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纵横>>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与长江经济带融合共建
2023年11月15日
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与长江经济带融合共建
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与长江经济带融合共建

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九江市考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了解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展情况。10月11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在武汉召开。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正式启动建设。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重大工程。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与黄河一起并称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及长江流域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决定了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都是重要的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个省市总面积占全国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从历史文化遗存资源看,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共计30.6万余处,约占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40%。长江文明在漫长形成过程中沉淀的丰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不同区段的鲜明文化特色,依托于地方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着各地的社会环境与治理特征,进而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当下,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处于关键阶段,进一步推动二者相融必将推动双方协同发展。

一是协同保护生态与文化,塑造长江大文化景观。长江沿线不同区段的自然特征,孕育了迥然不同的文化与历史遗存,自然与文化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极富魅力的文化景观,如两湖地区的大型圩田、太湖流域的塘浦圩田、里下河地区的兴化垛田、川渝地区红砂岩区密布的石窟寺、江南河道水田间的古镇、皖南丘陵地带古道相连的古村落等。为此,我们要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原则,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高度关注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尤其是文化与自然相生与共的关联。

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角度来说,通过文化生态的综合认识,讲述长江沿线地区大文化景观背后漫长积淀的华夏先民智慧与胸襟;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角度来说,则是在产业转型、生态修复的同时,关注生态之上的文化层累,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长江沿线生态环境基底,尤其是依托长江沿线金沙江及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等主要支流水系,深入挖掘水系流经地区的文化特色,构建水脉文化展示带,打造各具特色的高品质文化生态空间。

二是建设国家文化公园,促进城市群、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长江沿线包括巴蜀、荆楚与吴越三个主要文化区,对应当下国家城市群布局中的成渝、长江中游与长三角三大城市群。文化区与城市群的对应关系反映了不同地区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性。这一稳定性的基础正是各自的地理特色,巴山蜀水、四塞坚固的地形地貌,荆楚大江大湖、八方通达的水文特征,吴越江海之交、水乡之地的生境基底。历史上基于这些文化特色早已形成文化同脉的历史聚落群。

当前,我国城市进入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强调现代意义的超大城市引领、区域城市有机协同的城市群、都市圈整体发展,长江沿线三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对于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

城市群、都市圈建设过程中要强调“文化引领”,以国家文化公园中不同文化区的核心文化为导引,认识城市群的历史发展脉络、凝聚发展共识,统筹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强调城市群、都市圈以及所辖城市的文化特色塑造,结合国家文化公园的“四区五工程”建设,提升城市群、都市圈作为生产生活主要载体的城市环境的魅力,吸引投资与人才流动。

对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来说,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群、都市圈的持续发育,有助于建立健全省部际会商机制,深化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区域合作和政策协同,有利于在国家文化公园的资源整合、规划衔接、项目统筹和信息共享、品牌统一推广、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区域间交流协作。

三是建立有效机制,让经济发展反哺文化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覆盖的13个省区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实力能力有较大差距,国家文化公园相关历史文化遗产的高水平保护利用、历史聚落文化的可持续活态传承、文旅融合发展的先期建设都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

长江经济带发展形成“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开放格局,在推进过程中能够增强发展的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和有序转移,可以对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为此,应建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专项转移支付机制,协调文化传承发展“专特精优”工程项目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保证指标、有所倾斜。推动建立沿线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投融资对接机制,畅通融资渠道,保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可持续发展。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专项信贷支持,发达地区投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股权融资等方式,社会资本以与政府合作等方式,合法合规参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投资建设运营。构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园区文旅通票通览运营机制,探索形成多元化长效收益格局。重点引导优秀民营企业参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运营。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口援建和捐助,鼓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提供服务、捐赠物资等方式参与建设保护工作。

文化复兴是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高阶目标。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面,二者要积极融合、相互促进,进而实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更好支撑和服务。

霍晓卫(作者为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中国旅游报2023年11月15日第3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