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经纬>>中国艺术学建设迈上新征程
2023年05月10日
中国艺术学建设迈上新征程
中国艺术学建设迈上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艺术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学“三大体系”,是党和国家赋予文艺战线的重大使命和时代课题。进入新时代,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和艺术学界的努力下,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上海戏剧学院承办的“新时代中国艺术学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了新时代十年的学科建设之路,展望了艺术学“三大体系”发展的光明前景。会上发布了艺术基础理论、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艺术设计等8个学科的十年发展调研报告,还发出了《关于加快建设艺术学“三大体系”的倡议书》。

艺术学进入发展新阶段

随着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实践发展,艺术科学研究不断开拓出新的学术空间,推动了艺术学科建设向广度、深度发展。同时,艺术学术生态更为优化,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供给持续增长,艺术学话语体系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艺术学已经进入发展新阶段。

在深圳大学教授李心峰看来,2011年至2022年,艺术学理论学科从初建逐渐走向成熟。“在艺术学理论四大领域研究中,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是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三大核心,十年来,这三大分支学科依托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不断向纵深处发展,同时促进了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内涵式发展。”李心峰说,艺术跨学科研究也取得重大进步,丰富了艺术学研究的方法,拓宽了视野。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表示,十年间全国范围内戏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点不断增设,人才培养的规模和层次不断升级,专业课程及院系设置不断调整。与此同时,学术研究在横向拓展和纵深推进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收获了很多在海内外均具有良好影响的学术成果。

“过去十年,美术学新增了很多内容,包括文物保护与修复、美术教育等专业,同时,随着前沿科技、数智社会的变革,也产生了数字艺术、人工智能艺术等新的专业领域,不断促使学科结构、美术理论供给发生变化,催生了新的学科生态。”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说。

立足中国文化土壤

“三大体系”建设如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关键要立足中国的文化土壤,从中国的人文社会实践中提炼中国的理论和学术,进而推进“三大体系”建设。

十年来,文化艺术管理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武汉大学教授傅才武表示:“中国是文化认同性国家,正是文化认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构成文化管理的核心目标。我们应该在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下统领‘三大体系’学科建设。”

艺术设计研究经过十年的探索深耕,在基于中国立场构建学科理论体系方面形成了诸多学术成果。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认为,艺术设计学科在引进国际经验与模式时要基于中国语境进行辩证反思,同时在发掘和激活中国传统文脉资源方面需要进一步巩固与深化。同时,中国设计在概念、范畴、命题以及言说方式方面仍需要形成自己的言语价值体系。展望未来,吕品晶表示:“构建中国特色艺术设计‘三大体系’,应当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沃土,以自主性姿态为国际设计学界提供可参考的中国设计现代化的宝贵经验。”

2022年,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公布,美术与书法正式升级为一级学科。在高世名看来,美术学科体系建设要推进文化自信和自强,加强中国美术学的知识基础的建构和学科方向的设置,复兴诗、书、画、印四全的通人之学,照亮艺术的感知和上手的技艺。要立足中国艺术的经验和本质特征构建中国美术学的学术体系。要加强关于中国美术话语概念建构和术语研究,对中国独有的道气观、心物观、体用观、知行观、群我观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形成可以分享给全世界的艺术思想和教育体系,以感同身受的感受力启发心手贯通的创造力,重建一种中国美术的伟大的传承。

十年来,音乐学科围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的阐释与研究。“我们要以‘三大体系’建设为发展动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学科体系,推出具有代表性、建设性的音乐成果,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资源优势,挖掘中国音乐的文化特质,突出主体性、原创性,吸收借鉴西方音乐发展的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李幼平说。

不断开拓全球视野

李幼平认为,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要加快落实“走出去”战略,以全球化视野和世界性眼光广泛吸收世界顶尖音乐学科的发展经验和科研成果,结合学科现实和问题,探索符合中国文化特点、满足中国音乐事业发展需求的学科建设路径,拓展学科发展的国际平台,提升学科学术话语权,打造世界一流的学科品牌。

随着中国电影电视十年的飞速发展,影视研究蓬勃发展。“要聚焦新时代影视发展推动中国特色影视理论建设。在关注中国与构建主体性的同时,还要将影视学的学术视野与眼光不断放远,进一步拓展国际性理论格局与传播战略,从中反观中国影视,强化特色研究,建设既拥有普遍意义又具有民族性特色的中国影视话语体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丁亚平说。

在北京舞蹈学院教授郭磊看来,舞蹈学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下,应立足本土、放眼国际,用人类艺术之巅上的舞蹈艺术诠释人类精神与情感内核,深度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加强建构其独立的、系统的、完善的舞蹈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记者  李荣坤  实习记者  王伟杰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年5月10日第2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