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培训课程 突出培训时效实效
2019年03月20日

量身定制培训课程 突出培训时效实效

——我院在青海省文旅产业创意人才培训班探索“平台式”教学实践

 

3月10日至19日,青海省文旅产业创意人才培训班在我院举办,这是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之后,首次集中组织人员来北京参加培训,也是落实文化和旅游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签署的《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的具体举措。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单位、文旅企业负责人、部分高校教师以及青海省藏、土、回、撒拉等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共38人参加学习。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才让太出席开班式并作开班动员,我院副院长卢娟致辞。

图1:学员合影

本次培训针对青海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相对薄弱、创意创新能力不足、高端领军人才稀缺等问题邀请专家把脉会诊,并组织学员深入研讨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如何挖掘青海“三区”历史文化资源、设计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和开发旅游创意产品,积极探索促进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可行途径。

图2: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现场教学

图3:朝阳规划馆体验文化科技项目

培训班坚持需求导向,力求解决实际问题,结合《青海省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青海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根据学员需求量身制定教学计划,在培训过程中发挥平台作用,开展了以下探索:

一、以培训推展览,为学员搭建宣传展示平台。培训期间为参训学员举办创意成果展,包括玉雕、玛尼石、唐卡等百余件学员作品,在学院展陈空间进行展示推介,不仅加强了学员之间产品设计沟通交流,而且向在院培训班次的文化和旅游干部进行了宣传推广。

图4:展览现场

二、以培训促项目,为学员搭建成果推介平台。组织文旅融合创意项目交流会,开展项目点评交流,现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31个,通过整合现有成果资源,合力打造并提升文旅融合创意品牌。

图5:学员交流

三、以培训助交流,为学员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在加强政策业务学习指导的同时,加大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比重,拓展视野,取长补短。特别是加入学员分享及讨论环节,为学员提供了交流平台,为人才集群合作打下基础。

图6:专家授课

四、以培训汇智囊,为学员搭建专家咨询平台。在理论教学环节,授课专家分析了青海地区的文旅产业现状,帮助学员提高政策运用和执行能力,结合学员企业现状和运营过程中遇到的瓶颈进行咨询诊断,从文化旅游项目品牌建设到产业化运营,从文旅产业的创意消费到科技创新融合等方面,现场分析了加强文旅融合、提升创新思维水平的系列经典案例,课后进行了现场答疑解惑。

图7:学员敬献哈达和“文旅之家”书法作品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我院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往来,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双方拟签订关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计划,针对文化和旅游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量身定课、按需施训,为切实推动青海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供稿:社会教育部

文:陈昱 图:单俊杰

2019/3/20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