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训手把手,文旅扶贫心贴心
2019年11月07日

 人才培训手把手,文旅扶贫心贴心

 

9月至10月,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主办、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五期“2019年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培训班”相继在浙江湖州、山东枣庄、江苏无锡、广西桂林、四川成都成功举办,取得了良好收效。

聚焦旅游扶贫,精准定位对象,培训形成常态

培训班聚焦“旅游扶贫”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扎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通过针对性、前瞻性、有效性的强化培训,旨在为贫困地区提供人才支撑,助力开创乡村旅游发展与精准脱贫新局面。

五期培训班精选培训对象,河北、山西、湖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贫困地区,以及“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文化和旅游部定点扶贫县和对口支援县的乡村旅游管理人员、从业带头人、经营户和扶贫干部共569人参加培训。

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培训项目已持续举办两年,累计培训学员1569人,通过规模化、系列化、常态化专题培训,逐步建立起旅游扶贫人才培养机制。各期培训班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考察调研、案例分析等形式,实现了经验分享面对面,措施传授手把手,为参训学员打通了与专家人才、帮扶项目、金融资本的对接渠道。

服务重点工作,强化政策宣讲,推动部署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乡村旅游扶贫以其突出的市场优势、产业活力、“造血”功能,在扶贫开发中作用显著。文化和旅游部也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

为服务这个重点工作,各期培训班紧扣党中央、国务院及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旅业扶贫等文件精神,结合各地实际,开设了精准扶贫政策、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乡村旅游宣传营销、民宿建设运营等专题教学课程,强化理论辅导与政策宣讲,统一思想,更新思路,扶智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突出现场教学,考察先进典型,注重经验分享

“脚下有泥,心中有底”,注重实地考察、突出现场教学,是五期培训班的突出亮点。培训班精心组织学员深入实地调研,与当地乡村旅游同行面对面交流切磋。

在湖州,组织学员到“两山”理论发源地安吉实地考察,与余村负责人探究乡村旅游机制,与莫干山民宿业主交流民宿建设运营经验;在枣庄,学员们实地感受“旅游+扶贫”系列项目,体验多管齐下的扶贫方式;在无锡,考察宜兴的民宿集聚化和产业化开发运营,调研田园休闲度假综合体建设;在桂林,考察当地山水景观和民族元素融合的文旅项目,拓展乡村旅游文旅融合思路;在成都,集体调研乡村经济多业态融合,就如何盘活村集体资产,助力乡村旅游发展进行讨论。学员们纷纷表示,“走出去”现场实训,发现亮点、体悟经验、开阔思路、更新理念,受益匪浅。

对接金融机构,搭建咨询平台,孵化扶贫项目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包括加大信贷投放、推进产品创新、延伸服务渠道、促进乡村消费等八项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政府增信、产业基金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为帮助学员实操运用,每期培训班都特别安排了中国农业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讲解金融支持政策和信贷服务产品有关内容,并提供现场信息咨询,为文旅扶贫项目与金融服务产品对接牵线搭桥,深受学员们欢迎。

学员们普遍认为,专题培训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卓有成效,使大家加深了政策的理解把握,解答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困惑,学到了同行先进的实操经验,拓展了旅游扶贫的思路办法,一致表示要学以致用、狠抓落实,将培训成果有效转化为实践动能,为乡村旅游发展、推进脱贫攻坚作出新的贡献。

供 稿:社会教育部

图 文:陈 昱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