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纵横>>文化产业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文化新业态发展形势喜人
2023年11月15日
文化产业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文化新业态发展形势喜人
文化产业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文化新业态发展形势喜人

——二〇二三年十月文化和旅游热点分析

10月,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势头持续强劲,消费动能进一步释放。双节假期,国内出游人数8.26亿人次,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较2019年增长1.5%。与此同时,文化和旅游行业媒体报道量(包括各级各类报纸、新闻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视频网站等综合来源)呈下降态势。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传云”大数据平台数据显示,10月,文化和旅游相关报道量环比下降8.85%。

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发强烈反响。文化和旅游部系统、各地文化和旅游单位及广大文化和旅游工作者,通过学习会、座谈会等形式,正在进行深入学习。大家纷纷表示,要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自觉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大型对外活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10月,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等国际性文艺节会,第六届太和论坛等国际论坛,第七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2023年金砖国家旅游部长会议、2023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旅游领域政府间会议和国际性展会及“你好!中国”全球文旅推介活动持续举办。相关活动以多样化方式讲述了中国文化故事,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同时,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产业持续恢复向好,新业态发展形势喜人。国家统计局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文化产业恢复向好的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强。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619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文化新业态发展形势喜人,营业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前三季度,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6870亿元,同比增长15.2%,快于全部文化企业7.5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40.2%;对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74.3%。10月,在文化产业持续恢复向好的背景下,假期演出市场持续火热。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假日期间,全国营业性演出44237场,相较2019年增长48.95%;票房收入20.05亿元,增长82.60%;观众人数1180.35万人次,增长61.06%。同时,演出市场火热,有效带动旅游发展。“跟着演出去旅行”持续成为热门选择。

假期旅游市场活力持续迸发。文化和旅游部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36.7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15.80亿,同比增长75.5%。国内出游总花费3.6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97万亿元,增长114.4%。相较前两季度,第三季度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创新高,这反映出国内旅游市场复苏持续加快。究其原因,一是群众假日出游意愿集中释放。中秋国庆双节联动,叠加杭州亚运会带动效应,全国各地假日氛围浓厚,出游和消费人气均高于往年。二是文旅夜游发展迅猛。数据显示,假日期间,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1.12亿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达5.76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68.7%。10月14日以来,全国景区夜间门票销售量,较上月同期增长超1.6倍。三是假期出境游加速复苏。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假日期间,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1181.8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85.1%,其中,出境594.8万人次。相较“五一”,“十一”期间,中国与瑞士、西班牙、俄罗斯、英国、法国等跨洲国家旅客增长最快。随着9月末中俄旅游团组跨境免签政策重启,中俄跨境旅游回温,“俄罗斯人到黑河吃早餐”“包子就啤酒”等话题走红网络。此外,10月以来,全国各地迎来凉爽舒适的秋天,Citywalk(城市漫步)、Cityride(城市骑行)等“慢旅行”持续火热。北京东交民巷、上海武康路等,成为热门“城市漫步”街道。

我国新增4个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一元午餐”凸显景区与游客双重诚信收获网友点赞。10月,江西篁岭村、浙江下姜村、甘肃扎尕那村和陕西朱家湾村入选第25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选的2023年“最佳旅游乡村”。对此,网友们表示,从2021年评选启动以来,短短三年,我国入选总数达到8个,位列世界第一,充分彰显了我国在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取得的显著成效,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乡村走向世界,更好展现和美乡村形象。国内方面,双节假期老君山景区“一元午餐”售出23527份,收入却达24539元,多出1012元。对此,网友们表示,老君山景区推出“一元午餐”,体现了提升游客体验的诚意,给了其他景区一个温暖的启示;在无人监督之下,游客选择诚实,也为社会注入了正能量。

演唱会再现“柱子票”、知名少儿舞蹈培训机构门店关停、音乐节乐迷物品失窃等引发网友批评。今年以来,文娱演出市场火热,但“柱子票”“墙根票”等乱象也遭受诟病。本月,某知名歌手在南京的演唱会上,有观众座位临时被调至视障区,只能看着柱子听演唱会。对此,网友们强烈不满,认为“柱子票”不但有违诚信原则,还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既伤害观众感情,又有损歌手口碑,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维护好消费者权益。同时,知名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天鹅湖畔少儿芭蕾”在京12家直营门店突然关停,预估涉及1800多名家长、超2600万元预付培训费。在此前屡屡出现培训机构“跑路”、消费者遭遇“退费难”的情况下,此次事件再次为预付制消费问题敲响警钟。网友们认为,《北京市营利性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课程预付费管理办法(试行)》今年4月已实施,但预付费并未得到有效监管,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加大对预付费的监管力度,让机构真正戴上“紧箍咒”。此外,河南南阳迷笛音乐节乐迷物品失窃事件持续引发关注。网友们认为,本次音乐节创造了30年来最高票房和观众人数纪录,本是一次成功的城市文旅宣传,但失窃事件对南阳文旅形象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这也再次说明,打造城市文旅品牌,需要厚积薄发,必须全面提升综合文明水平。

景区内商户禁止游客用相机拍照、复制品屡登大雅之堂引争议。本月,黄果树瀑布被曝光景区内摄影商户阻止游客用相机拍照,引发网络争议。有网友认为,景区内摄影商户并无管理权,却擅自阻拦游客用相机拍照,十分不妥;也有网友认为,一些过度商拍行为会扰乱景区秩序、干扰其他游客,对其进行规范,确有必要。目前,如何精准区分商拍与游客拍摄,保障游客和商户正当利益,尚无一定之规,还需景区管理部门不断探索。同时,上海东一美术馆等部分博物馆、美术馆在一些展览中使用名画复制品,引发部分网友对用复制品办展合理性的争论。有网友质疑,一些地方打着原作旗号吸引观众,实际上展出的不少是复制品,这不符合“花钱看真品”的预期。其实,展出复制品是否合适,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一些不具备展出条件的历史名画、世界名画,用复制品替代原作展出,既能更好保护真品,又能满足公众观赏需要,只要如实宣传,并无不妥。同时,文博单位应把握好保护馆藏艺术品和提供公共展览服务的平衡,在无法展出原作的情况下,可探索利用数字技术打造线上展厅等方式,更好满足公众欣赏艺术佳作的需要。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年11月15日第1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