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就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等相关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引导推动精品力作的创作生产
一段时期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加大舞台艺术和美术创作引导支持力度,实施新时代系列艺术创作工程,组织开展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美术精品展出等活动。据介绍,今年前11个月,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了27项展演展示活动,线下观众90万人次,线上观看量超过18亿次。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34.2万场、票房收入315.4亿元、观演人数1.11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21.0%、84.2%、188.5%。衡量一个时代文艺成就,最终是要看作品。文化和旅游部始终把加强艺术创作生产、不断推出更多精品、促进文艺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围绕推出更多舞台艺术精品,文化和旅游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眼于落实《“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2023—2025舞台艺术和美术创作行动计划,明确重点任务和目标;通过实施新时代系列艺术创作工程,特别是集中力量抓好重大选题,激发调动文艺院团创作积极性;发挥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引导和资助作用,该基金每年扶持各类剧节目700部左右,成立十年来累计资助和扶持各类剧节目达到7116项;通过举办各类展演活动,推进演播发展,促进舞台艺术作品更好地走进城乡、走进群众。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出台政策措施,抓好落实,出精品、留经典,把更多佳作奉献给广大观众。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旅游业加快复苏,大众出行意愿强烈。根据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达到36.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和114%。居民旅游需求集中释放,出行大幅度增加。在带动相关消费扩大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复苏。
为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文化和旅游部推动实施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通过品牌创建、标准复核、试点示范等方式,推动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并重发展。目前全国共有A级景区1.49万家,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700多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11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43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42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97家。浙江余村等8家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确定为“最佳旅游乡村”。同时,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工作也在扎实推进。
此外,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动露营旅游、冰雪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发展,推出7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第三批全国自驾车旅居车5C和4C营地22家,13家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首批24个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40个旅游演艺精品项目。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在政策方面推动实施“国内旅游提升计划”,提振旅游投资信心和消费信心,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完善旅游服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安全保障,打造有品质、有温度的旅游目的地;产品供给方面,将进一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多领域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促进消费方面,将推进新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一系列品牌建设,指导各地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丰富消费惠民措施。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党的二十大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质增效,构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村晚”、广场舞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共举办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
据介绍,文化和旅游部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以标准化、均等化为抓手,持续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目前,基层分馆和服务点数量已经超过10万个,如浙江的“城市书房”、广东的“粤书吧”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已超过3.35万个。今年,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开展“大地欢歌乡村文化活动年”,在全国举办12项主体活动和80余项示范活动。同时,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构建开放共享格局,通过政府购买、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的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会同国家民委创新开展了“春雨工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边疆行,推出364个志愿服务项目,一大批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以志愿和公益形式向边疆和民族地区流动。
此外,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方面,文化和旅游部统筹推进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创新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出台古籍类文物定级工作指南,加强古籍活化利用。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顶层制度设计,抓好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打好基础。(本报记者 于 帆)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年12月15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