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服务 大有可为
2014年12月03日

文化服务 大有可为

 

开始于阳光灿烂的七月,结束于沉静理性的初冬,江西省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们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度过了难忘的几个月。在这段培训的日子里,学习生活可谓精彩纷呈,惊喜连连。且不说丰富的学习内容,涵盖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企业运营、文化活动策划等诸方面,也不说多样的学习方式,从课堂教学到专家讲座,从现场观摩到结构化研讨……单是一系列的学员文体活动,就足以让我们受益无穷,铭记在心。作为一名基层的文化局长检索几个月的学习,收获众多,总括起来,主要有三:

一、收获了一个理念:文化工作者必须要有创新精神。

不论哪一位老师或专家,他们传递给我们最多的信息是创新。贾乃鼎老师讲授的《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强调最多的就是活动要有创意,不能“年年岁岁花相似”,否则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薛华老师讲授的《文化产品的创意和营销》更是如此,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竞争力,而且文化产品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创新等等。每一位老师都能从各自的专业背景,立足于最新前沿,对我们进行系统化的知识训练,有效地拓展了我们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使我们深深懂得:在文化工作中,最需要的是创新精神。

还记得苏州图书馆原馆长邱冠华说的一句话:如果没有创新,文化服务就偏离了时代。他以苏州图书馆为例,从近几年创新的项目开始说起,先是推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接着又创立了掌上图书馆和面向少儿开展的“3D打字机”服务……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苏州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项目,从而创出了一系列服务品牌,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也使图书馆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二、领会了一个道理:文化工作者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劲头。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年过花甲学拉大提琴,并给我们作了生动地展演。他的行为本身就是最有说服力的示范。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江苏群艺馆副馆长戴珩、天津群艺馆原馆长李治邦等领导、学者讲授的理论,都令我们眼界大开,让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意义、原则和举措。越学越深感自身知识浅薄,越学越觉得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以前只当是一个古语,一个概念,却没有切身体会。通过数月的学习,我确实感到,自己虽然已经46岁,但还有学习的必要。曾经以为,年过不惑,学不进去,或学了也难以消化,或学了也毫无帮助。然而,这些成见都在一次次课堂讨论中、一次次现场教学中、一次次个别辅导中得以消除。尤其是当我信心百倍地写下《万安农民画的市场赢利路径初探》一文,再经过导师的反复点拨之后,更有豁然开朗、醍醐灌顶之感。原本我洋洋洒洒地写了七千余字,可是市场销售模式的创新上却没有打开思路,而且逻辑关系稍嫌紊乱。针对此种情况,导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需要调整段落结构,并引导我从产品的品牌定位、销售目标的群体细化、传播媒体的资源整合、销售渠道的延伸拓展诸层次上进行剖析。导师的启发,如同拔云见日,坚定了我的信念:作为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基于公共文化产品的特性,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劲头,才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三、解决了一个困惑:文化工作者必须要树立有所作为的目标。

我在基层文化局工作十四年,也算见识了些风风雨雨。以前总认为,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实施起来却被边缘化。当然,这不是我的偏见,而是通过许多的人和事告诉我的。实话说,在某些领导的眼中,财政、发改委、住建、交通等部门的工作才是他们的主要努力方向,而文化部门的工作,却很尴尬。这不但从财政拨款中可以看出,而且从领导的日常工作中也可以看出。文化部门,领导一般很少去视察,也一般很少为此召开专题讨论会或是协调会。有的领导甚而公开说:“你们文化局有什么事?不就是唱唱歌,跳跳舞?”在这部分领导眼中,文化是可有可无的。为此,就有不少的基层文化工作者泄了气,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既得不到领导重视,也得不到组织提拔。

通过这次学习,我才发觉原来的一些看法,有些偏颇。有道是:有为才有位。其实,文化工作也是一样。参观东城区文化馆和朝阳区文化馆后的感受如此,听了众多馆长讲课后的感受也是如此,而且在听了芜湖文化馆馆长王岭的讲座后感受更是如此。王岭馆长的话让我有了更细腻的体会,心灵受到了不小的震动。王馆长身处内陆省份的一个地级市,也不具有经济发达地区的先决条件,但他凭着一腔热情和富有创意的服务,脱疑而出,一鸣惊人。他的“馆中馆、外包馆、数字馆”思想令人耳目一新,既切合了时代发展特征,又吻合了大众的文化需求。也正因为王馆长做出了不凡的业绩,才使他不仅在领导心目中有了位置,而且在广大的市民心目中更有了响亮的名号。以服务赢得市民,以服务开拓未来,王馆长的实践告诉我:文化工作者必须树立有所作为的目标,方能勇往直前,创立业绩!

供稿人:郭志锋 江西省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学习委员 江西省万安县文广新局 副局长

摄 影:吴声乐 江西省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班委成员 江西省吉安县文广新局办公室 副主任

时间:2014年12月3日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