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2018年08月06日

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中国非遗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多样性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方面,各国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自文化间的差异、个性和特色。另一方面,世界的本质就是多样化,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尊重自身文化,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才能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为促进10+3区域内文化多样性保护和发展取得更大进步,也为促进区域内文化领域务实合作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10+3的力量,在国家财政部的支持和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第12期东盟-中日韩(10+3)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研讨班在北京、2018年“东亚文化之都”当选城市哈尔滨顺利举办。来自东盟秘书处、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和越南的23位文化官员参加了本期研讨班。8月3日下午,结业典礼在哈尔滨市音乐厅举办,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段周武,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宪民出席结业典礼,结业典礼由哈尔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勾庆杰主持。

2018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创新年。研讨班围绕“文化多样性保护和发展”主题,共同研究讨论,亲身体验认识,对中国非遗保护特别是非遗“活态”传承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专题教学全面了解中国非遗发展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介绍京剧艺术传承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马胜德介绍中国文化多样性保护与发展概况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介绍故宫博物院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黑龙江省非遗中心主任孙亚强介绍省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黑龙江省杂技团团长薛金升介绍冰上杂技文化并一同观看“冰秀”演出

文化体验亲身感受中国非遗文化魅力

中国京剧体验

2010年11月17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图为研讨班各国代表赴梨园剧场观看京剧演出。

古琴文化体验

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或琴。研讨班赴钧天坊古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听取了古琴文化介绍、观看了古琴雅集、参观了古琴博物馆、体验了古琴课程和古琴生活美学空间。

皮影技艺体验

2006年,皮影戏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称。皮影是我国出现的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研讨班邀请到哈尔滨市儿童艺术剧院的皮影戏专家和非遗传承人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的皮影戏演出。

黑龙江非遗项目体验

黑龙江省民族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研讨班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化馆观看了省非遗精品展,与社区民众就鱼皮、桦树皮和手工布艺进行了互动,还观看了黑龙江非遗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专场演出(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蒙古族、朝鲜族和满族)。

代表感言

在座谈会上,学员们表达了对主办方的感谢,特别是选择了北京和哈尔滨这两座极具代表性的城市,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学习到了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经验做法,表示将把这些经验做法带回自己的国家,找到适应各国自身国情的保护和传承方式。

缅甸考古学院院长温凯迎在结业典礼上深情地讲到,“感谢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感谢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为我们设计安排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大家彼此交流了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充分了解到中国在促进亚洲文化合作方面的政策、行动与理念,了解到中国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做法经验,受益良多,不虚此行。”

文化多样性及非遗保护背景介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维护人类整体价值和长远利益,提出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的主张。1992年在巴西发表的《贝伦宣言》上,提出了对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同样予以保护的重要性。这是第一次把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并列,国际社会认识到了文化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生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5年10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举行33届会议,正式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2006年12月29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正式加入该公约。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施行。

供稿:国际交流部

文、编辑:苗宾 图:苗宾、田甜

2018/8/5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