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科技>>数字时代影视艺术的创新方向
2023年05月09日
数字时代影视艺术的创新方向
数字时代影视艺术的创新方向

数字时代,影视艺术在数字技术助推下正经历前所未有之大变革,三维动画、VR等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各环节的应用,促使其在生产创作方式、表现手法及传播等不同层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推动影视艺术在数字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相关从业人员应结合数字时代观众审美需求和影视产业市场需求持续创新。

数字时代影视艺术的发展现状

影视艺术是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统称,是现代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自首部影视作品诞生时起,影视艺术便注定与时代发展、技术变革紧密结合。时至今日,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为影视艺术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不断引领着影视艺术的高位创新。

在电影艺术领域,数字技术革新了电影艺术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方式,可有效提升电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数字时代下,创作人员既可利用三维动画技术创设逼真的虚拟影视场景,也可利用影像生成、处理和合成技术完成影视艺术创作。比如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创作人员借助3D特效技术为观众打造出具有重工业质感的太空空间和超现实的地球奇观,极大地提升了影视作品的视觉观赏性;而《阿凡达》等电影中,创作人员借助实时合成技术生成影像。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艺术在数字技术推动下逐渐进入数字电影时代,涌现出大批高质量数字电影作品,赢得市场和受众的广泛认可。以《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等为代表,这些电影在虚拟空间设计、三维动画设计等领域已到达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准,不断推动中国电影艺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在电视艺术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为电视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既能够推动电视节目内容形态的创新,也可以增强受众的互动体验和现场感,进而促进电视艺术的嬗变和革新。一段时间以来,作为传统媒体,电视艺术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网络技术的冲击,出现收视率下滑等现象。在此形势下,电视人不断寻求电视艺术在数字时代的突围方法,试图利用数字技术助推电视艺术行业的新发展,推动电视艺术在数字时代实现转型升级。近年来,电视艺术领域涌现出许多精品佳作,彰显出电视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巨大吸引力和强劲创新力。比如,纪录片《港珠澳大桥》创作团队采用数字技术、建模技术高度还原桥面、桥塔细节,为观众建构出超现实的宏大场景,不仅赋予纪录片在视觉感知层面的逼真度,而且增强了用户的现场感和沉浸感。此外,VR、AR、数字孪生等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中,既可打破传统舞台的时空限制,也可为节目参与者和观众之间建立起情感关系连接,进而增强观众的沉浸式交互体验。比如综艺节目《你好,星期六》创作团队借助扩展现实技术将观众置身于虚拟的空军训练基地,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观众与虚拟人物小漾、虚拟舞台之间的互动。

数字时代影视艺术的创新方向

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的运用在革新影视艺术制作工艺和发行方式的基础上,可丰富视听语言、造就全新的影视时空,开辟影视产业新天地,促进影视艺术的高质量发展。但与此同时,部分电影也存在过度依赖数字技术、盲目追求视觉奇观的问题,因此而忽视了影视作品的人文内涵和美学价值。为推动影视艺术在数字时代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相关从业人员既要依托数字技术改进影视艺术创作,也应注重挖掘影视艺术的人文内涵和文化价值,避免其陷入“纯数字化”的误区,这既是数字时代影视艺术的创新方向,也是全面提升影视艺术制作水准的重要举措。

(一)数字时代的影视艺术应注重挖掘人文内涵

相关从业人员应在数字技术之外挖掘影视艺术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进而拓展影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纵观影视艺术发展史,每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都离不开人文价值的挖掘和表达。缺乏人文价值的作品就好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不起市场和观众的考验。数字时代下,数字技术的运用可显著提升影视制作效率、丰富影视作品视听语言,使影视艺术摆脱技术条件制约获得进步。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数字技术只是服务于影视艺术的工具,一旦滥用便可能消解影视艺术蕴含的深厚思想。因此,在数字时代,影视艺术要想获得长足发展还需兼具影视视觉效果和人文内涵,既要借助数字技术拓展影视艺术表现空间,为观众打造视觉精彩、呈现精致的画面,也要注重挖掘影视作品背后的人文故事和人文精神,创作出富含社会正能量的优秀作品,以获得观众情感认同。比如,电影《长津湖》创作团队在展现抗美援朝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一方面借助三维动画等多种数字技术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天寒地冻的战争环境再现于银幕上,为观众呈现出极具视觉冲击的画面;另一方面通过深入解读历史事件、传递英雄精神,彰显影片蕴含的英雄主义和家国情怀,由此实现数字技术和人文内涵的有效结合。

(二)数字时代的影视艺术应注重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数字时代,影视艺术从业人员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充分挖掘与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借助数字技术开拓影视艺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不仅可为影视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也能显著提升影视作品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因此,无论在什么时代,中国符号和中国特色始终是影视艺术创作的亮点。

不过,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一些影视作品也存在过度追求宏大的场景和震撼的视觉效果,而忽视传统文化元素呈现的现象。笔者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西方工业化影视创作的盲目崇拜,认为只有大场面、大制作、高科技的影视作品才能俘获人心。二是部分影视作品创作团队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一味迎合观众的娱乐化审美,而忽视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表达。笔者认为,中国影视艺术若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并借助数字技术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使其蕴含的文化价值通过丰富的影视作品照进现实、走近大众。

(三)数字时代的影视艺术应注重国际化传播

影视艺术的国际化传播既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中国影视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抓手。为此,借助现代化数字技术手段推动影视艺术实现国际化传播也是当前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的重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和数字媒介环境的深度变革,影视艺术国际传播的竞争愈加激烈。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作品走向国际市场。尤其是在数字技术助力下,诸多优质的中国影视作品得以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虚拟现实体验等方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比如,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电视剧在奈飞、Youtube等海外网络平台热播,开拓了多个国家的影视市场。这些电视剧播出期间,电视剧制作方也会在各种网络社交平台上持续更新话题和拍摄花絮,与海外观众交流互动,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电视剧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认可度。除了数字化传播平台之外,影视艺术从业人员还可通过创建数字影视虚拟人物或虚拟偶像的方式打破地域间的传播壁垒,建构影视艺术国际化传播的数字新载体,使其成为影视艺术国际化传播的代言人,进一步助力中国影视艺术的国际化传播。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数字技术影响,影视艺术也不例外。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领域的全方位应用不仅改变了影视创作手段和传播手段,而且为影视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为此,影视艺术从业人员应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和文化价值,并树立国际传播理念,进而实现影视艺术在数字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韩  晓(作者系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年5月9日第3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