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如心灵洗礼般的难忘培训
2017年06月27日

一次有如心灵洗礼般的难忘培训

——记边境地区文化管理干部培训班

 

6月15日至21日边境地区文化管理干部培训班在我院成功举办,这是落实《文化部关于加强边境地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开班伊始,文化部人事司副司长刘莉颖和我院党委书记段周武出席开班式并讲话。课程设置讲究精准性,针对性,可谓量身定制,既有“一带一路”文化发展战略政策的解读,又有边境文化、特色文化产业、文化创作生产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阐述,既有正反两方面生动案例的展示,也有现场观摩的亲身体验,让学员们不仅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素质,而且锻炼了意志,提升了交流能力和工作能力,培养了团队学习的意识。结业时,主办方人事司培训处调研员副处长李伟出席并讲话,对培训班的圆满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据教务处提供的学员满意度测评统计数据显示,培训部项目工作团队的优秀率达到100%。

开班式合影

开班式

我院周庆富院长一直以来对于培训工作最关心、最关注、最期待的愿景就是,学院应该成为“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文化干部培训阵地。周院长常说,培训成效如何,我们不看带班团队怎么说,就是要看学员说什么?

学习雒部长讲话,学员全神贯注听课

每天充满感动的培训

培训工作无止境,培训创新永远在路上,而爱心与感情的投入则是确保培训创新实现提质增效的关键。像小提琴老师教育学生时常常会说的话一样:你拉得都对,但不够好,因为这个世界是有温度的。任何一个项目、一部作品、一份工作,只有在技巧之外投入感情,工作成效才会产生灵动感,才会富有生气。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文体新广局副局长黄艳在体会中说,本次培训是我人生当中最难忘的培训。一是班主任以身作则,令人感动。过去参加培训,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班主任像这样能够全程陪同,参与指导、点评,甚至尽心解决同学们临时提出的要求。看到班主任这么尽心尽责,我也受到了触动,在他的带动影响下,我放弃了各种偷懒的理由,去认真完成这次培训。二是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倍感温暖。我是第一次参加国家级的培训,之前从来没跟外省的人打交道,本以为,培训期间最多还是跟本省的同学要好。没想到,这次培训,跟边境线上各民族的同学一起学习生活,彼此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结识了许多好朋友,感觉十分欣慰。三是榜样热心公益,令人钦佩。一般情况下,我参加培训都会低调行事,不想引起大家注意。可是,本次培训班中,涌现了许多热心公益的同学,看到他们这么热心,触动了我灵魂的深处,我也渐渐愿意参与班上的活动。总之,每天的培训,总会有许多感动的事情,有时发生在自己身上,有时表现在微信群中,点点滴滴汇成一股股正能量,洗涤着我的心灵,激励着我前进的步伐。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授课

克服三难凝聚人心的培训

“什么样的相见难?47位边境文化工作者相聚难!我们做到了!什么样的走最难!步伐一致最难!我们做到了!怎样聚心难?我们也做到了!”来自新疆克拉玛依市文化馆一名普普通通的学员张馨文在体会中说出了全班学员的心声。 新疆兵团第九师161团政工办副主任庄玉红在体会中说,“初到学院,从祖国各地赶赴的同学们就感受到了培训部老师们火一般的热情、家人般的亲切感,无论是报到当晚的班会破冰活动、微信群里的各种分享、互动,还是结业前的才艺大联谊,一次次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无论地域、民族,无论50后、90后。本来想着能够暂时抛开繁重的事务工作、只想着安静地学习的我,被一次次热情欢乐的氛围感染着,深刻地感受到作为文化战线的工作者,我们班卧虎藏龙,不乏才子、高人。结缘、相识、相知于首届边境班,是我们这些地处偏远的文化工作者的一种幸运和幸福,感谢文化部人事司、文干院给我们的机会,更感谢刘主任、小张老师一周的陪伴和细致的安排照顾,你们辛苦啦!

