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在促进“文化+”跨界融合、加快文化数字化转型升级、迸发产城融合发展新活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命名滨海新区智慧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5家园区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至此,全国范围内已有3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部署,到“十四五”末,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数量将达到50家左右。
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很多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将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影视、生活等相结合,不断延伸拓展文化创意产业链,实现跨界融合发展。
天津市滨海新区智慧山创意产业园历经14年发展,已经形成以“文化+科技+生活+旅游”为核心,升级打造产城深度融合,聚焦创新、数字、多元、共享、绿色发展的“一核一融五聚焦”发展格局。园区吸纳科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打造智能化、体验式、生态型文化产业发展核心,不断提高区域文化发展活力,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园区“文化+科技”产业全链条发展优势逐步彰显,“文化立园、特色兴园、产业强园”的发展路径逐步被推广,“创意智慧山 科技不夜城”已成为天津一张亮丽的名片。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和文化浙江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立足资源优势,明确“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产业联动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文旅融合,朝着“万亿级文化产业的龙头基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平台”目标定位,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创建成果。如今,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已陆续创建了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以及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随着“互联网+文化”融合持续加快,很多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将数字化转型升级作为重点任务,依托VR、AR、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等新技术,培育影视动漫、游戏电竞、网络视听、数字设计、虚拟会展、艺术品网络交易等文化数字化新业态,开发文化数字化融合衍生产品和服务,实现了文化生产力的提速。
深圳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通过“一廊三核多支点”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多功能、多业态、多层级数字创意产业空间载体。走廊内华为、康冠、兆驰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突出,并且已形成全国数字文化硬件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依托数字硬件优势,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大力发展数字内容、数字设计、数字服务等业态,形成了数字硬件产业主导,影视动漫、游戏电竞、网络视听、数字设计产业协同发展的“1+4”产业布局。2022年,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实现营收1910.89亿元。
安徽合肥包河创意文化产业园是以数字文化内容生产为主,创意设计和广播影视网络视听为辅的文化产业功能区。目前,已形成一个核心区(滨湖卓越城)、三大产业集群(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创意文化)、六大主导产业(广电科技、影视生产、数字内容生产、文化信息传播、创意设计、创意休闲娱乐)发展格局。面向未来,产业园将深入推进业态创新释能工程、科技促进赋能工程、深化改革提能工程,引育高水平文创人才,建设高能级文创载体,推动文化科技与消费升级“双向赋能”。同时,培育壮大数字创意、虚拟现实、智能交互、沉浸式体验、科学可视化等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布局元宇宙、大数据、云计算、6G等新赛道,全面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建国家级创意文化产业集群。
一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坚持园区城市化、产城一体化,通过构建全新文化产业生态体系,辐射带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以文化优化城市空间形态,以城市发展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立足地域资源禀赋,江苏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构建了“一核两轴多节点”发展格局。在整体布局上,园区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景区、街区、园区、社区“四区融合”,文化、旅游、体育、商业“四业打通”,目前已成为发展整体联动、空间特质鲜明、产业高效集聚、示范带动明显、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国际化文化产业园区。
四川成都梵木文化产业园由“一区一园”组成,集工业遗存与现代文创之美。园区内正火艺术中心已成为成都市音乐展演新地标,2019年至2021年举办文创、文艺活动、跨界展演、展览等文化艺术及公共活动700余场,实现园区引流100余万人次,成为热度持久的“网红”打卡地和文化消费高地。(记者 王伟杰)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年4月25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