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科技>>“汉字守护计划”:以科技力量推动汉字数字化进程
2023年04月28日
“汉字守护计划”:以科技力量推动汉字数字化进程
“汉字守护计划”:以科技力量推动汉字数字化进程

文字不仅是信息交互的载体,更是一个国家历史与文化传承的媒介。甲骨文以降,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智慧、文化密码。有些汉字因为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人们不甚熟悉,成为所谓生僻字。这些生僻字因缺少计算机系统里的通用编码,因而无法在数字设备中顺畅输入与显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政务、公共服务以及文化供给等加快向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不少姓名中包含生僻字的人遭遇社保、公积金无法正常办理,医院不能正常实名挂号,手机App实名验证受阻等问题。还有的地名中包含生僻字,为了避免不便,只好用读音相同的常见字代替,原名中的文化、历史记忆也因此被稀释乃至掩盖。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对通用规范汉字的信息化处理已基本普及,但仍有大量汉字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保护,全国有6000万人名及大量地名、古籍、方言中包含生僻字,其中多数尚未实现数字化。显然,无论是站在社会生活便捷还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这种情况都亟待改善。

4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光明日报全媒体、北京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汉仪字库、陕西历史博物馆等联合腾讯共同启动升级版的“汉字守护计划”公益行动。借助现代科技赋能,生僻字输入、显示问题将得到进一步解决,这也是数字技术服务社会生活、传承传统文化的又一生动案例。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制定的新版《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8月1日起实施。这套标准包括《通用规范汉字表》全部汉字,人名、地名生僻字以及古籍、科技用字在内的共计88115个汉字和部首的编码。“标准不仅为汉字和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信息处理提供支撑,有效促进文字在各行业信息系统中互联互通,也为人名、地名生僻字赋予统一的国家标准编码,为生僻字的治理工作提供关键依据,在满足群众办事需求的同时减轻服务机构的负担。”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孙文龙说。

在上述国家标准发布后,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的支持下,腾讯联合各方于2022年11月共同发起了“汉字守护计划”,针对姓名、地名、古籍等存在的生僻字,从征集、考证、赋码到扩容国标、字形设计、推广应用等环节,全程助力生僻字数字化进程,重焕生僻字在数字时代的功能作用与文化价值。

今年迎来全新升级的“汉字守护计划”公益行动从生僻字征集、行业应用推广两大环节,进一步加速汉字尤其是生僻字的数字化进程。全国首个“生僻字征集”微信小程序已于4月20日上线,直接面向用户征集无法输入的生僻字。该小程序是由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指导和推荐的生僻字提交入口,用户通过拍照上传,即可提交。这些生僻字经过专业的考证、审核,有望获得编码、写入国标、收入字库。

在行业推广方面,腾讯搜狗输入法也同时正式发布公共服务、政务服务、交通、教育等领域通用的生僻字解决方案。该方案支持包含新国标字库在内的9万多个汉字,并通过拆解字形,提供手写、笔画、拼音及“部首拼音+笔画”等多种方式,解决生僻字难认难写造成的输入难题。这套方案包含了覆盖多终端、多种操作系统的输入法版本,尽可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新加入“汉字守护计划”的光明日报全媒体、陕西历史博物馆将从文博领域生僻字输入、文博领域词库建设以及生僻字宣传推广等层面,助力生僻字数字化。“每个汉字都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既不应该在数字时代流失,也不应该成为数字社会的阻碍。”腾讯公司副总裁曾宇说,“汉字守护计划”需要在政府机构的引导下,统合输入法、字库、硬件厂商、应用软件乃至操作系统等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希望在全链条形成的合力推动下,实现汉字全量、全场景数字化应用的愿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词典编辑室原主任谭景春认为,“汉字守护计划”不仅帮助少数群体解决日常生活中使用生僻字的难题,还将通过推动汉字的全面数字化,助力中华文化在数字时代传承发展,承担起汉字守护的使命。

记者  罗  群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年4月28日第2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