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纵横>>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03月17日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既是使个人的精神世界富足,也是凝聚民族精神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导向,传承中华文脉,夯实物质基础、强化制度保障。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个人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也是精神世界的主体。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最终成果体现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完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促进物的全面丰富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人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向。西方社会的资本逻辑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异化。中国式现代化秉持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特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资本对人的奴役,促进人的全面解放,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体现为人的主体性发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人摆脱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的束缚、探寻生命自由与思想解放的过程,是人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的过程。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著名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没有思想转变首先是世界观的转变为先导,要想跟上世界的变化是不可能的。”在人的现代化维度中,世界观为先导思想的现代化才是核心。只有世界观的现代化,才能促进人的现代化,只有现代化的主体才能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只有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足。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丰富民族精神时代内涵的必然要求。民族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历经艰难曲折的现代化,历史上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都因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引和强大的组织领导而失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指引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在现代化征程中,百折不挠,砥砺前行,规避一个个风险、迎接一个个挑战、解决一个个难题,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奇迹,形成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熔铸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实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赓续传承。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强调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指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等意识形态工作以及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各民族团结和文化认同,形成民族集体意识,汇聚成民族精神,为全面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向度。中国式现代化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导向,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维度探寻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互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西方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造成局部战争、强权政治、环境污染、人权双标等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给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带来希望和安全感。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给依靠本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带来希望。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趋同于西方化的思维定式,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提供宝贵的参考借鉴。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安全感。中国式现代化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式的现代化,是继承“民为邦本”“天下大同”“协和万家”“四海为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以“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推动全球化浪潮向互利共生的方向发展。走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文明发展创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和谐融通、共建、共享的人类美好生存空间。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是构建人类美好社会的基本向度,也是实现精神富足的重要内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物质的支撑和闲暇自由时间的保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确保人民精神生活的正确发展方向。构建丰富的精神家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牢固树立人民的文化自信。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奠定物质基础。构建休闲文化制度,确保人民自由闲暇的时间。休闲作为人的灵魂的驿站,承担着建构人类文化精神的历史使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确保人民有充分的闲暇自由的时间去获得文化、科学、艺术、社交等精神实体中有价值的内容,从而促进人的精神富足。

刘丽明(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玉溪师范学院讲师)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年3月17日第3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