活的空间。同时,海南省还将开展“春风村雨”和“红色文艺轻骑兵”等主题文艺惠民活动,为基层群众献上文化盛宴。
在北京,《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作为2023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政策依托,有助于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据悉,北京市文旅系统的工作重点还包括加快副中心剧院、图书馆等场地建设,以及北京市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和管理平台的打造。此外,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5·19中国旅游日”和“旅游进社区”等活动也将继续开展,通过多种形式将文旅服务带到群众身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创新多种形式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各地文旅系统积极围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了新的举措。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6处。山东将实施“两创”强基行动,打造以长城、大运河、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为引领的沿线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加强传统文化地区曲阜、淄潍、泰山、崂山昆嵛山及红色文化区沂蒙、胶东、渤海、鲁西的建设,形成多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及发展网络布局。
广东省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广东持续进行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创新采取多项措施对文化遗址和传统技艺进行保护与传承。在日前召开的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中,广东省提出继续深化“双创”工程,以更高水平建立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记者了解到,在此前的“双创”工程中,广东省不仅将多个文化遗址串联成参观路线,还通过举办非遗体验活动以及开展“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居民参与”的建筑遗产修缮维护项目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
深化业态融合 带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随着进步,单纯的旅游和参观项目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以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和打造地方品牌成为文旅行业寻求突破的主要方式。
在四川省的文化和旅游工作计划中,“安逸四川”IP的推行是一大亮点。于1月上线的“安逸四川”是国内第一个多渠道、全矩阵一体化的省级文化旅游智慧平台。该平台围绕“天府之国”“安逸四川”“熊猫家园”和“古蜀文明”四大名片,汇集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文旅主管部门,800多家A级景区,数千家文旅企业及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将四川省各地优质文旅资源加以整合,面向全国和世界进行宣传推广,吸引各地游客到来。
文旅“数字+”模式的应用也出现在山西省的工作计划中。新的一年,山西文旅工作的重头戏之一在于景区的数字化升级,将运用数字技术对晋祠天龙山和黄崖洞等10个景区陆续进行智慧场景建设;在部分景区进行“5G+智慧景区”试点,以“5G+智慧文旅联合实验室”的技术为支撑,因地制宜为景区制定建设项目建议书。除了实施智慧文旅建设,山西省还将发展任务聚焦于推行“山河守望 晋邻相亲”和远程游客“晋行时”等引客计划,提升宣传营销力度,绘就山西旅游新名片。
记者 李欣然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年2月28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