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的学风从哪里来?
2017年06月13日

严谨的学风从哪里来?

——来自中组部党政干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题研究班学员的心声

 

按语:

2017年备受中组部与文化部高度关注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题研究班,于5月20至27日在我院成功举办,并在富于爱国情怀、和谐团结象征意义的端午节前夕,喜庆地画上了圆满句号。学员们感慨道,良好的培训成效离不开严谨的学风学纪,而严谨的学风学纪正是来自部领导、院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来自承办方培训项目团队的积极引导,来自班委组长和全体学员的共同奋斗!

这些学员是全国46个县、市、区长、县市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作为地方大员,日常工作异常繁忙,涉及文化、宣传、旅游、教育、经济等各条战线,有的同学甚至带着工作任务而来,包括洽谈处理地方政府与中央部委机关的合作项目等情况,工学矛盾十分突出。学员自己都说,没想到报到当晚的班会和破冰活动之后,一个个都还原为“布衣人”,像变了一个人似得,挂起胸卡,每天按要求提早10分钟到课堂,整整齐齐坐好,全勤参训,心无旁骛,倾力求学,热切交流,重回校园生活,既严肃紧张,又生动活泼,还似乎体验到了"军训"的味道,一个个都有点心情“小激动”,维护班级利益的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形成了团队学习的氛围,甚至感受到灵魂的净化。培训之后,许多学员表示,参加此次培训,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大开眼界,大受启发,大为感慨,学习平台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更有许多学员在体会中还探究了这次培训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收获的具体原因。这对于我们组织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成效值得深思。而以下刊发学员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副县长张海波的学习体会,只是学员们学习精神的一个缩影。

6天的培训,没有一个人迟到早退;安排紧凑的课程,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甚至在课上大家没有听到一声手机铃响,在多次“课题研讨”、“消化分享”的环节中,同学们热烈讨论的气氛冷待了午饭的召唤,红色丝带的学员证更是同学们时时刻刻的标配。大家在收获满满的同时,更感叹培训过程中诸多被感动、灵魂被洗涤的瞬间,这些瞬间一次次引发了学员们对本职工作的反思。针对“严谨的学风从哪里来”这一话题,我想谈三点感悟。

其一,优秀的管理团队打造了“严谨的学风”。以班主任刘瑞彪为例,他是学员们公认的、在我们多次职业培训中遇到过的最优秀的班主任。他的真诚、用心、智慧和平易近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班前的一个班会上,刘老师通过一系列小活动将来自五湖四海、原本不熟悉彼此的同学们融合在了一起,组建了充满正能量的班集体。刘老师与学员们一起同吃同住同学习,课堂内外,线上线下,他的心思都奉献在学员们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教学的效果上。刘老师的管理模式多种多样,有规有矩的要求自不能少,赞美式、鼓劲式管理更是刘老师善用的方法。在他的感召下,三个班委、三个组长,各个乐于奉献,尽职尽责。在此我还要感谢天天陪伴我们的文化部培训处李伟副处长,和文干院的工作人员们,他们的付出我们不会忘记。在这种轻松祥和的氛围下,同学们暂时抛开了繁杂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中,严谨的学风自然呈现。

其二,部长的“两亲自”铸造了“严谨的学风”。文化部雒树刚部长对培训中每一节课的部署都亲自把关。更没想到的是,雒部长百忙之中亲自登上讲台传经送宝。项兆伦副部长,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于群也纷纷亲自授课,无不体现文化部对这次培训的高度重视。更让学员们感到震撼的是,每位领导对全国文化工作的现状都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讲起来如数家珍。授课中,他们将宏观背景与具体案例相结合,既解读了政策,又部署了工作;既提出了发展中的问题、存在的困难,又手把手教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措施。学员们在学习中提升了理论的水平,提高了决策的能力,扩大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更让学员感触颇深的是,每位领导都是专家型、学者型的官员,在他们的授课中无不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特别是言语间无不凸显出对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对目前遇到问题的紧迫感,和对党与人民的无比忠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每一位学员而言,部长们的行为作风就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到自己存在的错误与不足。部长们的言传身教,更一次次引发出学员们对本职工作的反思、再反思。润物细无声,在身心被感动、灵魂被洗涤、思想被牵引中,严谨学风自然形成。

其三,大师授课,现场观摩,研讨分享,学学相长,催化思维营造了“严谨的学风”。“党性就是人民性”,周熙明教授教给我们要站在大的历史视野来理解和看待思想文化工作,务必学好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老师用一个个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故宫文创是如何炼成的;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又是怎样“活起来”的。在现场教学部分,很多文创产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北京棉麻厂的“老工业焕发生机,新事业创造辉煌”;蓝海电视台“搭建全球传播平台,讲好中国故事”;朝阳文化馆“做百姓能想到的文化服务”;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杨柳青版画的民俗保护与传承;天津滨海新区打造中国“梦工厂”的产业园区——国家动漫园,这些数不尽的优秀文化产业让大家不禁赞叹又深受启发。让创意点燃梦想的文创理念,以及体现这一理念的产业深深吸引着同学们。见贤思齐,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大家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互相交流,集思广益,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我想这也是“严谨学风”最好的体现。

态度决定高度,努力决定实力。虽然学习的时光只有短短的一周,但我感觉自己的思想水平提升了一大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回到本职岗位上后,我一定会在实际工作中继续消化吸收课上学习的知识,主动作为,带领大家为家乡的文化产业发展开创新局面!

中组部干部教育局何勤芳处长、文化部人事司王太钰副司长和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段周武等相关领导同志出席开班式并讲话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周庆富主持文化部领导主题报告专题教学

学员分组落实专题教学课后消化“黄金一刻“促学”措施,分享学习感悟,经常自动延长分享时间

分组研讨“区域特色文化产业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学员发言踊跃,老师面授机宜

现场教学

结构化论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各地亮点纷呈,全班交流,经验共享

结业式

供稿: 培训部  杨明

时间:2017年6月13日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