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促进内容创新 丰富电视大屏
2025年08月26日
促进内容创新 丰富电视大屏
促进内容创新 丰富电视大屏

面对新的格局,需要重新认识电视大屏和各类节目在媒介生态中的方位,与时俱进发挥好政策工具调节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助推行业改革、创新、发展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举措》)出台,引发业界广泛欢迎和热烈讨论。业内普遍认为,《举措》精准回应行业痛点,是提振行业活力的一剂“强心针”。

行业解读、网友讨论中提及较多的,包括“古装剧比例”“一剧两星”“40集上限”“禁止中插广告”等既有调控政策的取消或调整。电视剧创作播出此前曾出现题材失衡、产能过剩、集数注水、广告过多等问题,有的引发观众批评,有的影响行业有序发展。上述这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在当时发挥了有效调控、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此次《举措》有具体针对性,内容也实,涉及加强内容创新、改进电视剧管理政策和工作程序、推动优秀境外节目引进播出、加强节目版权保护等多方面内容。总体上,在确保问题不反弹的前提下,给予创作播出更多灵活性与自由度。同时,回应电视剧项目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的行业痛点,管理部门刀刃向内,改进行政工作流程,向创新管理服务要生产力。这些,都是着眼新的形势要求,结合当前行业实际,尊重创作规律、传播规律、产业规律,为丰富电视大屏、促进优质内容供给拿出的务实举措,因此各方对政策落地效果普遍持积极预期。

政策的调整,源于视听媒体格局的转型。多年来,千家万户客厅中的电视,是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主渠道。以电视剧为代表的各类节目,也在这方屏幕中孕育发展,逐渐成长为独具精神意蕴与审美价值,颇具传播力与影响力的大众文艺形式。近年来,伴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视行业迎来巨大变量。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让电视大屏的渠道地位受到冲击;短视频、直播等新兴视听业态的兴起,让传统电视节目遭遇观众注意力的分流。这些直接影响了节目传播效果,传导至生产端,又给内容供给带来压力。过去几年,优秀节目仍然持续涌现,但相比几年前数量少了一些,声量小了一些。从业者也时常感慨拍出好作品、实现好传播更有难度,不时表达对投资离场、人才流失,对行业持续良性发展的担忧。

视听内容生产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需要客观、科学地看待。要看到,电视不再是视听节目传播的垄断性渠道,相比触手可及的移动终端,在便捷性、互动性上存在短板;也要看到,有过去几十年发展的丰厚积累,电视依然是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大众传播媒介,在满足家庭场景文化需要,提供高品质、沉浸式视听体验,凝聚社会共识上具有难以替代的显著优势。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业态充满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也存在内容庞杂、碎片传播、信息茧房等不可忽视的问题。电视剧等节目积厚流广、深入人心,在大众文艺中依然处于显著地位。面对新的格局,需要重新认识电视大屏和各类节目在媒介生态中的方位,与时俱进发挥好政策工具调节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助推行业改革、创新、发展。

好作品离不开好环境,好环境成就好作品。文化创造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社会,要以焕新大屏更好服务亿万观众,以优质文化产品满足更高文化需求,需要营造积极健康、鼓励创新的环境,让文化从业者能够全心全情投入创作生产经营,让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毕竟,强大的文化供给能力,是满足文化需求、传递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壮大主流文化的根本所在。《举措》成效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何为)

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08月26日第20版)

分享到:
上一篇: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