小组热身活动,传播凝心聚力正能量

“在这短短一周的时间里,我们每天带着红丝带胸卡标配,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只是一名前来“充电”、“加油”的普通学员。学习课程设置紧紧围绕边境地区的文化建设,内容广泛,针对性强,从雒部长的《关于做好文化工作》、惠教授的《大国崛起中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授课中,我提高了对当前文化工作的思想认识,深感责任重大;《文化睦邻工程浅析》《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边境地区文化建设》以及《公共文化均等化建设与发展》,洪处长、毕教授、关司长三位老师用丰富的工作经验为我们解读着国家出台的文化政策,梳理着工作流程,也让我深感我们基层单位在落实国家政策方面存在的不足,单院长、韩教授用风趣生动的教学分别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为我们传授做一名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应具备的工匠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如何从修身立德、君子风范、中庸之道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有专题讲座、有实地教学,有黄金一刻分享,这些都让我感到工作思路清了,目标明了,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分组研讨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图书馆馆长黄士娥在体会中写到,从我走进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从门卫热情的指点到班主任富有感染力的班会讲话,用亲和的语言,贴心的安排,带动学员充满活力的参加教学活动,让有时稍显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激情,让我由衷敬佩!打造主题班级“一家亲”,短短的五天学习时间把来自10个边境省(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7名文化干部从陌生人变为亲如一家的亲人。以及班干部们为整个学习期间所做的服务工作,使这次为期一周的学习成为难忘的经历,值得铭记终生。

学员论坛 

培育优秀团队精神的培训

培育团队精神的主要途径是在围绕完成中心任务的基础上,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其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

培训项目组在带班过程中,坚持以德为先的培训理念,通过班会,热身破冰活动,以及课后消化“黄金一刻”分享研讨交流活动,课余兴趣结缘才艺联谊等行之有效的班级活动,培育小组成员的集体意识,引导各组研发能够作为座右铭的培训奋斗口号,就是群策群力,献计献策,齐心协力的过程,最终达到预期目的。这也是拓展思维,锻炼意志,完善自我的一个思想冶炼过程,从而营造出思想上同心、知识上互补、能力上增值、性格上互容的团队精神所产生的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吉林省抚松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科长许泽翠在《认真做事 实在做人》体会中认为,这次培训是修身立德、提高综合素质的培训。“中国传媒大学韩教授为我们讲述了《传统文化与干部素质》用地道的京腔,将做官做人的道理讲的门清,指明个人成长方向。我们一班50个人都很真诚,在学习之余,成立了兴趣小组,组织了乒乓球赛、文艺联谊会,尽情尽兴的展示着自己的才华,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而背后就有默默奉献的班组成员和班里活雷锋。刘老师说班组骨干是火种,而我觉着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团火,而刘老师就是点火人,我们这个班“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短短的六天不仅让我充了电,换了脑筋,也让我认识了边境地区的诸多朋友,是一段愉快的人生旅程。”

黑龙江省萝北县文化广电体育局党委书记罗江冰在《学 到了敬业精神》体会中写到,“我们这个班带班团队是有知识、有水平、有能力、有素质的优秀教学管理团队,具有十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灵活的教学工作方法。一是组建班委会。指导班委会成员,认真负责,自始至终,管理班级。定期召开班委会。二是组织课堂教学。每节课前、课中、课后,都能针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引导和要求。三是组织实践教学。这次培训班安排了两个半天三个课题的实践课。科学、合理,很有收获。”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岗巴县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达平措在体会中说,“这几天的学习和生活都让我永生难忘,既有充实的理论知识授讲和实地观摩学习,又有丰富精彩的团队业余生活,通过这几天的生活,感受到了来自祖国边疆的各位学员,在这里没有职务之分,没有民族的界限,从报到到破冰到告别晚会,都能感觉到家的温暖。刘主任和文干院所有工作人员如家人般不辞辛苦时刻为我们服务的精神,震撼了我,感动了我。炎热的天气阻挡不了我们的热情和情谊。如果可以我愿今天相聚只是开始,我们的友谊永远长存。”

结业式 

云南怒江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文体广电局办公室主任赵木昌说,这篇体会写在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将会一生铭记在我内心深处,无论今后在哪里,边境亦或是内陆,我将永远是那个热血澎湃的边境学子。在学校的这一短短一星期里,除了感动还有幸福,除了收获还有快乐,感动于培训班授课老师的精心准备,他们才华横溢、毫无保留;感动于培训管理老师的用心、用情、而又充满现代科学管理的观念和理念;幸福在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在短短的“破冰”之后胜似一家亲的怀抱里;快乐于在收获满满之后的我们在课余时间安排的文体活动项目上酣畅淋漓的放松。我坚信不是所有的遇见都会结缘,不是所有的教学都会让人回念,但在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的培训竟是如此的入心入脑,刻骨铭心,记忆不灭,它将是我们人生的又一笔财富,它将是我们未来前进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星期的培训真的令我受益匪浅,在角色转换的同时我努力实践,体验了生活、锻炼了意志、修养了品信,升华了自我,七天说长不长,言短不短,因为有时候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培训经历让我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自信。回归岗位新追求,新梦想,我将一如既往的前进、前进!

供稿:培训部

时间:2017年6月23日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