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进课堂 戏曲专训有主心
——2017年广东戏曲人才专题研究班的有益探索
晨读,一个小时候六七十年代听惯了的名词,如今都成大人了,是否还能在成人培训工作中体现?2017年广东省戏曲人才专题研究班培训组织管理工作的创新,证明可以。从学员制作的微电影“晨读”场景可见,虔诚的心,“稚气”的脸,由内而外开心放声的“读”,让学员的心整齐划一,带入语境,引发深思。
利用学员每课提前十分钟到课堂的机会,见缝插针紧凑安排晨读。这不是简单的翻版孩提时期晨读,而是营造新的培训境界。依据培训对象和课程重点,培训项目团队选材晨读精短内容,以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等为主,情景再现小学“读书郎”感觉,营造感悟岁月沧桑,提升生活情趣,定心收神,酝酿开课氛围,引领思想境界,达到提升操守,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课堂,践行德艺双馨精神,感悟快乐培训境界之氛围。
这个班是部省联训的系列培训班之一,于7月30日至8月6日举办,得到文化部和广东省文化厅的高度重视。38位参训学员来自全省戏曲界的各类精英人才,卧虎藏龙,2/3都是演员,有多位都是一级演员、地方戏曲名角,有好几位都是地方稀有剧种的非遗传承人,甚至还有60多岁的老艺术家,也像80、90后孩子一样,天真烂漫,每天像快乐小鸟。大家对课程设置表示满意,对来自中国戏曲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各有关高校的院长、专家、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深的理论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精彩授课深表感谢。班委骨干深有感触地说,在与带班团队配合工作中,感受到了人性化管理思路引导,还学到了管理团队的新思维和新方法。来自学员对带班团队管理的满意度测评数据显示,平均优秀率达到99%。
许多学员说,培训项目团队为了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帮助学员树立“以德为先”的理念,增强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意识,在培训的各个环节设计了许多有效措施,特别是把“两学一做”融入课堂,使得戏曲专业培训产生主心骨感,学员们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成效更加突出。学员们认为,广东班创新主要有四个鲜明特点:
一是班委骨干会在班前启动,明确培训组织方法步骤,有利于形成全班集体核心意识。班委会选择在学院的党性修养教室进行,使得班委成员一进修养室便会产生肃穆之感,气氛自然与其他会议场合不同,感情一下子就被带进来,班委们就是各组的火种,这个班的关键少数,抓住骨干,就可以纲举目张。班会就是统一思想,从骨干开始,树立风范意识,带头意识,把关定调……此举得到广东省文化厅领导好评。
二是班会突出班风建设。以抗大校风为基准,以往届优秀培训班成功案例为引导,培育集体意识,把纪律挺在前面,以倡议书的形式,由班长代表班委在全班宣读,号召大家自觉遵守,努力践行,把“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形成强大学风气场,让犹豫学习的中间派向上游靠拢,让学习动力不足的学员没有“市场”,由此营造出一种人人向善、人人爱学的氛围。班会开成了誓师会。
三是破冰开路,做好培训的战前动员。采取台上台下相向破冰结合,分分合合,有小组组内的破冰,集思广益研究制定培训期间的奋斗口号,也有全班的小组风貌集体展示,营造和谐团结、永争上游的拼搏精神,彰显正能量,为即将开始的培训工作打牢基础。
四是全程保温续航,抓好培训促学的“核心四步曲”。概括起来用四个词“穿针引线+趁热打铁+简报交流+兴趣才艺展示”体现。“穿针引线”指班主任每天课前扼要讲评前一天的培训亮点和感人故事,激发学员学习热情,或是利用课间休息后上课的间隙时间,会对上半堂课情况简要点评,帮助同学们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趁热打铁”是指酌情于课后利用15分钟的时间,安排小组讨论,分享学员课程消化内容,学员爱称 “黄金一刻”;“简报呈现”指每个组都有自选的分享员,负责记录组内同学座谈精华内容,及时进行提炼整理的工作,并以学员喜闻乐见的手机软件工具或PPT等形式,图文并茂地分享在班级大群上,这样每位同学都可以看到各组讨论的内容,把微信群或QQ群真正打造为学习的“第二课堂”;“兴趣才艺展示”指在破冰环节、学习交流环节以及晨练和课余学员们自发表现出来各种才艺,统一一个时间,集中展演展示,升华感情,释放精彩,特别是戏曲展演展示更是打破门户观念,促进剧种交流与融合,深受学员喜爱。学员广东省廉江市剑清粤剧团演员谭淦丹在学员采访学员的环节中谈到,这次培训印象最深的是全班组织的戏曲联谊活动,在排练过程中,各剧种打破门户观,积极出主意想办法融合出新,力求使节目既要有意思又要有意义,提升了编创能力,升华了作品的思想性,训练了协作意识,增强了团结观念和集体凝聚力,大家都感到收获很大。
学员黄迪云说,本班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尤其可贵的是能够有机融合深化课程解读,促进学学相长,令人印象深刻。每天白天我们接受了教授们的传经送宝之后,晚上就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当中。如培训过程中多场合、多时机因地制宜开展的破冰活动,各剧种人员展现独特而优美的身段和唱腔表演,并形成我们第四组成员的口号“传承戏曲,永不放弃”!如班级跨剧种联谊才艺表演上,第四组构思创作的小品《我们丢了什么》,个性化的表演风格,内敛的人性点滴,寓意深刻但又令人深省的内涵,获得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学习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全面,每天都遨游在充实的知识海洋中,享受着春播秋收的喜悦。
晨钟暮鼓,书声朗朗,歌声嘹亮,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志趣与爱好兼顾,快乐与分享相伴,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学纪严明,作风过硬,学风良好,班风纯正,这正是对广东戏曲人才专题研究班创新实践培训的真实写照,将永载文干院的培训史册!
供稿:培训部
时间:2017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