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五洲非遗共彰丝路精神
2023年10月16日
五洲非遗共彰丝路精神
五洲非遗共彰丝路精神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推动文明互鉴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天府大巡游现场表演   王 帅 摄

10月12日至16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简称“非遗节”)成功举办,本届非遗节以“共享履约实践 深化文明互鉴”为主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展演、研讨交流、互动体验和推介销售等系列活动,是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解丝路精神、推动文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以文化之力夯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有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五洲非遗、神州非遗、巴蜀非遗、云上非遗四大板块30多项特色鲜明的节会活动,来自全球47个国家(地区)和国内各省区市的900余个非遗项目……近一周来,蓉城分外多姿、亮丽。

这里有时隔12年首度回归的天府大巡游、盛载47支国内外非遗队伍的绚丽表演,千鼓齐鸣,万人同乐,热情诉说五洲风情。节奏强劲的非洲鼓与欢乐祥和的京西太平鼓都在传递祝福,民族歌舞风采各异又皆具感染力,禅武合一的少林功夫与端庄优雅的泰国皇家舞引来观众如雷掌声。这里有国际手工艺展,包含中外工艺融合展、国际传统手工艺履约成果展示、国外传统手艺新技术新材料体验展等,集合了法国、波兰、意大利、塞尔维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手工艺精品,呈现各国各地区精湛的手工技艺与精妙绝伦的手工艺品,赢得观众频频称赞。

相同材质、不同国度、表达各异,跨国合作、交流互鉴、成果丰硕。“中国和塞尔维亚两国在金属丝相关手工艺方面,技法相通而风格各异,这种共融共通是我们都能理解和受益的丝路文化。”塞尔维亚设计师、“金细工——金花银叶缀丝路”参展者戈兰·里斯托维奇介绍,他近期已与一位中国非遗传承人建立了联系,计划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展开合作。

颇受关注的中法合作项目“新山海经”,由成都和法国的传统手工艺人共同实施,分阶段交换半成品各自进行设计制作。参与这一项目的成都天和银楼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世强认为,通过国际合作,一批非遗项目拓展了发展空间,获得了新的创作灵感。“下一阶段,我们会考虑将合作展整体输往国外,以此推动更多跨国合作项目,让更多匠人参与进来,让不同国家的人们能通过非遗作品彼此了解和欣赏。”国际手工艺展负责人、成都市非遗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张晶明表示。

彰显履约实践的中国智慧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通过20周年。作为缔约国,中国始终以2003年《公约》精神积极推动本国非遗保护事业稳步发展,探索并创新了诸多中国模式与中国经验。

作为本届非遗节的核心板块之一,非遗成都论坛邀请200余位国内外非遗专家学者共同回顾国际社会履约实践,就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等问题展开学术探讨,并分享各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优秀案例。论坛成为非遗节持续巩固和扩大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推动达成共识、形成成果文件的高端学术阵地。

“《公约》规制下,中国非遗保护从最初的抢救行动,向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保护逐步展开,非遗不断与中华文化交融互渗,进而兴盛于大大小小的文化空间,演变为全民的文化行动,其自身已逐渐成长为鲜活的文化生命体,成为国家和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载体,融入国家的文化发展大局。”论坛现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介绍了《公约》的中国实践情况并表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时机已经来临。

“中国在《公约》制定和启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会议和开展培训方面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原处长爱川纪子认为,中国有着十分丰富的非遗资源,当下世界范围内形成对非遗的广泛关注与认识,中国功不可没。“中国经验”也为未来各缔约国落实《公约》规制、评价落实成效等方面提供样本。

探索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中国路径

本届非遗节通过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展、传统医药大会、IP授权展、云上非遗节、非遗市集等一系列活动,生动展示了中国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多样路径和实践成效。

“我们反复考虑选择标准和呈现方式,营造了浓浓生活气息和文化味道。”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员穆天钊介绍,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展以体验性为核心,围绕“融入现代生活,共享多彩非遗”主题,沉浸式展示非遗在幸福生活、时尚生活、诗旅生活、健康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充分体现非遗的实用性和多元服务功能。

本届非遗节还举办了以非遗品牌相关知识产权交易为主要内容的IP授权展,并举办多场授权推介、路演、开放日等活动,搭建非遗创新转化平台,集纳80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机构及全国各地非遗传承人,共同探讨非遗知识产权的活化及运用之策。“知识产权保护有力地推动了非遗品牌建设,从而激活了非遗生命力,吸引了更多行业人才,推动了非遗技艺精湛化发展。”国家级非遗项目木版水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浙江十竹斋版画博物馆馆长魏立中说。

除国际非遗博览园主会场活动外,本届非遗节还在成都武侯、金牛、双流、蒲江、新都、郫都、崇州及四川天府新区等15个区(市县)同步开展非遗主题活动及分会场活动,着力展现当地特色非遗项目及品牌,如武侯区的中国传统器乐周、双流区的黄龙溪火龙灯舞艺术周、崇州市的道明国际竹文化周等,让成都市民在家门口共享非遗盛宴。

不仅如此,非遗节还辐射至重庆等地,通过在重庆设分会场,举办成渝双城同根同源竞技展、巴蜀国际非遗美食周。巴蜀“双核联动”,以刺绣、木艺、龙舞等共有的、传承较好的非遗项目为基础,加深成渝两地一脉相承的巴蜀文化联系,将两地各大景区、古镇、街区、社区变为非遗社区实践活动的“第一现场”。(记者  王  彬   王添艺)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年10月16日第1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