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读懂青春涌动背后的文化需求
2023年07月18日
读懂青春涌动背后的文化需求
读懂青春涌动背后的文化需求

近日,一些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在老年大学享受愉快的学习生活,在网上引发不小的关注。今年上半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老年大学在招生启事中为年轻群体开辟了绿色通道,虽然名额稀少、推出类似举措的老年大学也不多,但这一现象的出现凸显出年轻人极其旺盛的文化需求。作为公共文化机构该如何应对?

“花小钱办大事”:解读年轻人的文化消费心理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北北,是微博汉服社群主理,“00后”的她具备这一代年轻人生活消费的基本理念:花小钱办大事。在日常消费中,她喜欢游走于各大平台凑满减、算优惠、列清单、找平替,在享受文化生活方面,她更愿意把目光放在传统文化内容相对较多的机构上。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她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这些公共文化场馆。

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上班的“90后”四川姑娘张一然称自己“负债累累”——一年前她在北京买了房,首付花了约300万元。在消费方面,她已经不再频繁换手机,还穿起了拼多多上20多元一件的衬衣。但对于体验式消费,她仍然十分慷慨。“文化馆、图书馆这些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文化项目我比较喜欢,如果有瑜伽、摄影等课程我也会选。与市场化的培训机构相比,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和活动性价比更高、质量也有保障。”张一然兴致盎然地介绍着她的业余文化生活,“用最少的钱过上有品质的生活是我目前的消费原则。”

物质生活相对稳定、消费意识超前、生活方式高度数字化,是这一代年轻人的几个特性,这也使他们的生活需求更加开放自由、充满个性化。在文化生活的选择上,他们喜欢以社群方式在网络上聚集,却也十分注重线下互动和体验。

“很多年轻人看到老年大学丰富的艺术课程后,十分羡慕,也想参与。他们看重的不仅是价格上的优惠,也因公共文化机构具备一定水准的师资力量。”成都市文化馆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当下年轻人表现出与以往几代人不同、更个性多元的文化需求,如何为他们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成为公共文化机构新的课题。

线上引爆 线下奔赴:公共文化机构多重应对

“上周我去了一个沉浸式互动党课项目,深受教育,也特别有意思。”浙江省宁波市文化馆副馆长郑志玥喜欢在微信中与朋友分享接触到的新活动。近年来,为了将年轻人的兴趣点及时有效地与文化馆服务嫁接,宁波市文化馆始终走在摸索的前沿。2022年,该馆打造出“趣”文化馆IP,通过与优秀社会团队合作,推出插画、设计、书艺等创意展、分享会等,同时围绕国潮和宋韵两大当下文化热点,推出民乐演奏、汉服换装、宋式点茶等沉浸式体验项目。一边利用网络平台引爆话题,一边开展体验活动实现线下聚集,有效建立起年轻群体与公共文化空间的互动链接。据统计,“趣”文化馆开展“看见插画梦境”展的第一周,观众就突破5000人次,其中通过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引流的观众超70%。

为了保持对年轻群体文化生态的敏感,启发文化馆服务年轻人的创意,郑志玥一直与相关社会机构保持着紧密联系。“‘剧本杀+解谜+游戏’是当下不少年轻人特别喜欢的体验项目。”郑志玥说,年轻人注重体验感,文化馆又是公共文化机构,如果能将市场化的体验项目引入文化馆,既符合人们求“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又推动了文化馆逐步向“趣”和“潮”的方向迈进。

向年轻人靠拢,是近些年公共文化机构尤其是文化馆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成为当下文化馆人积极寻求服务突破的方向之一。有的场馆利用新馆成立之初空间布局的优势,将年轻人喜爱的活动板块及时嵌入。比如四川省成都市文化馆新馆,考虑到年轻人的口味和需求,从空间功能上设有街头艺术空间、黑匣子剧场、科技感十足的沉浸式体验厅、下沉式阅读空间等;在活动策划方面更是不间断推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剧本杀、Cosplay快闪、文创市集、潮玩分享、桌游互动体验等活动。有的场馆通过文化馆总分馆制,推出年轻人喜爱的活动形式,使活动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比如在广东东莞,面对“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4岁”的城市特点,东莞市文化馆不断推出具有青春色彩的服务:2022年创新策划“潮流东莞·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联动全市33个镇街(园区)分馆,全年举办250多场“小而美”“在身边”的音乐活动,线上线下惠及1874万人次;今年的“潮流东莞”品牌活动包括“潮业态、潮音乐、潮非遗、潮生活”四大板块,将“潮”文化与传统文化、制造业发展、城市文化生活深度结合,大大拓展了文化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博物馆近年来也深受年轻群体青睐,这从旅游业的数据中可见一斑。携程2023年上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文博游的受欢迎程度提升显著。截至5月15日,携程平台上预订量最高的景区类目中,博物馆展览馆超过动物园、主题公园,从去年第四位跃升至第一位。博物馆热不仅与年轻群体更加热衷传统文化有关,更与近些年博物馆线上趣味横生的宣传、线下创意无限的活动有关。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而这些转变都成为吸引年轻群体的重要要素。

研究人群特点  服务有的放矢

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文化馆首席专家王全吉调研过全国不少文化馆、群艺馆。他说,长期以来,文化馆一直在群众文化发展和城市潮流演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文化馆也面临着如何打造服务新场景、满足人们新需求的挑战。过去,文化馆以妇女、儿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文化馆人戏称自己是“386199部队”。如今,面对年轻群体旺盛的文化需求,文化馆应该重视面向这一群体开展服务,因为相比老年人、青少年,中青年群体基本上没有专门的公共文化机构为之服务。

近些年,全国各地公共文化机构逐渐推出一些为年轻人打造的新场景、新举措,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但由于公共文化机构受编制制约,在人员配备、资源供给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转型的步伐。“因此,公共文化机构可以借助社会力量、盘活社会资源,将其与公共文化阵地的服务有效嫁接。同时,还应当认真研究年轻群体的需求和特点,抓住他们的兴趣点,真正为他们提供喜爱的服务项目。”王全吉说,不仅是公共文化机构,其他公益性机构或组织也应关注年轻群体的文化需求,积极为他们提供便捷、有趣、物美又价廉的文化产品或项目,使年轻群体的文化需求得到有效释放。(本报记者  杜洁芳)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深受市民欢迎  受访者供图

夜色下的书巢成为年轻人聚集地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洛阳市洛龙区市民艺术夜校插花课现场   受访者供图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年7月18日第6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